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愚蠢的人看不慣的事越多,原來我們應該這樣做

認知有深度、歷史有溫度、生活有態度!感謝閱讀、點贊、關注!

這些年來,在現實生活里遇到許多人,他們拒絕長大,完全不理會時間,不僅在心靈成長上不跟時間同行,甚至能夠讓時間對他們的容貌都不起作用。

我想,一個人能夠與時間同行,在時光里成長、成熟、變老、死去,這是多麼自然的福分啊!「立身於世」是人在這個世界上如何生活和活出自己。成年人應該懂得怎麼與自己相處、怎麼與時間相處、怎麼與世界相處。

01對人的看法。


直面人生的人,對人的基本看法是:人是有限的,是不完美的。這是成熟的理解,它帶來成熟的生活態度:在現有的條件下儘力而為。


與此相反,迴避者對人(尤其是對自己)的看法或要求是:必須完美,集天下之美於一身,或者必須在某一點上完美,可以超絕於人類之上。這種不成熟的看法所導致的生活態度是:苛求完美,強逼自己。

02對世界的看法。

世界是人生活與成長的環境,它的本質具有不確定性,沒有絕對保障。


這種理解看似消極,卻帶來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人的成長就是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裏不斷嘗試,獲得經驗,從而發展出一種內在的確定感。


與此相反的看法與態度是:這個世界必須是確定的,要有絕對保障。


結果,在遭遇人生不確定性時,因為強求絕對保障而不得,就會迴避世界,不跟人接觸。

03對時間的看法。

能夠立身於世的直面者,對時間的基本理解是:時間不會停止,時間是不可逆轉的。人是被時間規定的存在者,跟隨時間前行,在時間裏長大、成熟、變老、死去,本是自然。


因此,立身於世者,對人、對世界、對時間是接受的,視之為自然;不能立身於世者,在這三個方面皆是強求的,排斥與抗拒。


一個人接受自身有限、世界不確定、時間不可逆轉,他可以過順遂而通達的生活;一個人強求自己、強求世界、強求時間,他只能過糾結的生活。如同一個人想提着自己的頭髮,讓自己脫離地面,脫離不了,便痛苦不堪。


人能夠深刻地了解自己和覺察生活;通過敘事,能看到更豐富的自己,從而過更全面的生活。

第一種情況,追求速度和數量。


屬於這種情況的人,有着很強的時空壓迫感,一方面注意力被更大的空間里的機會吸引,另一方面又有時間上強烈的緊迫感。他們大部分注意力和努力指向外部獲取(包括財富、地位、身份和關係等),他們害怕錯失機會,害怕「時不再來」,認為只有更快擁有更多,才能抵禦環境變化,打消不安全感。越是害怕失去,越要更多擁有。


事實上,生命在有無之間,一切物質有生就有滅,外在擁有不可能永恆不變。如果一個人的關注點過度放在外在擁有上,就會因為擁有物本身的變化和無常而使內心跌宕起伏,加速身心消耗。最終,越怕失去,越容易失去;越想擁有,越是錯過。即便僥倖獲得,也往往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擁有即是被擁有,擁有要麼會加劇一個人「害怕失去」或者「想要擁有更多」的焦慮,要麼會在潛移默化中滋生傲慢和懈怠情緒,最終很可能讓人面臨更大的失去,使人身心健康遭受衝擊,錯失進步機會。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少年得志大不幸」,也是這個道理。

第二種情況,關注自身能力的提升。


這種情況下的個體能比較強烈地認識到,只有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支撐外部獲取,才能讓自己的競爭力得以持續。他們的競爭意識強烈,認為不進則退,如果自己不快速進步,隨時都有可能被他人替代,只有擁有稀缺的能力,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淘汰,才能真正擁有安全感。他們是終身學習的信奉者,無論在工作時還是業餘時間,都會大量學習,廣泛涉獵。與他人交流時,他們也希望能夠迅速聽懂和掌握對方的觀點。


學得越多,感覺不知道得越多;越想多「裝」,越容易遺忘;越想擁有敏銳的洞察力,越容易摸不着頭腦。真正的智慧是超越語言文字的,語言文字只是一種方便的表達方式,並不能代表所有豐富、細微、變化和邏輯自洽的真相。


如果僅限於概念和邏輯上的理解,他們會把對問題的認知局限在某種「道理」的範疇之內,看不到生動而完整的實相。一旦面臨具體問題,他們很可能會暴露自身「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的特點,「知」和「行」之間的距離越發遙遠。哪怕當事人短期內很享受自己的「淵博感」和「邏輯自洽的解讀能力」,其職業和成長的瓶頸也是鮮明而客觀存在的。

第三種情況,心智開啟的學習與成長。


為了讓自己獲得真正的成長,善於學習的人始終不忘學習的目的。


真正的成長一定會讓人變得越來越美好,越來越有智慧,能夠洞察問題的本質,乾脆利落地解決複雜問題,擁有讓他人感到幸福的能力,建立溫暖開闊的人際關係。在這樣的人身上,與年齡增長伴隨而來的是智慧沉澱。


人生總在上升期,生命給予他們的成果是多維的,物質回報是伴隨着承擔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長的自然結果,擁有的同時並不覺得負累。


這樣的學習者往往善於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時刻不讓自己偏離學習的初衷,並且持續探索怎樣才能更高效地進步和獲得真正的成長。


這樣的學習者經由概念、信息、知識、經驗、邏輯等,一直努力構建自己對於事物真相的認知坐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認識世界的「自己」也有了越發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心智逐漸被開啟。

心智的開啟也會讓一個人的內核越來越清晰和明確,從而實現由內而外的成長。人在這樣的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有智慧,越來越從容、溫暖而有力量。


他們很有可能成為參天大樹,深深地擁抱泥土,成為土壤固本的中流砥柱。


他們一直在用力所能及的力量積極奮鬥、勇於承擔,竭盡所能,只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對於社會而言,他們一直在釋放正向的能量和感召他人的光芒。

你是什麼樣的學習者?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