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知乎看到一個問題,「努力了卻不如不努力的人成績好,那努力還有什麼意義?」
題主考教師資格證失利,他平時複習很用功,但是一刷微博看到好多人裸考過了,心態就崩了,開始質疑,「努力的意義在哪裡?」
有的人毫不費力就成功了,而我很努力卻失敗了,這能說明努力沒有用嗎?
當然不能。
一次的成功和失敗是具有偶然性的。
這世界上確實有人運氣很好,或者是天才,一出生就在羅馬。
而我們普通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超越他們。
寧可讓自己經歷一段真實的體驗而失敗,也不要讓自己設想着種種不利的結局而止步。
01 大多數人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哲學家拉布呂耶爾有句名言,「在世上要獲得成功的方法只有兩種:通過自己的努力,或通過別人的無能。」
我們往往更渴望通過後一種方式獲得成功。
我是一個網絡文學愛好者,自從楊超越在創造101中意外走紅後,就開始特別流行一種鹹魚文學/擺爛文學。類似《XX鹹魚後,我XX了》,小說內容就是主角只想做鹹魚,不想努力,卻意外躺贏了。
這類題材深受讀者喜愛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想當鹹魚,但又不想靠自己努力翻身,想要靠一些外力實現躺贏。
當然我不是說楊超越不努力,只是說她的走紅和努力毫無關係。就是這樣一個唱跳水平不能說是一般,只能說是不行,長相漂亮,但也不是四千年一遇的那種,講話有些質樸,跳舞有些笨手笨腳的女孩,一舉獲得各位製作人的心,成功在101人中脫穎而出,成團出道。
但是放眼娛樂圈,像楊超越這樣不靠努力,不靠資本就能走紅的,也就只有這一例。
蔡依林剛出道時,被嘲諷唱功不行、長相不行,實力不行。當時的輿論都是來源於電視和報紙、雜誌,沒有粉絲控評,基本上媒體說什麼大家就信什麼,18歲的她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依然沒有放棄努力。
沒有舞蹈功底的她,自學了鋼管舞、芭蕾舞,搏擊舞、高空吊環,在演唱會現場玩起了鋼管舞、高空吊環等等高難度的動作。她的每一場演出,都是全力以赴,絕不敷衍。贏得了人氣和獎項,成功逆襲成為天后。
魯迅也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毫不費力地成功只屬於少數人,大多數人還是要靠自己努力逆襲。
02 努力過才不會後悔
張國榮是一個特別自律的人,明明憑藉出色的外貌和天賦就能傲視娛樂圈,但他就是那種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人。他曾說:「我想告訴每一個人:堅持奮鬥努力吧,不敢保證上蒼對你一定公平起碼你已儘力過,對得起自己,也就不枉此生。得與失,反而並不那麼重要。」
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考試,此刻全力以赴地努力過,才不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為今天后悔。
中國女籃在世界盃半決賽中遭遇東道主澳大利亞隊,最後一節比分咬得很緊,最後35秒,中國姑娘王思雨抓住機會,關鍵搶斷,罰球絕殺。以比分61-59獲勝,時隔28年再度挺進世界盃決賽。
決賽中雖不敵強敵美國隊,止步亞軍,但已經超越了自我,追平了歷史最佳戰績。球迷們也看到了她們的努力拚搏,都引以為傲。
正如胡適所說:「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人生不是一場比賽,一次考試就決定的,我們應當從失敗中吸取經驗,而不是為了一次失利就擺爛。
要善於反思和復盤,有了失敗的經驗累積,更容易成功,
我在參加職業資格考試也沒有一次通過,考試一共四科,第一次考試時沒有經驗,一起複習了四科,由於工作比較忙,沒有太多時間複習,搞得每科都學了,但是每科都沒學好,結果每科都比及格線低幾分。、
因為考試是流動制,不是必須在一年之內通過,第二次考試我就有經驗了,主要複習關聯較多的三科,第四科只看了一遍教材,沒有着重複習,考試時通過了三科,第四科考了59份,差一點就過了,但我知道這59份也是靠運氣蒙的,好多題目我都不會。
今年還要再考一次,但是只用複習一科就輕鬆很多。
將自己的失敗藏匿心底,失敗只不過是一次未成功而已,它並不會阻擋你的前進道路。
努力是為了超越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