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之間,產生境界且並不需要投資就能獲得

一塊蒙塵的玻璃,一抹過去,光潔如新;一顆迷悟的心靈,一抹過去,明心見性。一抹之間,產生境界—並不需要投資就能獲得。

抹去庸俗,體現品味;抹去冷漠,便是熱情;抹去趨炎附勢的奴性,讓高雅顯山露水;抹去躑躅彷徨,再懦弱的人也會變得執着。人身上要抹去的東西實在太多。

有的人常常對某某看不順眼,常常苦惱自己的錢沒有別人的多,常常對比自己的老婆不如別人的妻,常常怨天尤人痛苦不堪。他們太需要抹去積垢在自己大腦皮層的私怨和私慾了!

懂得了這個道理,一抹過去,就會「相逢一笑泯恩仇」;就會「不義富而且貴,於我於浮雲」;就會「心底無私天地寬」;就會獲得修身,體現美德和智慧,活出生活的快樂和做人的品質來。

不善抹去,就無法突破和提高。一位學者帶着長年學無所進的苦惱來向南隱禪師問禪。南隱聽了他的述說後,悶聲不響地提起茶壺為他沏茶。茶水已經從杯子里溢了來了,可南隱還沒有停。「大師,不要倒了!」 學者見狀急道。這時,南隱對學者說:「你的頭腦就像這隻杯子,你不把它倒空,怎麼還能裝進去新的東西呢?」學者大悟。禪機如飲,一抹之間,便已賦予了生命有所作為的空間,提高的何止一個檔次!

當官的不抹去偏執,就不能提高執政水平;經商的不抹去不合時宜的經營思想,就不能出新招奇式把握市場;做學問的抱定過去的成就不鬆手,那麼,離江郎才盡的日子便不遠了。一個不願抹去的人,只可能停留在一個地方老死。

一抹之間,便已御載輕裝,把審時度勢的明智和舍小為大的勇氣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途中為擺脫敵人追剿而炸毀自己輜重的抉擇。當西方的「狼群」隨GATTWTO蜂擁而至的時候,我們忽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和身上的負累,忽然感到過去好多自以為是的東西要趕緊扔掉輕裝,否則,就是打起精神萬丈高,也沒有跟「狼群」奔跑競賽的能力,更談不上走向世界。

敢於抹去就會實現創造和超越。一抹之間,開普勒掙脫了經典力學的束縛,建立了科學的非正圓極的天體力學理論;海森伯衝出了十九世紀流行的決定哲學思維,提出了著名的「測不準原理」;愛因斯坦挑戰了牛頓力學的巨大成功,建立了相對論;毛澤東砸碎了幾千年的封建枷鎖,使匍匐在地的中國人站了起來;鄧小平批判了「兩個凡是」,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的路。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這些偉人一樣一抹之間驚天動地,但是,只要我們適時調整姿態,由解放思想到統一思想,我們就能與時俱進,戰勝強手,大有作為!

其實,所謂抹去,就是否定,沒有否定就沒有肯定,就沒有發展。一抹之間,便為前進提供了強大的牽引力。

一抹之間,體現的是大智慧——賦予人的轉機、社會的轉變。只是這一智慧常常被人忽視。特別是現代人。現在很多人要獲得人生的幸福,真的不是去「求得」,而是應該善於「抹去」,為自己的心靈和身體輕裝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