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扛多少事,決定了你能夠走多遠

「能扛事」—遇事不迴避,勇於擔責,能做事,並且能做成事,這就叫做「能扛事」。

不能扛事的人,一般有兩種:

第一種:不願扛。面對交辦的工作任務,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行、辦不到、不可能,

找各種借口,百般推辭,甚至當逃兵。

第二種:扛不住。他或許有做事情的意願,但他的能力不夠,也不願意去改變,遇到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遇到問題,不肯扛責任,鍋全推給別人,把自己摘得一乾二淨。

真正優秀的人,能扛事,也能成事。他知道戰勝挑戰的艱辛,他也知道,自己能扛多大的事,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No.2能扛事的人,往往具備這三種能力

能扛事,才是真本事。真正能扛事的人,往往具備這三種能力。

1、遇事不避,敢於承擔責任

有人曾問過股神巴菲特:「您最看重的是一個人的什麼品質?」

巴菲特回答說:「態度,尤其是工作的態度。」

有些人並不缺乏工作的能力,但他們缺乏主動做事的態度,遇到一些大事、難事,他就退縮了,只會找借口逃避,推卸責任。

實際上,絕大部分的能力問題,都是態度問題。

遇事時,如果你還沒做,就是「不能」的態度,不願嘗試,不敢去做,那你就一定做不成這件事。

但是,如果你有了「能」的態度,你就會積極去面對,去考慮爭取什麼樣的資源,獲得什麼樣的支持,最終也會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人的最大壁壘,在自己腦子裡。如果我們的事業進展未獲所期,多半是因為我們給自己設限,讓自己裹足不前,寸步難行。」

不要自我設限,你遇事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2、進化自我,拓展能力邊界

光有扛事的態度不行,你還要有做事的能力。你唯有不斷進化自我,拓展能力邊界,你才能扛更多、更大的事情。

什麼叫「能力」?能力是在需要與環境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樑,為表達需要提供了一個途徑。就是說,能力是因為需要而產生的。你的需求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

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當你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扛下更大的事情後,你也會不斷自我進化,從而獲得更大的能力。


3、結果導向,向著目標努力

一個人要做成事,態度和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看似平凡的努力。

稻盛和夫在總結自己成功經驗時說:「我一直堅持努力,埋頭從事『看似平凡的工作』,因此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管是多大多難的事,你只有一步步向前走,通過看似平凡的努力積累,才能走向成功。

但是,你的努力是要結果的,沒有結果的努力,是沒意義的。那麼,如何讓你的努力不貶值,有成果呢?

首先,你要有正確的方向。比如,你帶團隊做一個項目,那你的策略、方向必須是正確的。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其次,你要以結果為導向,做到以終為始。永遠追求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標準,不斷學習成長,保持心態的堅韌,直到拿到結果。

最後,要有復盤。無復盤,不進步。不斷復盤、提煉經驗,做到快速迭代,你的每一次努力才會更有價值。

No.3結束語

一個人,能扛多少事,也就決定了他能走多遠。什麼樣的人能扛事?

第一,他想做事,有「遇事不避,敢於承擔責任」的態度和勇氣;

第二,他能做事,不斷拓展能力邊界,積極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他做得成事,通過一步步平凡的努力,成就非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