捫心自問,我蠻討厭毒舌的人的。
以前生活里也出現過那樣的人,你說點什麼,他總跟你對着干,貶你損你更是常有的事,彷彿你的氣惱就是他的快樂源泉。
而當你真的生氣,他又會露出一副無辜的神情表示:「我只是跟你開個玩笑而已。」
雖然我心裏明白他的確是個好人,但我也只能做到敬而遠之。如果自身脾氣好,可能忍着忍着也就覺得能理解了,可能還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但我似乎一直都有自己的稜角,那時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十分尊重內心感受。
不舒服就拉倒。
管你什麼道理。
漸漸有了些閱歷後,我發覺有些人自帶傲氣,沒法接受身邊人比他強,倒不是他自己弱,而是如果你強,他就要比你更強。
明明不是競爭關係,卻存在競逐心理。你進步得很快,他知道後深受刺激,自此以後更加發奮圖強。
但是持續的發奮圖強是很累的。
如果可以的話,他會在一開始就選擇看起來比自己弱的人,來維持心理平衡。但有一種情況是,他選擇的人屬於潛力股、晚熟型,乍看平平無奇讓人安心。
過程中卻慢慢發光發熱。
這時,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欣賞她,而是改變她。因為她應該是什麼樣子,他心裏有標準答案。或許他會從對她的每件小事給予「不認可」做起。
他覺得一旦在一件事上認可了她,她就會馬上飄起來,飄到他夠不着的地方。
——
好像說得有點遠,也有點腹黑。
只是想表達生活里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以及「毒舌」的底層心理。不過還是要多說一句,也不是每個毒舌的人都是這樣,需要自行甄別。
有些人真的只是開玩笑沒拿捏好分寸,次數極少。少數人是從小到大都不知如何與人相處的,因此他的「毒舌」體現在對所有人身上,而不是只針對你。
甄別之後,還要判斷自己能不能包容。
這得問問自己的心,不能包容就拉倒。
我提倡好好說話,所以放眼望去,身邊基本上都是分寸感較好的朋友,開玩笑不涉及個人私事也不讓人難堪。
——
又扯遠了。
說回電視劇。
有一陣子對「毒舌」感觸頗深,也是因為看到一些男主帶有強烈的這種屬性,走的路線是前期無情碾壓女主,後期追妻火葬場。
其中,有的男主只是高高在上、嘴硬心軟、傲嬌罷了,後期牽手成功也還說得通。
而有的男主就比較誇張了。
特別是現代劇,本身代入感強,輕易就能引起人的共鳴。這種前提下,男主態度惡劣、人前羞辱女主、長期打壓女主,整得女主數次偷偷抹眼淚,在雨中放聲大哭。
自信沒了先不說,自我認知都錯亂了,最後竟然沒有be,這就很奇怪。難道劇中的女主跟我們不一樣不是大活人?而是女菩薩?
算了,一部劇而已,為它生氣不值當。
——
上周把《月升滄海》看完了。
裏面的男二袁善見也是毒舌男,但他的戲份很好看。長得帥、有才華……此類眾所周知的原因就不說了。
我細細回想了一下:
好看的點主要在於女主有反擊的能力。
袁善見氣人不成反被氣,屢試不爽。有來有回有棋逢對手之感,這樣的劇情倒是別有滋味,他的出現總能給觀眾提供很多笑點。
不過,他追不到女主也是註定的。
嚴格來說,他就沒正經追過。
他其實是劇中第一個對女主示好的人,正旦節那天他向女主拋下了繡球。一向自負才華的袁公子此時大概以為女主會受寵若驚般地接受他的示好。
誰知,女主順手就將繡球扔了回去。
眾人揶揄,袁公子情難自堪。
之後,他破天荒地開始了他的社交生活。
有機會見到女主的場合,他都會去。但面對女主,嘴裏又說不出幾句好話。一方面是他骨子裡就是傲的,不輕易服軟。
另一方面是他能察覺到女主跟其他女子不同,雖然鮮活有趣,但也不受管教。
儘管他內心也覺得這樣跟女主鬥嘴很有趣,但主觀意圖上,他還是希望改變女主的。
他很小時,便能夠明確什麼樣的女子才配得上他。要當袁家兒媳,不說知書達禮,至少人前循規蹈矩、能登大雅之堂。
而按照劇中的背景,初期的女主幾乎就是一個已養廢的狀態,字也不認識幾個。
他和女主身邊的大部分人一樣,對她的優點視而不見,說出口的全是她的不好。
等到多年後,他終於說出那句「咱倆湊合」的時候,女主已經刻骨地愛上了凌不疑,沒法再跟人湊合。
他感言道:一子慢,滿盤皆落索。
其實不是他遇見晚,也不是他表白慢,而是他一開始與女主相處的方式不正確。
女主是一個自出生起便被父母拋棄的人,從小沒人好好教她讀書寫字,對文科一竅不懂,耳邊充斥着貶低她的聲音。
她需要的是認可,是別人看見她這個人並認可她亦是一個有用之人。
所以溫柔豁達的宣皇后柔軟了她。
她與男主凌不疑的愛情會出現幾年的分歧,也是因為她心底渴望另一半認可她信任她,她做好了與凌不疑共擔風雨的準備,拒絕任何理由的拋棄。
短處誰都有。
難道就因為我有短處,我就當真是個一無是處的人嗎?
她自認為不是的。
袁善見走近她的方式無異於硬碰硬,來自文化人的嘲諷只會將她推得更遠,比原本正常的社交距離更遠些。
參考男三樓垚——第一個與女主定親的人。
女主一開始並不喜歡樓垚,只是因為樓垚看得見她的優點,無比欣賞她,願意追隨她。
所以即便她知道樓垚在能力上可能護不了她,她也願意跟他待在一塊、慢慢成長、一起去實現她理想中的自由生活。
那時的她並不懂得什麼是喜歡。
但在她眼裡,找一個像阿垚這樣處處關心她的小男人就很好。對她而言,自己安心比別人口中的愛情重要。
阿垚也在她的影響下,漸漸變得勇敢。跟阿垚在一起,她需要面對宅子里那些勾心鬥角的瑣事,但不必經歷大的磨難。
假設袁善見也好好說話、坦率表達,女主愛不愛他待定,但至少不會排斥他。女主的性情是以真心換真心,倘若相處愉快,屬於袁善見的時機也會到來。
劇中他們的感情戲不多。
袁善見在宮裡陪伴她的五年也只是用幾個零碎的鏡頭表現,所以看完這部劇後我對他的愛而不得也沒有意難平。
只覺得這個角色比較有意思。
他就是我上面提到過的少數人,從小不屑與人相處,因而不知如何與喜歡的人相處。家世好、天賦高、父母開明,唯獨沒有愛。
他覺得像父母那樣的婚姻,無趣至極,如若找不到符合他高標準的人,他寧可終生不娶。他的思想超前,也不曾妥協。
遇到女主後,他原想教化女主,沒想到卻是女主改變了他。直到女主變成了標準本身,他才妥協。
這部劇節奏比較慢,涉及的配角人物關係也較複雜,事業線雖然單一但也需要專註了去看才能明白。
情感線除了愛情,親情也講得很豐富動人。
整體上,高爽片段很多,悲情時刻也不少,我覺得導演很不錯。後面有空我再整理一些好鏡頭出來。
今日分享結束,感謝閱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