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的這段話,令人醍醐灌頂,發人深省:「人到中年最好的日子不是驚艷,不是繁華,而是遠離喧囂,一半清醒做好自己,一半努力包容別人。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低配你的生活,然後,高配你的靈魂。年齡只是符號,把生活調成自己喜歡的頻道,一地雞毛不需人知,歲月靜好且自從容。」
隨着年紀增長,到了一定年紀就會發現,其實,人生中需要的東西並不多,一日三餐,有親人相伴,有個好身體比啥都強。
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追求物質,因為經歷了才能讓我們成長,當人到中年之後,就會讓自己收斂心性,讓生活歸於簡單,因為懂得了,人生越簡單越幸福,越簡單越富有。
當一個人經歷風雨,經歷了生活的苦難,也就明白了,人活着就應該讓自己開心快樂,而開心快樂並不都是物質的滿足,還要有精神的豐富。
不能讓自己的生活太過物質,這也是一個人的身心自由,如果太看重物質,就會患得患失,讓自己在得失之間焦慮不安,從而少了精神上的享受。
當一個人沉迷在對物質的追求和享受上,那麼,也是一種墮落和精神上的貧瘠。
人到中年,物質低配,會讓自己少很多麻煩,至少不會讓物質的東西牽着自己的鼻子走,物質極簡,也就少了苛求,可以讓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過簡單的生活,普通樸素,不鋪張浪費,其實,這才是一種美德。
其實,生活中我們能夠擁有的東西真的很少,衣服會過季,奢侈品年年更新,你對物質的追求,總是沒有止境,畢竟你有再多的錢,也不能擁有全世界的東西。
想明白了,也就慢慢懂得,人活着就是這麼一回事,讓自己從物質的世界慢慢剝離出來,慾望少了,物質低配,你的精神世界會更豐富,人生風景不會褪色,生命因為簡單反而更快樂。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真正需要物質的東西是非常少的,根本不值得用一生去追求,有飯吃,有房住,能夠維持生活就好。
人到中年,濾除內心的雜質,丟掉生活的負累,少去支配物質,也就不會被物質困擾。
幸福的人生,就是擁有生命的自由和自己生活的選擇,但是,更多的物質並不能帶來更大的幸福,只有適可為止,知足常樂,就會擁有幸福。
人到中年,身上多一件東西,就是多一個負累和包袱,只有要學會給生命做減法,才能讓自己輕鬆享受生活。
不要總想着佔有任何的東西,這些東西都不是你的,百年之後,一切清零,與其讓物質羈絆自己,不如活得有趣,讓靈魂得到安放,活得無怨無悔。
一個人的快樂,就是讓自己回歸自己,減少對於物質的依賴。靈魂不俗氣,生活也不會一地雞毛。
只有從容淡定,包容理解,做一個內心豐盈的人,才能不辜負時光和時光。
林語堂說:「生活的智慧在於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只有依心而行,內心素簡,才會留下更多盛放美好和幸福的空間。
人到中年,刪繁就簡,不汲汲於物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東西,把自己的精力用在讓自己開心快樂的地方,回歸初心,刪繁就簡,如此,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浮名所累,才是歲月靜好且自從容。
往後餘生,物質極簡,高配靈魂,如此,人生有境界,生活有品味,安然知足的活着,才能盡享人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