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2022年07月02日11:10:25 育兒 1710

面對紛繁複雜的事情和人際關係,

我們漸漸丟失了最純粹的快樂,

如何找回呢?

儘管咱們吃的鹽比孩子走得路都多的,

但這件事情上,

你還真應該向孩子們學習~


Start each day with joy

開心地迎接每一天

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 天天要聞

寶貝:「爸爸媽媽,我們去散步吧!」

媽媽:「現在也太早了吧...」



Never be afraid to ask questions

從來不怕問問題

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草是綠色的?」

「為什麼天是藍色的?」

「為什麼......」



Find the beauty all around you

總能發現身邊的美

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 天天要聞

當爸爸媽媽還在爭論旅行路途遙遠的時候

寶貝看見的永遠都是美好的風景!



Dance like no one s watching

旁若無人地跳舞

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 天天要聞

孩子可以隨時隨地跳舞

而大人們卻只能想像自己一人跳舞的場景。



If you don t feel great, let everyone know straight away

如果感覺不爽,就直接讓別人知道

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 天天要聞

「媽媽,我累了!我們回家吧!"



If you re tired, rest

累了就休息

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 天天要聞



Sing, even if you don t know the words

即使不明白歌詞也要唱歌

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 天天要聞



Follow your own rules

遵循自己的規則

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 天天要聞


Paint something

even if you don t know how

即使不懂畫畫也要畫

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 天天要聞

寶貝:「爸爸媽媽快看,這是我們全家。」

媽媽:「我的頭有這麼大嗎...」



Dare to dream

敢於做夢

雙語漫畫 | 成年人應該向孩子學習的幾件事 - 天天要聞


孩子的身上有時候真的有大人們想不到的力量哦!擁有一顆童心並不是幼稚,而是在面對這複雜的世界仍能有一顆熱情的心,對新鮮事物依舊保持好奇心,敢於去探索未知的領域。


就像喬布斯說的那句話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這些聊天記錄里,有沒有你的「同款老爸」? - 天天要聞

這些聊天記錄里,有沒有你的「同款老爸」?

今天(6月16日)你給老爸送祝福了嗎?他是怎麼回復你的?都說父愛是沉默的或許,我們能從與爸爸有限且瑣碎的聊天記錄里發現那些潛藏的愛與牽掛這些聊天記錄里有沒有你的「同款老爸」?
「快點穿!遲到了!」孩子拖拉,到底怎麼解決? - 天天要聞

「快點穿!遲到了!」孩子拖拉,到底怎麼解決?

「寫個作業怎麼這麼慢,快點。」「快點穿衣,我們要遲到了。」「我馬上就出門,不等你了,你自己一個人在家呆吧。」「你讓我非常非常生氣。」……當你意識到自己每天都是和孩子這麼說話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已經被磨蹭、拖拉折磨得倍感沮喪。其實,孩子拖拉很常見,而每一種拖拉都是有原因的,找到問題本質才能徹底解決。怡禾...
男寶寶和女寶寶的身高體重標準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男寶寶和女寶寶的身高體重標準是什麼?

5個月男寶寶身長63cm是屬於正常身長範圍,5個月男寶寶身高標準是在61~66cm。男寶寶跟女寶寶的身高體重標準是有所差別的,特別是在一歲以內男女寶寶的差別更為明顯,男寶寶的身高體重會普遍明顯大於女寶寶。
8 歲孫子刷碗不認真,被外婆狂抽嘴巴,父親一句話使她震驚… - 天天要聞

8 歲孫子刷碗不認真,被外婆狂抽嘴巴,父親一句話使她震驚…

外婆的巴掌響亮地在廚房裡回蕩,彷彿一記雷霆劈在每一個人的心頭。我站在門口,驚愕地看着這一切,手裡的菜刀差點滑落在地。「你這是幹什麼!?」父親的聲音如怒吼的獅子,一步跨進廚房,把我擋在了外婆和小輝之間。小輝是我的兒子,今年剛滿八歲。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 - 天天要聞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

有必要嗎,媽媽的自我犧牲過度,有時候我真得很難共情!共情能力是人的一種本能。我的理解是這種能力使一個人能夠通過他人的某種行為,去讀懂這種行為背後暗含的某種情感,從而達到互相理解,彼此感同身受。但並不是所有的事,都能讓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