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想自信但就是做不到?根源就在這裡

有自信,不是簡單地相信自己,而是要找到面對不確定性的勇氣,直面懷疑,在懷疑中找到飛躍的動力。


給所有想徹底變自信的女孩安利這本書——《自信的力量》。這是我看過關於如何變自信講得最通透最底層的一本。一個人從自卑到自信要經歷些什麼?

市面上有很多講自信的方法都是純粹的自我暗示,大部分都是花拳繡腿沒什麼用。為什麼你想自信但就是做不到?


親愛的這不是你的錯,因為沒有人的自信是獨立產生的,自信是愛和友誼的美好產物。自信也並非與身俱來,而是需要耐心構建的艱難征途。


一、獲得他人的信任感


我們每個人生命最初的自信都緣起於他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這個他人就是我們父母的。

信心源自與他人的互動,在產生自信心之前首先要信任他人,然後在互動和行動中從對他人的信任轉化為對自己的信心。

所以要找到自信,首先必須獲得內在的安全感和對他人的信任感童年的最初幾年具有決定意義,但好的消息是,一生中任何階段我們都可以培養對他人的信心。


二、自信是對自身的信任


自信是對自我與世界之間相互作用的信任,而這種相互作用不是我們能夠完全掌控的,家人的愛和人際交往對於自信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先學會相信他人,才會有自信。


如果很不幸你從小就自卑,成年後我們有一個絕對有效的自信方法——刻苦訓練一項技能,不斷做成事情。自身能力對構建自信很重要。人人都需要腳踏實地的能力和實實在在的成功來樹立信心。

大家都知道一萬小時理論,一個人在某件事上練習1萬小時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現在準確的說法是只需要刻意練習8000小時就可以成為專家,換算一下如果每天練習4小時,那麼5年半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在培養能力時,最首要的是從中收穫樂趣,因為有樂趣才會繼續,一種能力能讓你加深對自身能力、特質和品性的了解,就更容易轉化為自信。另外再小的成功都值得慶祝,經常肯定和慶祝自己行動的人更加自信。


三、對生活和生命的信念


生活中我們常常陷入比較,比得過就有自信,比不過就沒自信,自己混得好就開心有優越感,知道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就嫉妒或攀比。


比較會帶來信心危機,而對抗攀比的良藥就是忠於自己的慾望——充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渴望什麼,身在何處,路在何方,就不會和人比較,也不會覺得和別人存在競爭。但還是會情不自禁與人比較,這是社會性動物的習性。終極的解決之道就是:只要忠於內心的慾望,這種比較就不會帶來痛苦。



總結起來自信有三個層次:一是對他人的信任,二是對自身能力的信心,三是對生活和生命的信念。


自信總是來源於對生活的信心,你很少看到一個熱愛自己生活的人是沒有自信的。即使生活與我們的意願相違背,依然可以熱愛生活,這便是找到了內心深處的原始信念。這是所有信心的根源。


為我們都成為自信的女孩點贊,我是廈九九,一個講自媒體乾貨也講成長的創業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