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似乎大部分人,都無時無刻不處在備戰狀態:要跟上同齡人的步調,要獲得老師和朋友的喜歡,要在適當年紀做適當的事。
人人都忙碌着,從人生的這一站,趕往下一站,緊繃、焦慮、步履不停。偶爾鬆弛下來,甚會有浪費時間的負罪感。
人人都抬着頭,仰望心中的「太陽」,卻忘了感受拂面松風,欣賞草木枯榮。人生之悲哀莫過於此。
因此,對普通人來說,不被枷鎖裹挾的「鬆弛感」,最難能可貴。
那麼,到底什麼是「鬆弛感」?是豁達,是從容,是躺平,還是擺爛?
對此,我們用長篇大論來分析,但同樣用一生來追尋「平靜」與「鬆弛」的古人,早已詩詞之中寫盡。
讀之,也許無法讓人徹底放鬆,但如清風拂面,能微微鬆開你心中緊繃的琴弦:
來自東家·武夷大當家
鬆弛感,是山風明月,盡在眼前:
出門一笑無拘礙,雲在西湖月在天。(成廷圭)
草木枯榮歸萬象,人生皆在轉輪中。(唐伯虎)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李翱)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馮延巳)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釋紹曇)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魏學洢)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王維)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
來自東家·武夷大當家
鬆弛感,是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軾)
別人笑我太痴顛,我笑他人看不穿。(唐寅)
身覺浮雲無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白居易)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羅隱)
此心安處,良辰美景,般般稱遂。(元問好)
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釋紹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閑。(張問陶)
來自東家·武夷山多多家茶
鬆弛感,是允許所有,接納一切。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歐陽修)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佚名)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毛澤東)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羅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竹杖芒鞋輕似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金庸)
來自東家·武夷山多多家茶
縱觀古今,「身不由己」是人生的常態,而「鬆弛感」,才是非常態的部分。
它固然迷人,但不刻意強調鬆弛,不要求自己進入任何一種狀態,也是鬆弛感的意義。
順其自然,隨心而動。
祝願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最鬆弛的生活方式。
撰文: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