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能在這3種時刻保持淡定,說明他很不簡單

一個人在高光時刻時,會精神煥發,口吐金句,處處被人羨慕和討好,內心充滿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應該說,任何一個人,都會在生活順遂時,變得更知足和平和。

但是,當外界環境不友好、或是人生遭遇了低谷期,受到了他人的鉗制時,一個人的內心就容易有波動;

因為不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在與人相處時,就會像變了一個人,總是焦躁不安,或是脾氣火爆,事後又對自己的不淡定感到羞愧。

可見,身處順境時心態平穩,陷入困境時又坐立不安,內心失序,這些並不能證明一個人的強大。

明朝那些事兒》中說:

是的,即使你擁有人人羨慕的容貌、博覽群書的才學、揮霍不盡的財富,也不能證明你的強大。因為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所以,當一個人在以下3種時刻,也能保持淡定時,說明他非常不簡單。

面對利益誘惑的時候,不動搖

林語堂說:

「有勇氣做真正的自己,單獨屹立,不要想做別人。」

現在不少人想要賺快錢,為了可以迅速獲利,可以拋棄一切底線和原則,甚至捨棄親情、婚姻、友誼;

面對送上門來的利益誘惑,就動了「活絡」的心思,打算放手一搏,賭一個看得見的未來;

可是,經濟學上講,任何高收益的事,都伴隨着高風險;

你贏得了一些東西,也必然忽視了或輸掉了一些東西;

心理學上有個奧卡姆剃刀原理,講究簡單有效,也就是說,沒有必要,就不要增加額外的東西。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去繁就簡,去粗取精;

人的精力有限,你費盡心思力爭上遊,但也需要承擔為此付出的代價;

你攀附他人,就要清楚你背負着人情債,必要時需要償還;

你做了違背公序良俗的事,就可能面臨世人的指責和唾棄;

一個內心有秩序,有堅持的人,不會因為眼前的一點利益,而放棄了做人的正確態度,因為他知道,任何被人眼饞心熱的捷徑,都可能是反噬;

等到事與願違,就沒有回頭路了。

面對當面羞辱的時候,不失態

聽過一個故事,德國詩人歌德到公園散步,經過一條狹窄的小路時,正好與一位反感他的批評家不期而遇;

批評家傲慢地說:「你知道嗎?我從來不給傻瓜讓路。」

歌德笑着說:「我正好相反。」

可以說,歌德機智幽默的回答,給了批評家有力的反擊,

在社會上打拚的時候,我們都不免會遇到,對我們抱有反對或厭惡態度的人;

出於嫉妒和競爭的心理,有些人喜歡說些充滿挑釁意味的話,當面羞辱我們,惡意傷害我們的自尊,企圖讓我們失了分寸,做出後悔的舉動;

如果我們被他們的話激怒了,失態了,做出一些難以挽回的事,那就正中了他們的「下懷」。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往往無懼他人的羞辱,而是會巧妙地避開別人的陷阱,從容地一笑而過。

別人對我們攻擊,那是他們內心失序的時候,他們有自己的掙扎和不堪,與我們無關,能夠做到在遭到羞辱時,機智化解,才時真正不簡單的人。

面對別人非議的時候,不慌張

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說:能約束自己的人,最有威信。

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高級動物,不免在生活中與人打交道,你能遇到君子,自然會有一定概率碰到小人;

無論你做什麼,只要做成功了,有成果了,就會有人對你非議;

他們看不慣你的一飛衝天,也不屑於你的優秀,往往會在背地裡搬弄是非,想要以此來打擊你,誹謗你,讓你飽受煎熬,然後變得消沉,從此不再發光。

其實,當別人對你非議的時候,往往證明了你的與眾不同和優秀;

因為人們不會對一個引起不了自己競爭心理的人,做過多的評判;

他們的醜陋心理昭然若揭,無非就是讓你承受壓力,然後退出競爭,黯然失色,這樣他們才能滿足。

所以,當別人非議我們的時候,已經從側面證明了我們是處於「上峰」的,對此我們要適度反省,是我們的錯,就及時改正;

如果不是,就不必掛懷,一笑而過即可嗎,如此,才是對那些人有力的反擊;

當一個人能在別人怠慢時,以利益誘惑時,保持淡定,說明他們已經找到了人生的重心,也擁有正確的三觀,強大而不簡單,是有福之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