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葵花…丨星期日20:00

2022年10月09日21:51:22 美文 1019

遍地葵花…丨星期日20:00 - 天天要聞

長達兩公里的葵花帶在深秋的松花江邊綿延,那一大片耀眼的金色光輝,不止照亮了緩緩流淌的灰藍色的松花江水,照亮了長長堤岸,自然也普照着湧向這裡的人群的心情。

這一刻,大家的心情彼此打通,彼此彷彿知音一般,每個人都在這金色陣仗的盛宴里,撲愣愣地放飛了心底那歡快翱翔的鳥兒,彷彿它們從各自樹冠上的隱秘鳥巢里,從四面八方顫悠悠的樹梢上飛出來,甚至有的用小小翅膀碰掉了弱不禁風欲落未落的若干黃葉,它們在空中喜悅地匯合,翔集在深遠的藍天里。

文丨包臨軒

遍地葵花


對於城市人來說,能夠看到這樣大面積的葵花田,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同樣,葵花似乎也從未見過這麼多蜂擁而來的觀賞者大軍,假如它也像人一樣有感知的話,一定會匪夷所思的,或許它想,我本兀自生長,何以令他們如此喜樂

遍地葵花…丨星期日20:00 - 天天要聞

張澍/制

從來遠離都市的葵花,原野才是它真正的故土,實際上,此刻的它,也稱得上是遠方來客,它是被城裡人主動熱情地邀來。假如沒有鋼筋水泥里這些鮮活的靈長類從心底里釋放出熱切呼喚,它將一如從前那樣,籍籍無名地散落在鄉下,在質樸的農人不經意的一瞥中,波瀾不驚地度過自己的曠野生涯。

葵花甚至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璀璨的風景。

對於農人來說,它只是經濟作物,它意味着糧食蔬菜之外的收成,是前兩者的補充性進項。

秋天到來的時候,葵花籽就成了早市夜市攤床上的商品,即使現在,承載它的典型容器,似乎依舊是灰色的簸箕、黃灰相間的籮筐,葵花籽的主人大多素衣打扮,或者早早地穿上了羽絨服,站在攤床後面,和它組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個樸素的場景,溢出大地深秋的濃鬱氣息

葵花籽和承載它的容器,至今還是農副產品市場格局中最具鄉野特色的部分,令人產生由衷的親切感。

似乎每一個走到攤床前的葵花籽的消費者,都懷有一個鄉村情結,都能在潛意識中,帶出童年少年時代有着鄉村經歷的那個小小的自己,或好多個親人與鄰居的身影。

葵花籽喚醒了塵封的早年記憶,他或她,有時買的遠不只是葵花籽本身,而是以其為中介和象徵物,讓自己嗑瓜子時的味蕾,讓帶着瓜子香氣的思緒,在多年以後的今天,同時飄回昔日的田園歲月。

遍地葵花…丨星期日20:00 - 天天要聞

張澍/制

記得小時候,葵花一般不是被大人們種在大田間,而是種植在自家房前屋後的菜園裡,且一般都是靠邊,留出一個規整的不很大的區域。那時的瓜子更多地是自留自用,或者作為秋收的特產禮物,送給城裡的親戚,所以葵花更多地是菜園裡的點綴,雖然它們的身形高大而特別,搖曳在夏日和秋日的風中,但卻不是菜園裡的主角,當然也不是農人心目中的主角。

農人們喜愛葵花,卻不給它至高無上的地位,它讓位於糧食、蔬菜和瓜果梨桃,似乎它是前述那些作物間隙中的一個點綴,一個配角。

然而,當深秋到來的時候,在經過長時間的等待之後,它終於能夠被主人季節性地重視起來了。當然,重視的不是站立着的葵花,而是它花盤裡結出來的果實。尤其,隨着北方漫長的冬季到來,葵花籽在農人心目中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了。

瓜子被端入廚房的鐵鍋里,炒熟了,烘烤中,炒瓜子的熱氣是乾熱的,摻雜着鹽和沙土的氣息,打開廚房的窗子,讓室外的冷空氣進來,與之對沖,瓜子慢慢變涼,不再燙手,這時才能端上來招待客人。

