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對外界的能力取決於我們自動化處理問題的能力,而高效的自動化來自我們不斷的精神塑造和強化,還有強大和健全的身體機能在輔助性配合。
世界一直都有條不紊,只是我們自身在地覆天翻。我們之所以排斥新事物,抵觸應激物,那是因為僵化而脆弱的生物系統、精神系統在逐漸喪失接受力,學習力和創造力,而保存能量才是第一意志,但這樣的意志表達只能是解決刺激性的反射問題,只是讓個體更加舒適和安全罷了,在實質上卻是在不斷地自我束縛,自我壓抑,一定程度地阻止了新意識的吸納,高思維的成長,活動空間受限,思想意識也會受到影響,並朝着更加狹隘閉塞的空間漸進,最終個體系統會變得僵硬、獃滯而混亂。
思想、意志、行為、認知、情緒的自動化在社會行為中以習慣的形式潛移默化地表達着,思想是我們的魂,行為是我們的魄,語言是我們的蘊,意志是我們的念,行為習慣的背後是思維習慣,思維習慣的背後是認知邏輯,認知邏輯來自綜合的社會意識和生物本能,生物本能的存在是為了保護個體,而自由意志的存在是為了發展個體,自由意志參與到社會生活就會不斷地生產意識,建立認知,從而產生主觀認識,認知建立的過程伴隨着人格的形成。
對未知的恐懼,對形象的維護,對自我價值的維繫,都源自個體自我本能的保護,但過度的行為保護容易讓我們養成退縮的心理,變得唯唯諾諾,畏手畏腳,瞻前顧後,軟弱,怯懦,抑鬱,焦慮,由內心沿線反應到行為,行為的持續變為習慣。
我們心力有限,能量有限,時間有限,空間站位有限,生物機能有限,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主導自己的人生,實現自我的價值,那就必須建設一套強大的自動化系統輔助你創造———精神習慣。
我們的日常思想、決策、行為大都在潛意識的作用下以習慣的方式暢然而行,我們不知不覺地做了決定,幹了事情,興許獲得收穫或者遭受損失。為此,我們不得不自發地積極地建設、重塑、完善我們的系統,讓我們能夠真正地掌握自己的人生,讓夢成為現實,讓現實更加燦爛,讓燦爛擴散,讓社會爛漫。對此,我給出一些建議:
第一:重振旗鼓,重塑秩序。
面對困境,我們往往是痛苦的,焦慮的,絕望的,但我們更是充滿期待的。困難重來就不會因為我們痛苦而減輕圍堵,只會因為我們強大、泰然、淡定、清醒而悄然離開。我們首要做的是重拾信心,建立自信,相信自己,讓過去過去,讓未來過來,不斷激勵自己,試着肯定自己,立一個偉大的夢,並讓自己深信不疑。
第二:避其鋒芒,側影出擊。
你根本不可能一桶水澆滅燃燒着的群山林木,你只有不斷推進由外向內逐層澆滅。擊敗困難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循序漸進,避免直面沙場,埋伏游擊,逐個殲滅。
第三:輪番復返,自成免疫。
聚焦優質行動力,不斷重複,強化意識,讓思想、行為成為潛意識層面的內容,構建體系,重塑認知,矯正習慣。
第四:不斷修正,精益求精。
外部吸收,內部凈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讓意識更加豐富,讓思想更加活潑,讓思維更加敏捷,讓智慧更具創造,讓體系更為完整。
第五:建立信念,輸出價值。
在迂迴曲折的人生大路上沒有信念的人最終都會倒在一個未知的拐角處,而只有那些意志堅定,信念遠大,有實力儲備,心無自我,處處大我,不斷輸出價值的人才有機會在山頭嶄露頭角,成為世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