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認命的兒女,我一輩子愧疚:低慾望的他們,只剩麻木

01

還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輕人,早已沒有了所謂的朝氣,只剩下暮氣沉沉的樣子。

有家庭要照顧的中年人,早已沒有了早年的雄心壯志,只剩下無限的唉聲嘆氣。

臨近退休的老年人,早已對晚年的天倫之樂沒有期待,只剩下忐忑不安的無奈罷了。

說實話,有太多的人,都比較「早熟」。還未到那個年紀,就已經知道自己要遭遇什麼事兒了。就像年輕人,還未到中年,就已經感知到人生的局限性和無力感了。

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大城市的年輕人,就一清二楚了。

在北上廣深的地鐵裏面,所有的年輕人和中年人,都愁眉苦臉,就像別人欠了他們錢似的。有點精力的,還會拿着手機刷一刷。而沒有精力的,直接神情獃滯,眼神空洞。

他們,在不該空洞的年紀里,活成了靈魂麻木的樣子。我想,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對於人生的看透,也許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降生在不錯的家庭,過着舒適的日子,享受着快樂的人生。有絕大多數人,都只能活成不斷拚命的模樣,一生如此。

02

望着認命的兒女,我一輩子愧疚。

農村的陳先生,他有一對兒女,兒子今年30歲了,女兒今年28歲了。巧合的是,兒子和女兒,都離開了大城市,回到老家,準備在小城鎮當中度過餘生了。

聽到兒女說「餘生」這兩個字,陳先生的心不禁越跳越快。他疑惑道:「你們也就到了而立之年,為什麼要談到『餘生』二字呢?」

兒子搖了搖頭,感慨地說:「在大城市工作了七年,青春奉獻給了房東、老闆以及所謂的工作,如今存了一點小錢,在大城市熬不下去,在老家也無法買房結婚,人生也就是這樣子了。」

陳先生望着女兒,說道:「女兒,你又不用擔心房子和車子的問題,隨便找個人嫁了就行了,又何必想那麼多呢?」

女兒立馬就反駁父親:「難道我的人生,就只剩下『嫁人』一說嗎?看着你和媽一地雞毛的婚姻,辛勞而無意義地過一生,真的就有價值嗎?反正,我是不願意結婚了。」

陳先生也不知道說什麼,只能隨他們了。如今那一對兒女,正在家中複習刷題,希望可以上岸鄉鎮的公務員,至少活得安穩一點。

03

有太多的父母,都跟陳先生一樣,來自農村,也買不起房子和車子,就連該有的資源,也無法提供給孩子。因此,就註定了孩子平凡且平庸的一生。

有些孩子,別說平凡了,就連另一半都找不到。也許,不是他們不想找,而是現實的物質條件,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範圍。

說來也是奇怪,在十幾二十年前,人們對於金錢物質的觀念,還沒有那麼嚴重。而在十幾二十年後的今天,人們對於金錢物質的觀念,竟然到了一個「魔怔」的狀態。

年輕人,會因為改變不了命運,賺不到什麼錢而憂愁;中年人,會因為中年失業,養不起家庭,被人瞧不起而煩惱;老年人,會因為養兒無法防老,養老費用太高而憂心忡忡。

人,這一輩子,都被所謂的「錢財物質」給束縛住了。慢慢地,處於物質生活中的人們,開始懷疑起了人生,也開始不再結婚生子了。

如今的年輕人,比如說90後,跟60後、70後和80後相比,差別太大了,彷彿90後就是異類。或許,是因為90後的學歷提高了,對於人生也看透了,才毅然選擇一個人生活,對成家立業毫無想法。

04

我們應該會留意到,如今談婚論嫁的年輕人減少了,不希望成家立業的年輕人增多了。沒有任何慾望的年輕人變多了,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逐漸減少了。

暮氣沉沉,成為了當下年輕人、中年人以及老年人的常態。

很多人會疑惑,中年人和老年人「暮氣沉沉」就算了,為什麼年輕人都會「暮氣沉沉」呢?因為生活的壓力,透支了他們對於未來的希望。

在廣州,見到過一位30歲的年輕人,背負着300萬的房貸。他說了這麼一句話:「也許,等我離開的那一天,也還不完這300萬。為了結個破婚,搭上了自己的一生,去承擔兩輩子都還不完的錢,我真的是腦子抽了。」

這些年輕人,在北上廣深,太多了。他們一般都是名校畢業生,在一線城市的市中心上班,表面上看似高級白領,看似高級知識分子,可實際上他們只是為了鋼筋水泥而辛勞一生的工蜂罷了。

也許,不是人主動變得暮氣沉沉了,而是現實讓人不得不暮氣沉沉。就像如今送外賣的小哥和小妹,當中高學歷的人,數不勝數。只能說,並非所有人,都有資格選擇自己的人生。

真話難聽,但很現實。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