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光了了
人類作為大自然的千萬物種中的一類,在一開始也遵循着最原始的自然法則——弱肉強食。
如今,人類已經形成有規制的社會,從精神上倡導人格平等。
然而,完完全全的「大同社會」尚還遙遠,弱肉強食這條原始法則依然在人類社會平穩運行着。
若把人生比作一次航行,那麼生活就是與一場場風暴相對抗,當你擁有足夠的實力,能對一場場危機泰然處之的時候,也就達到了長期幸福生活的標準。
個人的發展觀念和追求不同,客觀來說,人與人之間的實力是有層級的,這意味着實力強的人很容易就能欺負實力弱的人。
這樣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那些仗着自己有錢有勢就欺壓弱小的人不在少數。
無論如何禁絕如何懲罰,總有人會在人前暴露自己內心的邪與惡,以至於人們提出了「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個行走社會的箴言。
越是在欺軟怕硬的人面前示弱,受到的損害就越大,為人老實不是錯,可該硬氣的時候必須拿出態度,至少要讓別人不敢欺負你。
有人損你利己時
欺負人的惡人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滿足自己內心的征服欲,顯得自己有統治力,二則是出於利益關係,以強硬的欺壓來讓別人不敢與自己競爭,甚至於奪取別人的利益。
老實不代表好欺負,面對自身利益受到侵犯,必須拿出毫不退讓的強硬態度,該捍衛的權益必須捍衛。
當一個人表現得軟弱可欺的時候,就容易被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盯上。
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從你身上榨取利益,當你提出異議的時候就以強硬的態度回絕你,這時你越是沉默,越是掉進對方的圈套。
一個老實人一旦爆發,能量是可怕而不可控的,人被欺負得久了,內心積壓的情緒一旦在一個點上釋放,誰也不知道會闖下什麼樣的禍端。
你可以善良,可以在某些時候退讓,但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底線。
在該反抗的時候反抗,該說「不」的時候堅定拒絕,而不是讓內心的怒火在心中積壓,這樣於己於人都沒有好處。
涉及原則問題時
原則即底線,堅守底線,人才能正常地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價值觀念不同,個人內心的原則也不盡相同,但一定要讓自己的原則成為不可觸碰的底線。
當別人惡意觸犯時,應當予以強硬的回擊,應當讓對方知道你不是什麼都能接受。
比如違法犯罪,違反公序良俗等等,這些永遠都可以作為一個人的底線,不管對方帶給你多大的壓力,都不能退讓,否則你失去的就是整個人生。
說真的,你可以在平日里做一個好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別人的要求或行為採取包容理解的態度,這是一種很好的為人處世之道,但一定要建立在原則的基礎上,涉及原則問題,永遠不可商量。
一個人的原則與他內心的價值觀有着莫大的關聯,當一個人的原則被不斷侵犯,那麼他本身的價值觀必然受到不小的衝擊,變得沒有原則,什麼事都忍讓接受,
無疑這會讓一個人毫無底線地處事,輕則受人唾棄,重則成為犯罪分子的幫凶,堅守原則,是做人的根本,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時
部分人的觀念在於忍讓,內心的柔和令他們不易怒而博愛寬容,對別人的過錯能很快原諒,對別人的侵犯也能一笑了之。
這是一種胸襟,很少有人能做到,在佛教傳說中,地藏王菩薩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即為一種普渡邪惡魂靈的胸懷,人之所以為人而不能為神,也因為七情六慾的牽絆。
退一步海闊天空,面對矛盾面對欺壓,退讓是為了息事寧人,寧願自己承受部分損失,也不與別人發生衝突,這是一種良好的處事方式,然而當你遇見那些得寸進尺不知收斂的小人,不妨狠狠敲打敲打。
為人處世,要有點原則,不製造矛盾,但也不能怕矛盾。
越是害怕,你在別人面前就越弱小,顯然,那些欺軟怕硬的人不會對示弱的你心生憐憫,忍讓在某些時候確實是一種好的處理方式,但忍無可忍即無需再忍,要適當地在那些愛欺負人的小人面前亮亮肌肉,對方才能對你有敬畏之心。
時光情感課堂:
我們有義務為這個社會的和諧安定做出貢獻,所以有了「害人之心不可有」。
我們也有權利保護個人的合法權益,所以有了「防人之心不可無」,自我保護意識和應對侵犯的實力永遠都不能缺失。
所謂有備無患,我們不能做魯迅筆下的「沉默者」,一再地沉默與屈服,只會令人麻木不仁,即便自身實力低下,也要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胸懷,對待邪惡對待小人,始終要採取不妥協的態度與強硬的手段。
你可以做一個老實的人,但一定要有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底氣,該強硬的時候,不管對方如何向你施壓,都一定要硬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