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放手,相伴成長

2022年09月28日04:00:02 育兒 1422

「如果老師不管,我就報警了。」

這是今天早上接到的第一條消息。

我開始以為是安全問題,嚇了我一跳。

仔細看看微信截圖,逐漸了解到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是兩個小朋友因為500元鬧翻了,孩子本身到沒有什麼,可兩家家長在微信群里相互指責。最後演變成謾罵,謾罵之後無果,就要報警。

適當放手,相伴成長 - 天天要聞

究竟是怎麼回事?

兩個中學生,一個叫小康,一個叫小正,兩人是同班同學,本來沒有特別要好的。可疫情期間,一直用手機聯繫,聊得熱火朝天。

今年九月,正式復學了。

兩個人見面,感覺格外親熱,成為了一對好朋友。

因為這兩個孩子都不怎麼愛學習,所以在一起聊的都是遊戲,相互分享道具,分享遊戲攻略。每天聊不完的話題。

後來,小康的手機壞了,沒有玩的,沒有手機,無法網上購買。於是委託小正給他買,一開始,給了小正500元,買手機用了300元,另外的錢準備買耳機。

小正花掉了一些錢,說不夠,小康又給了小正300元,想買一個好一點的耳機。

可連個星期過去了,小正一直沒有買。

小康就把事情告訴了父母,於是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由網上討債到相互謾罵,兩個孩子的矛盾演變成了兩個家庭的矛盾。

如果不及時制止,衝動之下,兩個家庭不知道要做出什麼?

適當放手,相伴成長 - 天天要聞

這件事情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完全放手?

據調查,一個家長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從六年級開始,對孩子採取的是自己管好自己的教育方式。

無可厚非,這是一種值得推崇的教育方法,可是,任何教育方法不是萬能的 ,有沒有效果,還要看孩子本身的素質。

而恰巧這個孩子不是那種非常自覺的孩子,同時,孩子畢竟只有十一二歲,哪有那麼好的自律性呢?

所以,從那個時候起,原本還算不錯的孩子,不僅成績直線下降,而且連言行舉止也逐漸輕狂起來,因為父母完全已經把主動權交給了他自己。

當我問起這一次錢的來源的時候,口口聲聲說,這不是父母的錢,是自己的錢,是過年的壓歲錢。我問他身邊有多少錢?他說也沒有多少,就幾千元而已。

一個13歲的孩子,身邊就有這麼多錢,如果不用在正道上,後果是不是令人擔憂?

這一次是買手機和耳機,那下一次呢?

而小正來自一個單親家庭,孩子一天到晚幾乎見不到父親。睡覺的時候,父親沒有回家,上學的時候,父親孩子睡覺。對孩子基本採取了不管不問的態度。

連孩子自己也說:「我也不知道父親有沒有錢,反正輔導資料肯定不會給我買的。」

對於孩子回家做不做作業?上學學習認不認真?好像真不是家長的事情。

所以,老師微信幾乎不看,也就談不上回復。

家長會從來不參加,對於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從不關心。

可以推測,孩子玩手機是不是家長不知情,還是知曉了也不管或者管不了?

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孩子長時間打遊戲的情況,家長並沒有引起重視,反而覺得老師在多管閑事,老師針對孩子。

真想問問家長,要等到什麼時候,家長才會重視沉迷網絡的危險性。

所以我認為,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適當放手才是正確的選擇。

換句話說,該管的還得管。孩子年齡小。社會誘惑力大,所處環境良莠不齊,孩子無法分辨清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有時候,即使知道不對,但誘惑巨大,沒有了家長的管束,很容易走上邪路。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陪伴,不是棍棒,也不是控制,而是從內心的愛出發,有清醒的認識,有適度的期待,有原則有底線的教育。


適當放手,相伴成長 - 天天要聞

其次,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矛盾,尤其是同學之間,小打小鬧是常有的事情。

那麼,當孩子出現矛盾了,家長應該怎麼做?

家長有沒有把問題當作教育的突破口,進行反思呢?

還是站在各自立場,單方面信任自己的孩子,然後用自己的方式和對方對抗呢?

一般來說,理智的家長都會低調處理這件事情。

因為,孩子畢竟還在一個學校,將來大家還要相處,那麼家長,肯定不會逞一時之勇,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有的時候,是可以解決的,而有的時候是無法解決的,甚至會因為一件小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曾記得,一位職校生,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大打出手,雙方都受傷了。

就在家長接孩子回家途中,一個男孩子,17歲,因為媽媽一路的抱怨,與母親又發生了衝突。

在車子行駛在大橋上,媽媽停下車,不知道是生氣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拉開了車門。

就在這一瞬間,孩子衝出車外,想都沒想,直接從橋上跳下去。

一個年輕的生命永遠停在這一刻!無論母親如何呼喊,如何悔恨,他永遠也聽不到。


適當放手,相伴成長 - 天天要聞

所以,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是每一個家長一生的研究課題,只有把愛放在首位,把孩子的成長放在心上,從自己做起。學會理智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做好孩子的榜樣,成為孩子的引路人。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成長路上,不僅有孩子,更有家長,相伴而行,相互促進,在道路兩旁,「愛在左,情在右,我們隨時播種,隨時開花」。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無論你活成什麼樣子,都會有人說三道四;這個世界我們都只來一次,記住一句話:想得太多會毀了你,若無其事,才是最好的報復,不必向不值得的人證明什麼。3. 我們一定會被人討厭。越早接受這個事實,生活越輕鬆。4. 自私的人很少自卑,無知的人很少敬畏,招人煩的人很少不
馬仕祥——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題材開創人物 - 天天要聞

馬仕祥——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題材開創人物

馬仕祥是中國當代畫壇獨樹一幟藝術創新與學術深度重要代表性藝術家,其藝術生涯橫跨蠟染、油畫、岩彩畫等多個領域,作品融合科學探索與藝術表現,尤其在《屯堡•流逝的遺痕》長卷,《地球之痕•海百合》長卷及海百合系列題材中展現出的獨特視角。
面善心毒的三種人 ,離得越遠越好! - 天天要聞

面善心毒的三種人 ,離得越遠越好!

俗話說得好:畫龍畫虎難畫其骨,識人識面難識其心。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絕不能僅憑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善惡,因為有些人外表看似和善,內心卻暗藏狠毒;而有些人雖然外表兇惡,但內心卻十分善良。
四句話看清一個人,句句在理! - 天天要聞

四句話看清一個人,句句在理!

人生旅途,茫茫人海之中,我們邂逅的人數不勝數,結識的面孔層出不窮。然而,在這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誰懷揣着真心,誰又暗藏假意;誰對你關懷備至,誰又企圖欺騙於你,僅憑外表往往難以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