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人會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也不想跟人來往呢?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受嗎?明明一肚子委屈,話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看着別人說說笑笑,你卻不想開口,寧願一個人安靜獃著......
其實一個人的改變往往不是突然發生的,可能是經歷了一些變故,也可能有其他原因。
01、看透了人情冷暖,明白多說無益
從前我們愛說,是因為不知人心險惡。對於流言蜚語,必須解釋,聽到閑言碎語,馬上澄清;有煩惱就逢人訴說,希望別人能夠安慰自己,因此給自己招來很多煩惱。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隨着年齡增長,活得通透了,看得也淡了,與其和這些爛人爛事糾纏,還不如閉上嘴巴,也徹底明白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如保持沉默,安靜過好自己的生活。
與其浪費時間向別人傾訴,得到幾句敷衍的回應,不如用這些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02、不擅長社交,乾脆放過自己
對「社恐」來說,不適應的社交場合簡直就是噩夢,就算不說話不動彈,也覺得渾身不自在。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他們害怕在社交場合中表現不好,就會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任何一點小小的差錯,都讓他們覺得尷尬和難堪。
他們放大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表現,還有別人的反應。別人一個眼神,他們就覺得是在向自己表達不滿;一句無關痛癢的話語,也能在他們心裏上演一場清宮大戲。
誰都想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可是社交能帶來利益的同時,也會帶來壓力。
當這種壓力大到讓人疲於應對,有些人就會選擇「擺爛」,放棄不必要的社交。對於不擅長的事,不必勉強自己,面對無法承受的壓力,退縮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當然,退縮不代表原地踏步,也不代表他們會封閉自己。在不適應的場合,他們會選擇沉默,不主動和別人交際,但是在自己的圈子裡,他們也許是個「話癆」,在熟悉的人面前侃侃而談。
他們只是想活得輕鬆一些,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不必為了刻意迎合別人,而累了自己。
03、內心有過創傷,不願敞開心扉
當一個開朗的人變得沉默,很可能是經歷了一些事情,讓他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
也許是至親的離開,也許是戀人的背叛,也許是事業上的失敗,巨大的打擊讓人無法承受,才會用沉默保護自己,隔絕和外界的聯繫。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裏,充滿無助和煎熬,深知人心複雜難測,與其把心事訴說,被人嘲弄,還不如默默隱藏,獨自承受。
只有足夠真誠和有耐心的人,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打開他們封閉的心。
04、與周圍人不同頻,不願勉強合群
年輕時,熱衷社交,我們覺得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於是拚命地去結交朋友後來經歷人情世故,看清一些人,受過傷和騙後,才漸漸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思想在一個層次,認知在同個水平,有說不完的話題,有聊不完的事情。只有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才能敞開心扉,無所顧忌。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當他在人群中找不到有共同興趣愛好、三觀相似的人,就很難跟人交心。別人的話題,他們未必感興趣;他們的觀點,別人未必能理解。
但出於禮貌和尊重,又不得不假裝迎合,這就會讓社交成為一件既消耗時間和精力,又讓人心累的事情。
時間寶貴,不能白白浪費,精力有限,不能隨意給人。遠離了無效社交,不再逢人侃侃而談,不再開口滔滔不絕,把時間精力留給值得的人,和真心的朋友暢所欲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與其勉強自己,說太多假話和空話,不如什麼都不說,安靜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沉默中學會思考,提升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樣能夠擁有充實的人生。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在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人,更容易變。
當一個人變得不想說話,也不願意和人來往時,意味着他一定經歷一些事情,受到了打擊、欺騙和傷害。也通過這些事情,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在今後的人生中該怎樣做人做事。
這樣的人,內心強大了,活得通透了,不會再畏懼孤獨和蜚語。只要你忠於自己的內心而活,儘可能地讓人生少點遺憾,就已經是了不起的一生。
人生本就孤零零地來,又孤零零地走,沒什麼好傷感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管好自己,不議論他人的改變,給予尊重,不在乎別人的評價,隨心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