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真正的聰明人,往往能夠心懷謙卑,謙遜待人;而那些無知的人,卻往往喜歡「自作聰明」,耍盡心機。
到頭來,他們只能是落得個「玩火自焚,得不償失」的後果。不說,不代表看不出來,有的人,總是喜歡占別人的便宜。
他們發現對方上當了,卻沒有反應,便自認為自己「手段高明」,對方沒有看出來。事實上,未必如此。
別人之所以保持沉默,可能不是因為沒有察覺,而是因為不想傷害雙方之間的關係,所以選擇了「看破不說破」。
如果認為對方傻,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騙對方,占對方便宜,那麼,只會把原有的感情,消耗殆盡。
寂寞是人生的常態。有時候是一種狀態,有時候是一種心境,有時候是一種惆悵與無奈,有時候就是一個人的孤單。
就如張愛玲所說:「我們都是寂寞慣了的人。」人生路上,它同風霜雨雪一樣,如家常便飯,不能迴避,是風景,也是心情,總是會陪伴着我們,走過人生的春夏秋冬。人的一生,哪個人不是從寂寞中走來,在寂寞中離去呢?
有人因寂寞而坐立不安,有人因不堪寂寞而迷失自我和人生迷途,有人因耐不住寂寞萬劫不復,而沉淪墮落,有人因不甘於寂寞而誤入歧途,失去自我。
生命中,沒有人沒有寂寞的時候,也沒有人能真正地擺脫寂寞。寂寞的人生是空虛寂落和孤苦無依的,寂寞的生活會讓人變得浮躁抑鬱,寂寞有時候,也會使人變得智慧,人生思考逐漸深刻。
智慧的人,都能耐得住寂寞,安妮寶貝說:「我喜歡寂寞的人,因為他們善良。」其實,寂寞有時會讓人精神內涵更深刻,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保持沉默中的冷靜,保持內心平靜、才不至於讓自己迷茫。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抵禦誘惑,才不會浮躁不安,才能專心致志於問題的解決,才會不悲不哀,不妄自菲薄,保有堅強和自信的力量。
耐得住寂寞的人,素心如雪,是在一種獨有的境界里發現自我。寂寞的時候,能夠找回真實的自我,面對寂寞中的恬淡心境,蒼涼中亦有生命的溫度,人生意韻皆在其中。
耐得住寂寞,對於有些人來說,就是一種心情的回歸、是愉悅的享受。即使是在繁華喧囂中,也可以給自己一隅安靜之地,給自己營造一片自由的空間,獨享精神的世界。
寂寞中與自己傾心交談,慎獨內省,靜靜地思考,默默撫慰內心的創傷、讓自己在釋然中得到解脫。
耐得住寂寞,是一種生命孤獨的體驗,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里程。「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人生在獨行,在寂寞中行走,深諳人生坎坷,世事薄涼,從而讓自己改正錯誤,修正自己的人生方向。
命運多舛,人生多體驗,也多寂寞,寂寞如雪,卻是心性的磨礪,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財富。耐得住寂寞,才能擁有繁華。
只有真正體驗了寂寞的人,才會更加珍視自己的用友。因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會擁有一份平淡如水的心境,做出理性的判斷。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當我沉默時,我感到充實」。耐得住寂寞,是一種修養。耐得住寂寞,要有淡泊之心。
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人生在世,寂寞讓人清醒,不會利令智昏,財迷心竅,見利忘義,不會淪為世俗和名利的奴隸,只能讓人生更豐富,讓靈魂更純潔。
安靜的生命在寂寞中,卻也不失希望。畢淑敏說:「常常是心中很寂寞,說出口的確是詞不達意的熱鬧。
這個世界已經夠喧嘩的了,需要的只是靜靜面對內心。」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在寂寞中看到希望,堅持了才有希望。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沒有成功,我只能告訴你,是你耐不住寂寞,急於求成,不會退而織網。生活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荊棘叢生,陷阱重重,耐不住寂寞的人,不會深思熟慮,不會跨越過幾個溝溝坎坎。
耐不住寂寞,就不能堅持,只有在寂寞中堅持不懈,才能克服退縮和放棄的念頭,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人生耐得住寂寞,才會有所準備。人生中充滿了各種機遇和挑戰,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淡定迎接挑戰,在寂寞中沉澱自己,完善自我。
