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壞習慣,好像沾染上,不管人還是生活都會越來越糟糕。
實則不然,有些你以為的「壞習慣」,可能一直以來都被誤解了,它不僅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反而還可能帶來好處。
比如本期分享的這10個,壓根兒沒有改的必要。
1、起床不疊被子
在我媽的眼裡,不疊被子,沒啥說的,就是懶,是壞習慣,聽她嘮叨久了,好像也就接受如此定義了。
本來還想着哪天我變勤快了,這個「壞習慣」自然也就改掉了,殊不知差點被她帶跑偏,起床不疊被子非但不是壞習慣,反而還是個健康的好習慣。
因為剛起床時,被子里還殘留着人的汗液和細菌,如果立刻把被子疊起來,這些汗液和細菌會被捂着,從而滋生更多的細菌,對健康更不利。
正確的做法是,起床先將被子翻麵攤開,晾一段時間後再疊,或者就如我睡起來的「窩」狀,讓它擱那慢慢散發著。
哈哈哈,悄悄告訴你們,起初我老媽還以為我為偷懶找了更高階的理由,但我看她偷偷搜過之後,好像在沒說過我了。
2、洗澡出來踩毛巾
在我的印象中,酒店的浴室門口都有一片地布,洗完澡出來踩踩,能防止把水踩的到處都是。
但講真心話,那配置+那濕漉漉的使用感,好像真不是啥值得效仿的好習慣。
可換個地方,應用到家居場景後,咦,一切好像都變了。
首先是不用花錢買專門的地布,一塊用舊的毛巾就可以代替,不花錢就很香;然後是隔水效果雖不如專門的地墊,但擦擦鞋底的水,好像也足夠。
最讓人樂在其中的是,毛巾材質薄,用完掛起來就干,不擔心潮濕滋生細菌,也比常年門口鋪個墊子美觀,而且,沒有每天踩踏就沒那麼臟,直接扔洗衣機洗是安心又方便。
3、做飯備菜擺滿檯面
說句不怕扎心的話,但凡硬件條件好一點,廚房檯面大一點,誰都不願意做個飯,檯面擺的滿滿當當,放個盤子還要東挪西湊合的。
當然,我也深知,最大程度保證廚房整潔,是做飯人的體面,所以在硬件條件不夠時,我也極力用配件彌補。
比起各種複雜的備菜架,我本着性價比及易收納、好清潔的角度選擇了摺疊備菜架+碼斗。
碼斗的好處是,不鏽鋼的材質經濟且耐用,用的時候從小到大,應有盡有,用完收起來一摞,特別好收納。
摺疊備菜架,其實本身是一個浴室摺疊毛巾架,因為太空鋁的材質,以及能摺疊的屬性,我覺得用在廚房超級合適。
也通過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檯面緊俏時拉下來成功緩解了檯面不夠且凌亂的壞習慣,用完折上去,緊貼牆壁不佔空間,關鍵太空鋁的材質,還不怕廚房的油煙。
4、碗筷洗後隨手放檯面
要說洗完的碗筷,隨手放在檯面上,它是一個好習慣,它確實是,畢竟鋪開是最快的晾乾方式。
可同時,也會因為鋪開晾曬會讓檯面看起來亂糟糟,在一些不明所以的人眼裡,這也就變成了一個壞習慣。
其實,如果單純為了碗盤乾的快,有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把它放在瀝水架上,解放了檯面的同時,碗盤也會因為豎起來瀝水更暢快,乾的更快。
而且,佔用面積,不過就是兩個碗盤的大小,卻能容納一家三五口人的常用碗筷。
也因為有了瀝水架的加持,洗完直接放在檯面上的碗盤,不僅沒有了「壞習慣」的標籤,還會因為方便、乾淨,變成一個人人都誇的好習慣。
不過,檯面窄型的瀝水架有很多種,我更推薦這種能摺疊的,除了日常放碗,還能隨時搭個抹布,當個晾曬架,或者蔬菜架,功能更多。
5、垃圾扔檯面
在我家的廚房裡,檯面上會放一個小盒子,然後套上塑料袋,日常的果皮垃圾,我會順手扔進裏面。
而這個我覺得特省腰的好想法,在我媽眼裡,竟然也被評價為:聰明的偷懶方式,說我是因為懶得丟進垃圾桶。
好吧,好不好用,只有那個用的人才知道,我也就懶得與她爭辯了,不過讓我意外的是,過了沒多久,我在她家竟然發現了這個專門的檯面垃圾架。
這下可是讓我抓住了損她兩句的機會,沒想到她老人家是這麼答覆的:
體驗後我覺得你的方法值得學習,但工具還是不贊同,合適的塑料不好找,所以我用了大小塑料袋都能利用上的垃圾架。
哎呦呦,這狡猾的小老太,不過話說回來,專門的垃圾架,確實更美觀,我立馬也安排起來。
6、進門鞋子不放進玄關櫃
如果進門脫掉的鞋子立馬放進鞋櫃里,家門口的位置就能一直保持整潔,看着確實是一個好習慣。
我那個愛整潔的心也是這麼認為的,但除了愛整潔,我還聯想到了剛起床的被子,這不是同理嗎?
