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過這麼一段話: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
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一個成熟的成年人,往往都知道混圈子,而一個真正有遠見的成年人,往往更懂得找高級的圈子。
顯然,圈子有大有小之分,也有低級和高級之分。
那些沒有質量的酒局、飯局,不愛你的人,瞧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這樣的圈子越早遠離越好。
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圈子,找到可以真正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圈子,才值得你擁有。
注重圈子的質量,而不是它的數量。
很多人或許會有一個誤解,就是老覺得朋友多,路好走。
但其實真正掉進過深淵,深陷過黑暗的人都知道,當一個人真正走霉運,或是時運不佳的時候,曾經那些滿口一句句稱兄道弟的好話,如今瞬間樹倒猢猻散,像躲避瘟神一樣防着你。
的確,人在低谷期,總能夠看到很多在高峰期看不到的景象。
也許你會因此而懊悔,可實際上,這個時候再怎麼懊悔也沒用,除了加重你本人的痛苦,別人還是該喝喝,該吃吃,該玩玩。
所以,一個成年人,或者說一個過來人,對待圈子的態度就別再那麼單純了,人人都很忙,人人都很現實,沒必要只想着別人改變自己,而不是自己改變自己。
賈平凹在《遊戲人間》里寫道:
「你所處圈子其實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代表了你的審美和生活層次。
不願跳出這種舒適圈的人,你的人生會在安逸中,和別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與其在幻想着更多的好圈子、更有質量的圈子靠近自己,不如及時地篩選掉那些「毒瘤圈子」。
當你總結出了經驗,有了更為高深的、敏銳的識人技巧和能力,自然會懂得在接下來該如何選擇更有發展質量的圈子。
個人想要破圈,如果沒有真正的外力來相助,那隻能靠自己不斷地試錯、不停地總結經驗來一步步達成,別人給不了你的,你只能自己努力成全。
圈子不好,及時抽離。
成年人最大的聰明,就是不在低層次的圈子,自我消耗,更不會傻乎乎地想着憑藉一己之力去改變。
正如商業哲學家吉米·羅恩說得那樣:
「你是你最常接觸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圈子的好,圈子的壞,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需要時間的考驗,更需要人性的甄別。
因此,慢慢來,不着急,相信真正的人脈不是自己求來的,而是被自己吸引進來的。
因為最好的圈子,就是價值等價交換。
你毫無建樹,一身臭毛病,還敢厚着臉皮藐視一切,就算有圈子容得下你,那這個圈子也只是跟你一樣的貨色。
反之,你厚德載物,靠譜真誠,善解人意,壯志滿懷,那麼屬於你的圈子裡的人,多半也是這樣的人。
不是同一個圈子的,不會進同一個門。
豬圈和牛圈,你說它們怎能一起住得習慣?
因此,不適合你的圈子,低級的圈子,發現之後就早點抽離吧。
別拿着你的慈悲心,也別以為自己能夠改變得了誰,你凝視深淵,深淵就盯着你了,你住在深淵,深淵還不會將你吞噬了啊。
成年人最大的聰明,就知道圈子的好壞,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發展前途和生活質量。
巴菲特就說過:
「你要成為一個贏家,就必須和贏家一起奮鬥。」
有時候,圈子就是平台,沒有優質的圈子,就意味着你沒有可以發揮出作用的大平台,最終可能就會被遠遠拋下。
但是,一切都是有章法的,圈子好壞、圈子大小、圈子低級和高級,並不是你想好的,就可以得到好的。
但是,我們至少有足夠的主動權選擇不參加哪個圈子,始終懂得及時遠離低層次的圈子,積極地找辦法來融入更優秀的群體,是成為高手的捷徑。
人最高級的圈子,是成就自己。
杜甫曾說:「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說白了就是,泉水在山眼裡是清澈的,但流出山體之後就變渾濁了。
人也是這般,進入不同的圈子,往往就會擁有不同的人生。
不過,或許我們終將都會明白,每個人最高級的圈子,其實就是不斷地讓自己成為一個高級的圈子,成為一種高級的形象,成為一個高級的品牌。
高層次的圈子,會給你帶來正能量的影響,但是說到底這些圈子都是利益相關的,倘若自己還沒有達到那種境界。
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起碼夠得着,甚至靠自己打造一個高層次的圈子。
「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
如果自己還不是鳳凰,那至少讓自己先努力成為一隻俊鳥。
如果自己還不是虎狼,那起碼要讓自己先活出猛獸的模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