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向上不知疲倦

巴斯卡說:「人是能思想的葦草。」自然界中的植物,它們活着的全部動力在於向上生長,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養分,竭盡所能地尋找陽光、雨露和其他有助於生命的東西。同樣地,人們生活的動力也來自於向上的慾望,因為我們生而有各種需求,為了滿足它也就產生了持續的努力。

它是所有人都無可避免的一種潛意識上的暗示,如果引導得當,它就是一種追求,一種來自心底的渴望,使我們願意付出,能夠承擔責任,同時度過各種現實的考驗。如果被壓抑,往往生不如死,一生碌碌無為。
什麼是向上呢?它是對更好的自己的期待和實現,對更高質量的生活的要求和踐行,比如去一個更大的城市,進入更優秀的圈子,享受更優質的生活,擁有更大的房子更貴的車子,獲得更高的權勢地位,或者僅僅只是變得更漂亮,擁有更好的德行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等等。在這樣的內心驅動下,對可做可不做的事,我們會去做;對可堅持可不堅持的情形,我們選擇堅持。
我認識的一個長輩,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從社會的最底層,達到一個令人艷羨的位置,沒有靠關係,也沒有多好的學歷,那麼他憑什麼呢?他憑的就是一腔熱血、一些才華、一點堅持和持續的努力。
他特別能吃苦,特別能低頭,上級交代的事情他無論怎樣也要漂漂亮亮地完成,這當中當然會有很多委屈、誤解和難堪,但他並不在乎。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在乎的只是我能過得好,同時讓我的家人過得更好。」正是這強烈的向上生長的慾望,就像一根鞭子,時刻鞭笞着他,告訴他,只有不斷地向上,才能得到更充足的陽光,才能更好地成長。

他現在的一切得來都很不容易,他要做很多別人不屑於做的事,他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他可能花費了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別人的起點,再一點點朝前追趕,他的苦和淚只能往肚子里咽。
最開始他每天要打200個電話,面對另一端各色人等的各種反應,包括謾罵和侮辱。他的普通話不好,也曾被點名批評過,他就一個字一個字地練習、錄音再矯正;他因為專業有限,一旦解釋稍複雜的產品就漏洞百出,他便把常用的話術歸納好,再一字不差地背下來。他曾在烈日下奔波,也曾在寒冬中等待……他就像一顆不停向上生長的樹,一點點靠近理想的生活。現在的他,已經不需要看別人臉色,不需要為了省錢租地下室吃饅頭配鹹菜,不需要為了業務心力交瘁不顧身體……他可以輕鬆、健康地活着,因為他已經有了足夠的資本。
提起過往,別人看起來太過殘酷的現實,他本人倒沒有太過在乎。人在不同階段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慾望和目標,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時,這種辛苦反而會成為值得珍藏的光輝歲月,我們的內心也會純凈快樂得多。這渴望的力量如此大,便顯得問題如此的小,甚至讓人忽略掉過程的艱辛。

凡事只有想要,才會想到去得到,才會不顧一切去爭取。
我身邊很多優秀的年輕人,都抱着強烈的慾望想要做出一番事業,他們或者想要紮根於大城市的繁華之中,或者想要在某個領域登峰造極,或者想要經年之後衣錦還鄉,或者只是想要一個證明……我不知道這種慾望是不是能夠將他們帶向所希望的成功,但我相信,如果它足夠強烈,至少可以幫助他們忍受很多他們所想像不到的艱難。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電動車的電量指標指向沒有電時,只要我們拚命踩踏板,找對了角度,它依然有可能將我們帶到目的地。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不管不顧衝到極限」的態度,這種萬物為我所備的精氣神,在每一次需要喚醒更多能量、需要加油打氣的時候,為自己站出來,竭盡全力,一路向前,就好像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一般,去實現目標、創造奇蹟、成全勝利!
至於追逐過程中的挫折,不可避免,也非不可攻克。只要我們能夠堅持,即使困難龐大如高山巨石,依然可以被磨碎。
何況現在的我們,有着最佳的體力,最靈活的大腦,最不願停歇的雙腳和最躁動的心,還有大把的時間,我實在想不出停下的理由。我們不怕失敗,不怕困難,不怕吃苦,連眼淚都顯得格外動人,我們應該去擁抱所有這些,不管好的壞的,讓它們把我們打磨得更好。

畢竟,我們不是用滴滴答答的鐘錶測量時間,而是用我們的經歷來定義自我的一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事情光有熱情是不夠的,要做成、做好,還需要經得起誘惑,抵得住寂寞,不要在乎外面的喧嘩;更需要不斷的堅持,和持之以恆的專研。要向上走,不要向下滑。
傳奇人物喬治·馬婁里曾說過:「如果你不能理解,人是有一種情結的,要迎接山的挑戰,要走出去和它相見,這種鬥爭是人生永遠的鬥爭,向上,永遠向上,那麼你永遠都不明白我們為什麼登山。」
所以,親愛的,不要瞻前顧後,不要害怕軟弱,為了那份渴望,我們可以承擔一切,從而實現一切。如果生活有什麼是值得期待的,就是來自挑戰,來自心底的熱愛,來自遇見未來所帶來的鼓舞和成長。
只要我們能夠鼓起勇氣,傾聽心底的召喚,盡己所能地去付出、去爭取,那麼我們就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生命有多麼恢弘,自己有多麼強大,我們就能獲益。生命,因為年輕,所以不知疲倦;因為向上,所以無所畏懼。這,才是生活的意義。

(如果您覺得文章還可以,請點個關注和贊,以茲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