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病了,心不能病,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把自己活在框框套套里,把自己活成機器。
自己是一個性格開朗,愛說愛講,隨心隨意的中年人,自2018年喝酒腦溢血後,雖然沒自暴自棄,但「病人」這把枷鎖就一直套在自己身上。心情大變,變得沉默寡言,封閉自我,總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病人,跟正常人有一定的差距,變得自卑。每天都是獨來獨往,不喜歡跟人說話,走路都是戴着帽子,而且還把帽子壓得很低很低,低着頭走路,生怕別人認出自己。偶遇熟人打招呼,都是面無表情的「嗯」一聲或木訥的點一下頭。陌生人問病情,都是裝啞巴,不說一句話,整日恍恍惚惚,猶如行屍走肉。過的是「自我孤獨自我愁」的日子。
特別是康復鍛煉,就像機器一樣按作息時間表鍛煉,本來有作息時間表是好事,但自己卻把作息時間用死了,總按作息時間的框框套套來鍛煉。簡單說吧就比如走路半小時,或上下抬手100下。不管自己當天身體狀態好不好。自己就是機械式照數值做,身體狀態不好時,經常累得像狗,反而適得其反。
這樣的日子持續1年多,在這段時間裏,恢復幾乎是原地踏步,沒一點進展。後來自己試着調整心態(我寫過改變我心態的文章),試着融入人群,融入社會。主動跟熟悉的人打招呼和笑臉相迎,跟在一起鍛煉的陌生人主動問候。剛開始都是自己熱臉貼冷屁股,慢慢的別人也會笑臉相迎,也能融入在一起閑聊。鍛煉時運動量運動方式都是根據自己身體狀態調節,身體狀態好就多鍛煉一下,狀態不好,就少鍛煉一下 。累了就休息一下或找病友閑聊,勞逸結合。心情變好了一些,鍛煉起來也輕鬆,而且恢復的進展也比以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