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黑暗的地下蟄伏,只為擁有短暫的放聲歌唱,你就是孤勇者

夏天炎熱的天氣,讓人心煩意亂,如果這個時候再融入陣陣蟬鳴聲,那叫一個「亂」字了得。

可是你是否知道,當你聽到知了在樹上放聲歌唱的時候,其實它已經在黑暗的地下蟄伏了4——17年之久了!

知了猴蛻變成知了之前的樣子

猶記得小時候有一首歌《童年》,裏面是這麼寫的: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

夏天是知了的女朋友?又或者是它的孩子?讓知了這麼嘶聲力竭地呼叫!

當然不是

知了叫了,說明夏天已經開始了,知了猛烈的呼叫,只為在短暫的生命里找到它的女朋友,因為只有雄性知了才會發出鳴叫聲。

這裡腦補一段對話:

在嗎?美女?

在!

交個朋友吧?

你多大?

十七歲!你呢?

四歲!

我喜歡嫩的!

可是‬你‬有點‬老‬,你有房嗎?

整棵大樹都是我的?

媽媽‬告訴我‬遇到‬心動的‬人‬一定要‬把握機會‬!

知了!知了!知道了!


雄知了會鳴叫

知了有了配偶後,它們會在樹上交配,然後產下1000多枚卵,這些卵會掉到地上,孵化後,幼蟬就會鑽進土裡,再靠近樹根的地方安家,靠吸取樹的汁液為養分,慢慢地長大,這個過程要持續4—17年不等。

在此期間,幼蟬並不是一味地呆在一個地方,它會隨着土壤的潮濕程度變換洞穴的深淺,等到成熟的季節,它就會選擇一個潮濕炎熱的夏季,破洞而出,再爬到樹榦上脫殼羽化成蟬。


幼蟬破土而出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們都喜歡捕蟬。

捕蟬的工具十分簡單,用一個鐵絲圍一個直徑20厘米左右的圓,插在細竹竿的一頭,然後在圈圈上蒙上早晨的蜘蛛網,多蒙幾層,粘性很足,靠蜘蛛網去粘住樹上的知了,一抓一個準。


捕蟬也是技術活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一個塑料袋,剪下它的一個尖角,然後綁在鐵絲圈上,一般需要大人幫忙。

這個方法捕到蟬後需要將口袋的口朝下慢慢移動到身體附近,因為蟬進了袋子後是往上飛的,這樣一來,蟬不容易飛跑。

看着蟬死命地往上飛卻飛不出去,果然蟬的智商不夠高。

知了在羽化之前我們叫它知了猴,知了猴具有豐富的蛋白質,性寒,可以炸、可以烤來吃,是夏季餐桌上少見的特色小吃。


串烤知了猴

在我的記憶里,知了猴可沒有上圖這麼高檔的吃法。我們一般會把它們抓來餵雞,雞一看到小主人抓蟬給它們吃,一個個地圍着我這個小主人轉呢。

這個吃法是我工作以後去北京旅遊的時候才知道的,那個時候在王府井夜市上第一次看到知了猴油炸的吃法,一下子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買了一串,香噴噴、酥脆酥脆的,撒上孜然粉,絕對令人回味無窮。

最後,偷偷地告訴大家一個抓知了猴的小竅門。

知了猴一般在雨後天晴的第二天,土壤濕潤柔軟一些了,到了晚上20:00左右,它們就會成群結隊地鑽出地面,慢慢地爬到樹榦上,在離地面1—2米的高度停下來,利用3個小時的時間褪去陪伴它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外殼!

不能再多告訴你了,免得被你們抓光了!一個物種存在即是合理,我們也不要過分捕蟬,保持物種的全面合理性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


圖片來源網絡

聽着耳邊知了的叫聲,我突然覺得不那麼刺耳了,為了在陽光下這短暫的轟鳴,知了在黑暗的地下蟄伏了十幾年。

我突然想到了陳奕迅的歌《孤勇者》裏面的一句詞:

為何孤獨不算光榮;

人只有不完美才值得歌頌;

誰說滿身污泥的不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