遍地葵花…丨星期日20:00 - 天天要聞

丁毅/繪

當然,到了春節的時候,瓜子變得異乎尋常地重要了,它躋身於水果盤系列之一族,成了就餐前聊天的「作料」,成為聊天助興一個不可替代的「抓手」,它的作用是蘋果桔子所無法取代的,或者換句話說,它和後者一起構成了北方客廳茶几小景中的要件,它意味着溫馨、親近,沒有隔閡,沒有生疏,不設防,它隱隱地暗示着拉近,暗示着促膝交談,包含着放鬆的隱喻。一旦開始嗑瓜子了,就意味着交談的各方放鬆下來,相互間可以無拘無束了。

想一想,人們能夠彼此對嗑瓜子的聲音報以善意的忽略,為你打開味蕾和交往空間創造寬鬆條件,這是對所謂文明禮儀那種客套的一個小小反駁,是鄉間煙火氣的回歸,是對熟稔感的悄悄允諾和期許

遍地葵花…丨星期日20:00 - 天天要聞

張澍/制

這裡,有一個故事。

我記得我還是個初中生的時候,我的表姐夫第一次到我舅舅家裡作客,也就是他的岳父家。舅舅家人熱情招待這位新姑爺。

晚飯後,家人坐在一起,陪新姑爺聊天。那時正是冬天,葵花籽剛好下來,晚飯後,水果和瓜子都端上來了,但我這位表姐夫,坐在炕沿邊上,半坐半立,很斯文很認真地談話,大概兩三個小時的「現場考核」,我覺得時間很長,他竟然瓜子兒一點沒動,當然水果也沒動,只是簡單地喝了點茶水。他離去後,我的舅舅舅母對他印象真是好極了,誇讚不已,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印象就是,他一個瓜子都沒嗑,真是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年輕人。

這樁婚事兒就成了。

許多年後,他早已不是什麼新姑爺了。有一次我好奇地問他,我說,當時我在場,對你不嗑瓜子印象特深,因為那瓜子盤就放在那兒,我舅母一個勁說你嗑瓜子啊,你說好的,但就是不嗑,你是不喜歡瓜子嗎?他哈哈大笑,說我當時是裝給你們看的,回家裡好一頓惡補。

可見葵花籽的作用有多大。

遍地葵花…丨星期日20:00 - 天天要聞

丁毅/繪

葵花作為經濟作物,這些年來似乎在不斷擴大種植面積,一些地方和區域,甚至以此發展出了專屬的特色產業,我的表姐夫就是這樣,他雖然年事漸高,卻已經帶着他們村的父老鄉親創辦了一家企業,依託葵花籽油等延伸產品,走出了一條創富路子。我對錶姐夫說,你是不再滿足嗑瓜子了,你是要把葵花吃干榨凈啊。他說,你有所不知,小小葵花籽,價值可大了去了

不止表姐夫步入葵花產業,如今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在遼闊的平原,在起伏的丘陵地帶,種植葵花確實在成為一種選擇,一片又一片的葵花田,正在成為夏秋兩季的鄉野新風景,尤其到了秋天,金色的葵花波濤,在大地上洶湧。

依託葵花,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葵花籽市場集散地,葵花籽的經濟價值、市場潛力和藥用價值正在各地不斷地被釋放出來,成為造福一方,也有益於社會的產業鏈和價值鏈。隨之而來一個突出的現象是,不只對葵花實用功能認知越來越深,在此基礎上,葵花作為一種看似平常實則不凡的植物,它的審美價值也終於讓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在意並且珍惜起來。

這真是個好兆頭。

遍地葵花…丨星期日20:00 - 天天要聞

丁毅/繪

我曾經在秋日驅車抵達過有葵花田的地方,因為小時候記憶中的農家菜園裡零星散見的向日葵,已經不能令人滿足,所以常常留意一些相關信息,然後走很遠的地方,邀上朋友一起去看成片的葵花所在,去感受規模種植那種一眼望不到邊的壯觀氣勢。

現在好像不再需要走很遠了,向日葵已經開始向大大小小的城市靠攏,在城市周邊,如果你格外留意,會發現葵花田正在一片一片地興起,它正在成為觀光農業一個新穎的組成部分。有行家說,葵花是一種生命力和適應性強的植物,它是蓬勃生長,茁壯向上的植物,對氣候和土壤的要求並不苛刻,它本來就該得到我們人類的普遍喜愛和推崇。

對於葵花的讚美,獨具慧眼的藝術家們從來未曾吝嗇過他們的才華,梵高筆下那熱烈的向日葵大概是最有名的了,他似乎是向日葵最早的朋友和知音。但是散落人間四處的向日葵們,遠不止一種氣質,不只一種格調,各種葵花題材的作品,愈加美不勝收。光是葵花花語,就多達數種,它自身隱含的諸多特性難以盡數,其可供發掘的內涵極為豐富,遠非一般花種可比。

