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泰戈爾說過:「人生,就是不斷地重複心狠,又重複幸福,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不得不說,一個人有巨大成就,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無數個日夜咬牙堅持,勇敢地一次次打破自己,才得到的。
要搞清楚,你可以適當認慫,但不能一直慫,退步本也是前進。
學會心狠,一個人才會越來越厲害。
01
無能時,學會「心狠」,逼着成長。
很多人知道,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要讀什麼書?
大部分的人,任由自己的性格來,讀自己認為很不錯的書。而現實證明,垃圾書更吸引人。
打開手機,隨時看垃圾小說的人,一大把。他們還為垃圾小說,充值,坐等下一章節。時間在浪費,放下手機,發現自己一無所獲。
也有人看無聊的小說、漫畫,嘻嘻哈哈就過一天。
真正有用的書,往往是那些比較枯燥,生澀難懂的書。你不逼着自己看,是看不下去的。
我們都知道,學習一門技術,比單純打工好很多。但是理想很好,卻一直沒有行動,要麼沒有時間,要麼沒有耐力。
不知不覺,在底層混了一輩子,還抱怨社會不給自己機會。
有人說:「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人要成才,總要經歷一段時間,逼着自己走,去理想的彼岸。
在漢武帝時期,有一個叫終軍的人,濟南人。
讀了很多書之後,他獨自去京城求發展。路過函谷關時,守關的人給他一個信物——「繻」,便於返回時,驗證身份。
他拿着「繻」,看了看,然後狠心地丟掉,說:「大丈夫西入京城,總不能再憑這憑證出來!」
若是丟掉了「繻」,關口就不會放行了。終軍的做法,無疑是破釜沉舟。
到了京城,他洋洋洒洒地寫文,歌頌漢武帝的功德,很快得到了「謁者」的崗位,人生從此崛起。
有道是,船到橋頭自然直,車到山前必有路。
太多的人,沒有到橋頭,也沒有到山腳,只是遠遠地看着,就膽怯了。唯有逼着自己,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才能發現,人生路是一直有的,若是沒有,自己是可以開路的。
沒有能力的人,一定要狠心對自己,逼着自己去讀書,去找人生路,而不是困在原地。
02
混亂時,學會「心狠」,及時決斷。
「亂世出英雄」,當一個社會動蕩不安的時候,或者自己處的環境很亂,那就要馬上決定,到底如何處理。
時光不等人,你比別人先處理好問題,你就能更勝一籌,把握主動權。
看看西漢時的班超,他帶着三十多名勇士,抵達鄯善國。
外交關係還沒有搭建,匈奴人到了鄯善國。並且,匈奴是西漢的強大對手。
班超對手下的人說:「鄯善國王態度搖擺不定,還在狐疑之中。事到如今,只有一計可行,我們趁着黑夜,用火攻擊匈奴使團......」
班超給了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也贏得了鄯善國的厚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我們說起這句名言的時候,是否也會想一想,自己能否做到呢?
再看三國時的孫權,面對曹操的幾十萬大軍南壓,很多大臣建議投降的情況,堅定地聽從周瑜和魯肅的建議,聯合劉備,一起抵抗,於是有了歷史上的赤壁之戰。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很多人在亂世沒有混出名堂,是因為自己太猶豫了。
在小鎮上,有一個好的位置,可以用來做燒烤。但是你幾天都沒有想通,等你決定的時候,發現有人捷足先登,燒烤攤擺好了,錢也賺了不少。這裡,已經沒有你的位置了。
遇到合作的機會,你要考慮幾天,而人家馬上找了另外的合伙人,幹得風生水起了。畢竟,機會稍縱即逝,人家是不會坐等你的回復。
看到招工的信息,你想一想,要不要去。結果你去的時候,好位置都沒有了,捶胸頓足。
《易經》中說:「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意思是說,君子懂得謙讓,這是品德,但是冒險過河爬山,也是吉祥的。
狹路相逢,勇者勝。你不動,就挨打;主動出擊,無往不利。
03
情亂時,學會「心狠」,轉身離開。
有多少人,為情所困,毀掉了自己的一生。
不正當的戀愛,婚外的愛情,一腳踏兩船,會讓人進入困局。
西漢一個叫安國少季的人,少年時就和樛氏有一段戀情。
樛氏遠嫁南越,做了王后。
多年過去了,樛氏的丈夫過世,安國少季也奉命去南越出差,維繫南越和西漢的關係。
到了南越,安國少季和樛氏舊情復燃,導致當地的大臣和百姓,議論紛紛。
樛氏作為王后,被丞相呂嘉攻擊,引發了矛盾。
呂嘉發動政變,安國少季、樛氏被斬殺。
厲害的人,懂得捨去兒女情長。知道孰輕孰重,畢竟愛情是人生中的一的點綴,而不是全部。
當錯誤的愛情來臨的時候,馬上捨去,轉身離開,雖然心狠了一些,也會流淚,但是過了多年,一切都會好起來。
對不切實際的感情,恰是無情最有情。
04
戲劇家契訶夫說過:「要是命運狠心的欺負您跟我,那就不必跟它求情,對它叩頭,而要看不起它,笑它,要不然它就會笑你。」
命運有多殘酷,你就要多心狠,否則你會被命運壓垮,看不到人生的光芒。
人生幾十年,可以不腰纏萬貫,可以不功成名就,但是要活得有模有樣,敢於做自己,不困頓,不迷茫。
只要你狠心起來,力量會翻倍,眼下的困難,也會消失。
做人,「心狠一點」,不念過往,不懼將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