「打兒子是私事兒?」別讓你所謂的「愛」成了傷害孩子最深的工具

2022年09月29日11:10:28 育兒 1291


「你兒子說你打他警察能不管?」

「那是我個人事情,你管他幹啥?」

「打小孩是個人事情?那你搞錯了!你覺得你把他養活了就可以隨便打他?這孩子可不是牲口。這是個人,人都要尊嚴的。不要輕易的去對孩子動手。你的尊嚴是靠你自己的拳頭嗎?當你獨有一天打不過他的時候,那你尊嚴何在呀?」

前兩天,一個父親以頂嘴為由打孩子,被警察找上了門。

「打兒子是私事兒?」別讓你所謂的「愛」成了傷害孩子最深的工具 - 天天要聞


老一輩兒的人總是喜歡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尤其是在我們那個年代。不過現在年輕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沒這麼「暴力」了。因為現在的父母就是生活在「棍棒」下的那一代孩子。我們甚至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對的。

我的好閨蜜,也是我隔壁的鄰居,她就是有這樣一位「暴力」的父親。時常因為一些小事、瑣事兒甚至不相干的事兒被打一通。

源於此,她三十好幾了,依舊不願談戀愛,更不願結婚。在她看她結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家更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因為在她的心裏,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孩子不聽話,偶爾教訓一下也是正常,但要講究方式方法。如果一味的靠武力壓制,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會非常缺乏安全感,膽怯,懦弱,同時,待他長大成人之後,也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你。

事實上,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用有安全感的孩子,會表現出積極快樂,活潑好動,樂於嘗試的性格。

反之,孩子則會表現出冷漠、易怒,形成孤僻性格。

《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中說:

「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是親子關係的緊密關係。」

養孩子的初心是希望他快樂成長,養孩子的終極願望,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創造的一片天地。溫暖的愛意、流動的情感是讓孩子與父母連心的橋樑。

「打兒子是私事兒?」別讓你所謂的「愛」成了傷害孩子最深的工具 - 天天要聞


我們要給孩子需要的愛,關注孩子的情感,而不是孩子做的事情符合不符合標準;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己有沒有去破壞原則,而不是孩子有沒有做到;

任何時候,都該擦亮眼睛去相信孩子;永遠站在他身後給他力量。

不論孩子多大,都始終將父母當作是出路和幸福,請千萬別用你的「手」把孩子推開。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裏,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