徜徉於江邊的這片向日葵花海,是觀賞類的,株高一米多,這是為了方便城市人觀賞而特別選定的一個品類。實際上,向日葵最初還有一個別名,叫作丈菊,命名者極言其大其高,其株高通常在一到三點五米,分明是特大號的菊花!這樣一種超大規格,突破了人們對普通菊花的認知,呈現着菊花家族的另一種崇高之美

遍地葵花…丨星期日20:00 - 天天要聞

張澍/制

然而,葵花這一份崇高的美,並非世所罕見,更不是高高在上,它就樸實地站在田野上,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身形雖然高大,卻一直是謙遜地低垂着頭的。它每天逐日而轉,緩慢而執着,而其自身的花盤,也是太陽的形狀,其花瓣也和太陽一樣,是金燦燦的,它擁有着這般多重屬性的明媚璀璨,卻永遠溫和而沉靜。

這萬千花卉群落中的偉丈夫,這默立於玉米高粱和大豆身邊不事喧囂的花魁。

所以,眼下江邊這片向日葵的高度雖然不是葵花族類之最,但對於城裡人來說,也似乎足夠他們欣喜若狂了,因為這是大自然母親從田野懷抱深處一路風塵奔赴到此,給望眼欲穿的都市送來的一份贈禮。

這盛大的贈禮,彷彿陽光的濃縮和展開,以其足額的金色,再度定義了金秋大地。

新街派 生活報

美文分類資訊推薦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鍾偉民 - 天天要聞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鍾偉民

這是一個局,當局者迷;但布局者,心腸毒而細。 有人,就有鬥爭。 認同這樣的困獸斗,才有輸贏;世界好廣闊,退一步。 大家漸漸明白「襪子懷孕」的底蘊,只是不說破;說破了,希望也破了;沒有希望,就沒有快樂,城,徒然剩下一片惡土。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 - 天天要聞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語圖片 今日早安曖心問候圖片,提前有一段新的一天,大家早安,愉快,愉快的黎明,愉快的早晨,早安,吉祥,安康,幸福,如意,平安又健康,大家早上好,今日心情要多快樂,多開心,多漂亮。
溫馨的早安問候語,充滿了幸福與溫暖,為您開啟美好的一天 - 天天要聞

溫馨的早安問候語,充滿了幸福與溫暖,為您開啟美好的一天

也許忙碌的日子讓彼此疏離,但知心朋友一生難忘。莫讓時間沖淡友誼的酒,莫讓距離拉開思念的手,當時光流逝,斗轉星移,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早安,朋友!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話,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騙,忘得了承諾,放得下一切,百鍊成精,淡定從容。早安!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 - 天天要聞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

一個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簡單。在人際交往的複雜網絡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思想成熟、認知層次高的人,往往顯得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顯得「不合群」。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 - 天天要聞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

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這八個字。五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走過青春的熱血與衝動,經歷過中年的忙碌與奔波,我們逐漸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在這個年齡階段,如何活得更好、更有意義,成為許多人思考的問題。其實,人過五十,最好的活法,就是這八個字:釋
請不要刪除我們的聯繫方式,好嗎? - 天天要聞

請不要刪除我們的聯繫方式,好嗎?

啊!你聽到了嗎,親愛的朋友,時間真是無情啊!它是一種力量,讓我們不斷前行,讓我們不斷改變。世界變得如此快速,而我們也變得越來越難以找到那些曾與我們共同經歷的人和記憶。是的,也許有那麼一天,我們不得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將無法再保持聯繫。
一個人後半輩子的福氣,是這麼攢出來的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後半輩子的福氣,是這麼攢出來的

文丨桃小菁春風十里不如你,小菁在這裡,等着你!很多人都信前世因果,認為這輩子的福氣是上輩子積攢下來的,這輩子的苦難也是上輩子欠下的。前世因,後世果,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實並不盡然。事實上,這輩子的福氣其實也可以靠這輩子來攢,即使上輩子欠下了很多債,這輩子也有改變命運的可能。
"心懷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 天天要聞

"心懷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低頭見塵埃,抬頭見花海,這句話描述了人生的兩種態度。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面對困境時,有的人選擇低頭看塵埃,沉浸於細枝末節的煩惱之中,而有的人則抬頭見花海,從困境中尋找希望與美好。這種心裏面帶着鮮花的態度,決定着我們生活的質量。生活的美好,的確取決於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