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不滿,才能不再有抱怨,這是一個盡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人們內心的狹隘和自私,卻很難做到這一點。
「怨天」是埋怨命運不公,時運不濟,埋怨老天不給自己機會:「尤人」是把錯誤歸咎於別人,怨天尤人的人實質上是心靈脆弱,承受力極差,總在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以求得心裏的一絲寬為,這樣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喜歡怨天尤人的人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推卸責任上,而不是在事情本身上。這樣的人太多心理敏、悲觀,他們越是這樣,幸運女神就越不會去理睬他們,接二連三地不順使他們更相信運氣不好。從而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很多時候,事情做得好不好基本上並不是關鍵,關鍵是他們一出問題就把一切推到命運這件事上。
一個年輕人,一直得不到重用,為此,他愁腸百結,異常苦悶。有一天,年輕人抱怨上帝:「為什麼命運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
上帝聽了沉默不語,只是撿起到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並把它扔到亂石堆中。上帝說:「你去找問我剛才扔掉的那個石子。」結果,這個年輕人翻遍了亂石堆,卻無功而返。
這時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後以同樣方式扔到了亂石堆中。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一枚戒指——那枚閃閃發光的戒指。
上帝雖然沒有再說什麼,但是年輕人卻一下變醒悟了;當自己還只不過是一顆小石子。而不是一塊金光閃閃的金子時,永遠不要抱怨命運對自己的不公。
上帝給誰的幸運都不會太多,面對不佳的際遇,一時的坎坷,一些人在抱怨,另一些人卻在冷靜地審視自我,問一問是否已經將自己磨練成一塊金子。
的確,塵世瑣屑,人世紛擾,總難免遭遇凄厲的狂風,凜冽的冷雨。但是,這不是苦難,而是上天對生命的考驗與錘鍊。此時,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不斷捕捉生存智慧,承受苦難,直面打擊,最終將自己打磨成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子。
上天永遠是公平的,等到有一天,實力滿滿的時候,任何人都掩不住燦爛奪目的光輝。因此,年輕人要學會給自己的未來鋪路。
神父去拜訪一位久未到教會做禮拜的教友
教友說:「教友的是非問題太多了,一堆人扯在一起,就喜歡說人的是非,我感覺非常累了,我不喜歡這樣的教會。如果教會不是這樣,而是個單純的地方,我就會去。」
神父沒有辦法,因為他自己也覺得教會的是非問題很多,而這些問題也持續了很久。
他沮喪地回來請教有經驗的老神父。
老神父去找教友 ,教友又把他的話重複一遍,「如果教會是個單純的地方,我就會去。
老神父聽完一笑,問:「你看到過這樣的教會嗎?」
教友想了想,搖頭說;「沒有看過。」
老神父說:「如果有的話,我勸你也不要去。」
教友疑惑地問:「為什麼?」
老神父答:「你去也只是污染它而已。」
很多人對生活中的許多不順遂的事,第一個反應就是抱怨。抱怨並不是不好,但是它容易令人陷入負面的情緒中品味傷感。
教友抱怨教會是非多,而事實確實如此,但教會一定有它的優點,一味地在它的缺點上專註,就容易放大了缺點,而忽略了它的優點。
每件事一定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先學會去思考這樣的事件中,能學到學到什麼?既然這樣的事被某個特定的人碰見,可見這一定是這個世界特別給他學習的試題。如何在這裏面學習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試着去看事物可令自我學習成長的部分,而不是專註於令自我負成長一部分。如果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一味將原因歸咎於運氣不好的話。那麼此人大概就是那種只會抱怨上天不公平的宿命論者。這類人在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而且大多數是平庸之輩。
要想日後前途是錦,就要相信當下的自己 ,明白是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運,不關別人的事,更無關老天的青睞與否,所以沒理由抱怨。只要相信自己,任何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一定可以不斷地幫自己開闢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