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裏的寶貝,沒有哪個父母會捨得自己的孩子吃苦。
但愛和溺愛不同,想要孩子適應社會,而這其中的教育就非常重要,哪怕有時會有些殘忍。但為了「雕琢」孩子,有時狠心也是父母的必修課。
孩子看手機忘我,媽媽直接收掉盤子
大家都是第一次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是小心翼翼,為了教好孩子博覽群書,但總結果是收效甚微。
很多家長常常被孩子牽制,容易受到孩子的情緒和表現影響,進而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殊不知一時的心軟可能會坑了孩子,改掉不良習慣有時需要狠點心。
比如這位媽媽,他就把教育孩子的「狠」發揮到了極致,吃早飯時,孩子全神貫注看着手機,把上學要遲到的事情拋在腦後。
媽媽沒有提醒也沒有絮叨,自己吃完早飯後,直接一把搶過女兒手裡的筷子,女兒明顯也被媽媽的操作驚到了。
可儘管如此,孩子還是沒有放下手機,撤掉餐盤後的媽媽直接拿起書包給女兒背上,女兒這才恍然大悟要遲到了,但仍舊沒有放下手裡的手機。
或許等孩子上課時餓了才會明白,是自己選擇了手機,就註定要餓肚子,媽媽這個絲毫不慣孩子毛病方法,也得到了眾網友的點贊肯定。
那麼這樣的方法有沒有效果呢?其實是有效果的,另外一位媽媽用同樣的方法糾正了女兒不好好吃飯的毛病。
小傢伙吃飯時總是心不在焉,一會把飯菜當成泥巴捏來捏去,一會又在湯里「洗手」,媽媽把食物撤走後,小寶寶也完全不在意。
結果到了下午,小傢伙肚子餓了,跑到超市拿火腿腸,本以為能填飽肚子,結果被奶奶無情搶去。想去鄰居家「蹭吃蹭喝」,又被爸爸抱了回來。
中午沒好好吃飯,下午的零食成了泡影,小傢伙餓了一天,終於在晚飯時候體會到了「乾飯」的快樂,和中午的「飯渣」寶寶完全就像兩個人。
這種看似殘忍,但實際上用一兩次就很有效果的方法,類似於「後果教育」,既然孩子不愛吃飯,那麼就不給孩子飯吃,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不好好吃飯的後果,知道挨餓的滋味後,寶寶自然會珍惜每一次吃飯的機會。
孩子不好好吃飯幾乎是每位家長頭疼的問題,有時是孩子的問題,但家長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無形中嬌慣孩子,以下4條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父母。
讓孩子好好吃飯的好方法
按時吃飯,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選擇
家長們有時候吃飯不規律,自然會影響孩子,吃飯不好好吃,反正有零食充饑。這一點家長要徹底糾正,不要讓孩子在正餐和零食間有選擇的餘地。
另外,家長也要注意糾正孩子挑食的壞習慣,不愛吃米飯,那就做麵食,這樣孩子只會越來越挑。
吃飯時,不要有太多附加條件
很多孩子在吃飯時,周圍都擺滿了喜歡的玩具,電視里還放着動畫片,甚至有的還要看手機才能好好吃飯……
這些「附加條件」讓孩子認為吃飯是「給父母吃的」,更加不會主動好好吃飯了,撤掉所有的附加條件,讓孩子明白「為自己吃飯」。
學會「哄騙」孩子,提高吃飯慾望
家長想要孩子多吃飯、好好吃飯,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或童話人物代入到孩子身上,比如小白兔又要吃胡蘿蔔了,大老虎愛吃肉,提高孩子的吃飯慾望。
增加孩子的運動量,提高對「飯」的需求
小孩子正是體力旺盛的時候,體力消耗大,就需要補充體能,自然吃飯就會積極。家長也要時不時帶着孩子一起「動起來」,能有效提高孩子對飯菜的需求。
【今日互動】
你有哪些提高孩子吃飯慾望的小方法,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