剛脫下的鞋子,腳上的汗氣、異味如果得不到揮發,就把它塞進鞋櫃里,除了會滋生細菌,如果有腳氣,還會把整個柜子里的鞋都染的臭臭的。
所以,為了整潔而強迫自己,更何況明天還要穿,而且就一雙鞋放門口,也沒有多顯亂。
7、不疊衣服塞進衣櫃
什麼?衣服不疊塞進衣櫃里,就是壞習慣?
有這種想法的,估計怕是還停留在上一輩的衣櫃布局裡,像我們這代年輕人的衣櫃,早就顛覆了疊衣的傳統。
能掛的衣服,全部將它掛起來,隨時要穿時,都是平平展展,這樣真的不要太香了。
然後,掛不了的衣服,也不用疊,而是用「卷花捲」的形式,塞進各種盒子里,如此一來,不光是省的卷比疊更迅速的時間,還會得到一個拉不亂、更明了的衣物收納環境。
從根源上減輕了衣物收納的家務,而且從視覺上,隨時都是整整齊齊,極為舒心。
就說這樣的衣櫃,絕對配得上「嚮往的衣櫃」的稱號,怎麼會根壞習慣沾邊兒。
8、物沒有盡其用就扔
節約是傳統美德,物盡其用也是節約美德的一種體現,所以,有人想出了,用完的手機殼,用來當做肥皂盒的「好」方法。
但其實,有些東西並不好用。
比如舊手機殼改造的肥皂盒,直接放香皂存在疏水問題,會泡化香皂。
儘管再想出了,用皮筋增加疏水空間的解決辦法,也並不好用,香皂是不泡化了,可疏下去的水會留在檯面上,又會增加清潔煩惱。
所以,物沒有盡其用的「壞」習慣,在沒有找到更完美的用途時,根本沒有必要改,反而扔了會有一種釋然的輕鬆與解脫,讓生活更自在舒適。
9、帶回家的物品隨手放
拿回家的東西,如果沒有及時歸位,這真的是個不好的習慣,然而東西也分種類。
比如說,回家的鑰匙、最方便的還是放置在出門順手拿取的地方,這個地方不出意外就是進門放的地方。
還有很多類似的,每天出門都要用的小東西也是如此,倘若為了整潔而把它們安置在一個不合時宜的位置,會讓生活徒增不方便。
我們能改變的就是,盡量給它一個收容的場所。
比如車、門鑰匙,可以給它安排一個收容的托盤。
然後其它口罩、門口拆快遞要用的小刀、剪刀,以及其它用品,給它用一個漂亮的收納盒,既解決了回家小件物品隨手放的問題,又不會太突兀。
10、涉水區域不及時擦乾
聽到太多的宣講,就是涉水區域用完要及時擦乾,否則水龍頭會結水垢,玻璃膠會發霉。
這些道理我都懂,但早上火急火燎的,哪有時間做這些。
原本以為我這樣的壞習慣,會帶來那些所謂的嚴重後果,殊不知,攢一周不擦的水龍頭,也不過如此。
所以,在之後的日子裏,我都是一周一擦,稍微積結在水龍頭上,擦不掉的水漬,就用檸檬酸水噴一噴,無非就是兩分鐘的事情(必須表揚檸檬酸的去水垢力)。
然後,玻璃膠上積結的污漬,拿用過的洗臉巾,打上肥皂或香皂,也一擦就凈。
而且我發現,與其每天花兩分鐘潦草的處理下,不如一周花他個三五分鐘更有效,可能也是因為有了固定的清潔頻率,衛生間的膠條,我再也沒見發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