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2021年08月16日23:37:02 育兒 1462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 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 》並指出,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消息一出便引發了不少的討論。

很多人表示別說三胎了,連一胎都不想生。之所以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想生孩子,就是因為生孩子的成本太大。很多人都會問道:現在從生孩子至養到大學畢業需要花多少錢?

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 天天要聞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一位初中的小女孩補課就花了200萬,在一線城市,想要成功將一個孩子養至大學畢業,百萬算是少的。而在大部分城市中,雖說不同經濟水平的家庭在花銷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區別,但就算是最基礎的消費,基本上培養一個孩子18年也需要50萬元以上。

如此大的經濟壓力和教育焦慮,致使很多年輕人選擇生一胎或者不生,響應三胎號召的意願非常低。

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 天天要聞

廈大教授建議,要將「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

廈門大學教授趙燕菁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可以將生孩子與資本相掛鈎,可以出台相關政策去「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比如說生孩子與不生孩子的人,社保制度可以做出差別。

其言論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網友1:我覺得他的話完全是脫離人民群眾的,和何不食肉糜有的一拼,其實不生的原因很簡單,收入跟不上養育小孩的成本,這導致生育意願降低。

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 天天要聞

網友2:不要用公眾利益道德綁架,生不生孩子,生幾個孩子是個人權利。國家應先讓人人住得起房,而且居住環境舒適,解決教育,醫療低消費,能讓國人生活寬鬆,高收入,有能力養育高質量子女,相信自然會生育多子女的。

這位教授的言論之所以不被人們認同,是因為在促進一項政策的實施中,懲罰與獎勵他選擇了前者,懲罰手段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發展,但帶有被迫的性質,這是會引起公憤的!

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 天天要聞

如何促進三胎政策的落實?

想要解決生育問題,最重要的不是去剝奪公民應該擁有的權益。按照這位教授的觀點,如果未來結婚的人越來越少,是不是也要懲罰一下不結婚的人?取消他們的社保保障?

人們之所以不願生孩子,不是因為單純的獎懲就能決定的,而是生完孩子之後普通家庭所面對的生活問題該如何解決!

廈大教授建議:要「懲罰」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眾怒」 - 天天要聞

這位教授大概是經濟條件優越,養5個孩子都不成問題的家庭,他不知道國家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家庭條件有限,想要正確理解或者是解決生育難的問題,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因此大眾才有發言權!

在我看來,趙教授所提出的這個建議基本不符合客觀事實,也根本不會被採納。如果生育率低的這個問題能夠如此輕鬆解決,國家也不會出台這樣那樣保障全民利益的政策了。

「一起考教師」立志為在職教師提供職業提升和交流功能,成為職業教師的命運共同體,了解更多教師日常故事,請關注我們。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裏,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