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生來薄涼,只不過受了過多的傷害-致心善而無奈的我們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曾子卻道「性惡論」,網友說「我本善良,奈何世事險惡」。孩童如白玉無暇而珍貴,因為他內心的善,慢慢地,社會的侵蝕,讓他變得不再純真或者說沒有那麼純粹,他想變化嗎?就算他不想變化,環境也會推着他變化而適應吧。

前幾天匆忙在超市購物,找了兩遍也沒找到要買的東西,隨機問了兩位成年人,她們看了我一眼道「不知道」就緩慢走開了,又遇到了一位大班小盆友,她第一遍也沒找到,第二遍找到了我要買的東西後,高興的跑過來和我說「阿姨,在那裡」,一路帶着我到所要購買的商品面前,然後蹦蹦跳跳的離開了。

工作中也有類似的事情,作為公司的人事,我很公平地對待每個人,儘力對每位家人服務,可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她們感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哪一點稍微有怠慢,就會有意見,而那些薄涼之人卻贏得更多的好感,心狠之人更能如魚得水,受傷害的心善之人卻只能慢慢舔舐傷口,所以說誰會生來薄涼,只不過受了過多的傷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