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說是生而為人圖點什麼,總不該來自找苦吃吧。然而,人活着本身就是一場修行,這箇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假如有人問你幸福嗎?你的答案是什麼?
梁實秋說,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
在先生看來,幸福如此簡單。他會感恩遇見的每一棵花草,也會在一頓可口的飯菜里找到滿足。正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隨處都是。」
生活中,能有先生這般通透的人不多見。每日里,人們早已習慣忙忙碌碌,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人生最大的快樂,或許都是寄托在他們身上。
但是我還是想說,中年人在愛家人的時候,不要忘了愛自己。只希望往後餘生,我們都能做到這九個字:不勉強,不糾結,不擰巴。
不勉強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里說,我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會拒絕別人。
在許多人眼裡,拒絕別人有承擔失去的風險,所以為了大家都好,常常會選擇欣然接受。比方小說里的主人公——葉臧。
葉臧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然而他一點也不快樂。大多數人都會在自己不喜歡的時候,偏要為了討他人歡心而委曲求全。
他會在不飢餓的情況下,把十顆納豆放進嘴裏;還會放棄想要的書,寫下父親想送給他的禮物名字;更是在學校里,因為成績優異,怕大家孤立他,所以扮小丑逗他們開心。
這樣的事情做多了,葉臧逐漸活成了令自己都討厭的人。在感情路上亦是走得不順,先後三個女人都沒能留在身邊,常年伴隨着他的只有痛苦與掙扎,最終止痛劑上癮,被家人送去精神病醫院。
葉臧的一生是個悲傷的故事,然而他一味地討好別人,並沒有換來想要的東西。所以說,人啊,善良可以,但是要有底線。這最好的活法,是不難為自己。
不糾結選擇中的得失
人的一生是由無數的選擇組成。在做選擇的時候,考驗的不只是人的性格,還有人的智慧。
大學教授布里丹,養了一頭驢子,每天都會喂它一捆乾草。有一天送草的農夫多送了一捆,如此擺在驢子面前的是兩捆草。它們不論是從距離還是質量和重量上都相同,然而驢子糾結了,不知該如何選擇,最後餓死在料草旁。
聽了這個故事,你是不是感覺搞笑,這頭驢蠢得可愛。事實上,人類也會犯這樣的錯誤。總是會有在對比中錯失良機,陷入精神內耗的故事發生。
於是人們把這種在做決策時,猶豫不決又患得患失的現象,稱之為「布里丹毛驢效應」。
記得著名作家泰戈爾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你因為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就將錯過星星。
凡事都有兩面性,因此也就沒有絕對的好或壞。每一個選擇只不過是當事人在權衡利弊下的向左走或向右走。可是人們不願意接受這些,總是在優柔寡斷和模稜兩可。而事情的結果不是無疾而終,就是失之交臂。
所以還是《金縷衣》里說得好,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不跟他人擰巴
不知道你碰到過這樣的人嗎?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愛跟人較勁,在人情世故方面不免顯得教條和古板。
我有個表嫂,在家她和表哥包餃子,兩個人會因為餃子的包法干一仗。孩子作業寫錯一道題,她會罰寫一張卷。在單位里,她寧肯加班,也要做到計件最多。
表嫂還愛鑽牛角尖。在她的字典里只有對錯,你說她做得對可以,若是不對,讓你必須說出一二三條來。
說實話,較勁的人都是完美主義心理在作祟,她不允許別人犯錯,更不允許自己犯錯。可是人生哪有完美,生活也不是做試卷。一個人一旦過於理性的話,和她交往的人必定很累,而她自己會活得更累。
所以說,擰巴的人都是在強人所難,把自己逼得過頭,也會把路越走越窄。
小結
人生很長,不必為當下的選擇糾結,餘生很短,願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才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