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聽到「被討厭」這幾個字時,總是會心生惶恐和不滿。惶恐於自己究竟有哪些事是做錯的,才會被他人討厭;不滿於為什麼自己儘力保持着那麼多良好的行為還是會被討厭。
我們害怕被他人討厭,喜歡被他人關注。
在孩童時期,我很羨慕明星,覺得他們每天都有那麼多的人在關注,在他們身上發生的很小的事情也被人們津津樂道地議論着,那時的我看來明星就是生活中的主角。
在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中,我也總是被父母和長輩告知:「要與人為善,吃虧是福,在遇到問題時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不要招惹他人的厭煩」等等。
在人生的幾十年中,更多的時候,我都在在意他人高不高興,而很少關注真實的自我,因為我以為他人眼中的那個「我」才是我應該有的樣子。
他人眼中的「我」是那個順着他人的想法活着的人。那個「我」要滿足父母的期望,伴侶的要求,領導的認同,同事的肯定,以及陌生人的眼光。
我們不敢做自己,似乎那樣會格格不入,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我們活在別人眼中的時候,似乎更加「安全」,不用抵抗他人的惡意。
但是,當我們無法做真實的自己的時候,真的快樂嗎?
別人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永遠滿足不了。十次付出只會被他人視作理所因當,一次不滿足他人的需求就會破壞在他人那好不容易積攢出來的好感。
我們拿小刀把自己一點點刻畫成他人希望的樣子,很痛,很累,而且很不開心。
是時候改變了。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讓我們在書里尋找改變的答案吧。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聯合撰寫的。書中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向人們展示出對人生苦惱的問題,我們可以從發現真實自我的角度去解決。
阿德勒是20世紀初奧地利的心理學家,是與費洛伊德,榮格並列的心理學三大巨頭。
阿德勒提出了「世界及其簡單,人們隨時可以獲得幸福」的觀點。
這個觀點對於初讀這本書的我來說感覺不可思議,「幸福」,這不是我們逢年過節時對他人的祝福語嗎?如果幸福是那麼容易獲得的,我們還用得着活得這麼辛苦嗎?
書中有五大主題「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一切煩惱來自於人際關係」,「讓干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要有被討厭的勇氣」,「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
這些主題是以一個睿智的哲人和一個迷茫的年輕人的辯論展開的,他們的辯論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本書值得反覆閱覽,為處於生活迷茫中的我們答疑解惑。
接下來,讓我們隨着這本書中的一個個問題來開啟閱讀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