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都這麼努力了,還是感到很焦慮?

人們常說,越努力,越幸運。好像,只要我們去努力了,就可以過得更好,但事實真得如此嗎?


大多數情況下,努力確實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好的生活期許,但並不是所有努力都會換來好的結果。


即使有時通過努力得到了自己一直期望的東西,但結果似乎也沒有帶給我們多少快樂,倒是經常陷入「越努力越焦慮」的怪圈。


這時,你還覺得「幸運」嗎?

自己隨手拍的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已經很努力了,但卻變得越來越焦慮呢?無非三個原因,慾望沒有得到滿足、社交媒體的各種光環刺激、努力方向過程不夠具體。


01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是引起焦慮的根本原因

蕭伯納說:「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慾望得到了滿足。」


慾望就像一個無底洞,當你填滿了一方,前面又有另一處等着你來填。


小李初入職場的時候,每月工資四千多,扣掉房租、水電和生活支出之後,根本就存不了什麼錢。


後來,隨着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和老闆的賞識提拔,小李的工資終於達到了月入過萬,但他的生活並沒有因此感到滿足,反而變得焦慮了。


因為在上海這個地方,即使他工作幾年,不吃不喝,也買不起一套房。他想着如果自己每年能夠賺四五十萬就好了。靠着以前積攢的人脈和靈活的頭腦,他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如今年入百萬,房車皆有,但他仍然感到不快樂。作為公司負責人,他擔心的事情越來越多,焦慮不安的情緒也越發頻繁。


小李從一個平平無奇的普通打工仔奮鬥到年入百萬的公司老總,這是多少人都羨慕的傳奇,但事業有成的他,為什麼還會感到焦慮呢?


歸根究底,源於他內心的慾望始終未得到滿足。

自己隨手拍的


生活中不乏像小李這樣的人,總認為自己賺到一定的金錢後,內心就能得到滿足和平靜,但慾望是無窮無盡的,當目標達到之後,又會一次次努力追求更大的目標。

久而久之,便忘了當時努力的初心,同時也難體會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快樂了。


所以,當我們在不斷追求,滿足自己內心慾望時,也不要忘了給自己划出一塊放鬆休息的地限。


慾望,沒有最多,只有更多。


常言道,寡慾心自清。


當一個人的內心慾望變少了,煩惱焦慮自然也會少很多。


02你的快樂可能正在被社交媒體逐漸吞噬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每天刷抖音、小紅書或者某社交平台,動不動就看到別人從平平無奇的普通人奮鬥到令人艷羨的樣子,網絡人均收入也動不動月入過萬、十萬和幾十萬的。


這個時候,即使你覺得人家的收入不一定是真的,但內心還是避免不了這樣的刺激。


就連有時候刷朋友圈,突然看到某位以前的同學生活得比你好的時候,也會不禁感嘆,這個人他怎麼過得這麼好,都是一樣的年齡,人家怎麼會領先我這麼多呢?然後你感到自己好像陷入了焦慮。


社交媒體上的同齡人們彷彿人人都有所成就,而自己卻依然碌碌無為。


安妮寶貝在《彼岸花》里寫道:「那些隱藏在心裏的恐懼會慢慢地在時間中變成柔軟的繩子,然後捆綁住我們。」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


當你開始陷入網上各種眼花繚亂的勵志人生和高昂收入以及幸福製造感中時,就容易產生焦慮的恐懼,它們把你的生活攪得渾渾噩噩的,而你卻還不自知。


有時候,太過渴望成為別人優秀的樣子,未必是件好事!因為這容易讓我們忽略自身的價值,把自己推進停不下焦慮的怪圈。


在這個滿是高分答案的社交媒體上,我們很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者一個狀態展示便使自己陷入焦慮的漩渦。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經歷、背景、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及領悟能力都不同,努力換來的結果自然也會有差異。

自己隨手拍的


卞之琳有句詩是這樣寫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


當你艷羨別人優秀的同時,也許別人也在羨慕你的恬靜淡然。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別人很優秀,你也很不錯!


別讓社交媒體吞噬了你平淡的快樂,也別讓社交媒體上的各種成功將你帶跑了。


不必太過羨慕別人擁有的,也不要着急否定自己的價值。縱使他人千般好,踏實過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天便是最好的狀態。


03因為目標不夠具體,所以無故陷入焦慮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說:「那些經常受困於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焦慮產生的原因不是沒有目標,而是沒有一個具體可行的實施過程。


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想得多,做得少。


腦子裡整天想着如何升職加薪,如何提升成績。實際呢,啥行動計劃都沒見過影。


嘴嗨式的理想不知道毀了多少人,也不知將多少人送進了焦慮的牢籠。


就比如說,你想升職加薪,那你怎樣才能達到這個條件?你又該為這提前做好哪些有利的條件準備呢?


當你對自己的目標有一個具體的規劃之後,你就會知道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途徑來完成。這時,你也就不會再感到迷茫焦慮了!


馬雲曾說過:「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


所以,我們要學會正視自己,減少躊躇不前,反反覆復猶豫的壞習慣。把想做的每件事都聚焦到它具體的事物本身。


結束語

近兩年疫情的反覆導致經濟一下陷入了低迷狀態,網上也不斷傳出各大公司裁員熱潮,就業困難成為不少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我想,或多或少,我們大多數人都為此感到過焦慮、迷茫和憂慮。


但我想說的是,凡事都有自己的規律,每個人也有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即使面臨困頓,我們也不要被它打亂了自己的腳步,耐心一點,踏實做好自己當前應該做好的事,提前為以後的發展做好準備,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來源網絡

你所焦慮的事,缺了它,不一定就會影響你的人生,但你正在焦慮的事,一定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告訴你,你現在可能需要暫緩停下腳步,回頭看看自己是不是走得太急,或者方向走錯了。


學會擁抱焦慮,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正視自己的軌道,走出「越努力越焦慮越無力」的怪圈!


【今日話題:你覺得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嗎?你有經歷過哪些焦慮的不安?】

【我是麥冬,熱愛閱讀,衷情文字,很高興在這遇見您[大笑][大笑]】

賞識的話,點個心心❤️或者轉哈!

祝君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