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種自我的修行,記得龍應台先生說過:「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天的人或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是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着落感,或許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吧。」
一個忙碌的人,心裏是擁擠的,是害怕寂寞的,因為心裏太擁擠了,寂寞就成了無聊。但是,若是懂得享受寂寞,就讓陽光住進心裏,用溫暖滋潤生命,沉澱出一份安詳,終有一天,一顆疲憊的心可以被寂寞所溫暖。
即便人生再忙碌,也要在忙碌中給心靈一點空間和營養,讓喜悅與平靜自然生長。因此,我喜歡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寂寞,就是生活的清簡,漁翁的性格孤傲,卻把寂寞玩味的有了詩情畫意。
人生,其實是就是一個人靈魂的孤獨,因寂寞而醞釀出生命的芳香。因此,人生需要一點寂寞的留白,這也是人生最美的詩行。
其實,人就是大自然里的一粒塵埃,享受漂泊,享受遠行,和一路的風雨陽光,飛揚和落定都是一種寂寞的行走。
因為有了寂寞,才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才可以安靜下來,翻閱世間種種,翻看生命的本色,而人生因為寂寞,也會有很多時間可以任由着我們來反覆思考人生,斟酌決定,用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失敗。
人生的轉角遇到寂寞,唯有讓它如一株夜來香在生命中綻放,暗香盈袖,才能讓生命從容。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一邊在寂寞中找尋着人生的幸福和快樂,一邊在寂寞中找尋着自己內心的安慰,同時,也在找尋着成功的機會,遇見靈魂里唯美真實的自己。
人活一生很累,從生命的第一聲啼哭起便被求學、就業、婚戀、升遷等繁雜之事所困擾,年年月月在古老的軌道上循環往複。
這其中,有許多同類用他們的傑作在跟你開着玩笑,讓你求學無門,就業無路,婚戀無期,升遷無望,面對這些,你該做出怎樣的抉擇?也許你會高瞻遠矚,力轉乾坤,在人間普灑甘霖,也許你會躊躇無措,身陷囹圄。
人啊,不要讓凡塵瑣事左右我們的選擇。為何不去擁抱自然,盡享性靈之氣,看激越奔騰的河流,看靜穆雄壯的遠山,感受大自然賦予的綿綿深情。
人其實很脆弱,就像一根中空的葦草,生活中的磕碰會使你徹悟生命的脆弱和有限。
我們要使心情平如明鏡,靜如止水,讓心境曠達淡泊。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的超脫,更難達到這種境界。
但人是造物主的傑作,在可愛的生命里孕育着高尚的理性,蘊藏着偉大的力量,人有着天使般的儀錶和舉止。
無時無刻不在滋生着理想和信念,當你被生命之光所震撼時,就應勇敢地揚起風帆,去游弋大海,闖蕩天涯。
平凡的人生不能平淡地度過,拋棄那份喧囂,拋棄那份自妄,以平靜之心,坦然書寫人生的壯麗與輝煌。
其實,人生也是一樣,好多時候,彷彿是已經走到了山重水複毫無希望的境地,而焉知這困境不會是另一種人生,另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境界的開始?
朋友,咬咬牙,挺過去,前面又是一個艷陽天。很多時候在很多事情上我們沒有選擇的權利,有很多人在人生之旅上選擇了奮鬥!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可不是誰都能清晰地認識自己,不是自視甚高的自負,就是低到塵埃里的自卑。這樣的兩極分化,不多卻也不少。
無論是哪種性格,實際上都不好。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很難更好地生存下去。真正厲害的人,能清晰地認識自己,隨時隨地努力提升自己,以更好的狀態應對未知。
珍惜活着的每分每秒,聽過一句話,深覺有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玩也一天,學也一天,無論怎麼做選擇,最終被影響的還是自己。
條條大路通羅馬,全看你把時間花在哪兒。時間花得多的路,自然會比花得少的要「平坦」,有準備的努力自會更勝一籌。
這世間,有的人看重利益,有的人看重感情。用感情來騙取利益的人,是愚蠢的。一個人能夠欺騙的,往往是信任他的人。用別人對自己無價的信任,來換取眼前的蠅頭小利,是分不清輕重的行為。
他們得到了眼前的利益,最終,卻讓自己成為了孤家寡人。此時,他們再想去欺騙別人,可是再沒有機會了。孔子說:「人無信不立。」面對別人的信任,理當去珍惜、去感恩;
如果利用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去傷害別人,那麼,就只會讓自己在世間失去立足之地。不爭,不代表懦弱,有人說:「讓你的人,不怕你。」深以為然。有的人,面對別人的退讓,錯誤地理解為是對方「懦弱」。
於是,面對對方的忍讓,他們絲毫沒有感恩之心,甚至還囂張地得寸進尺。可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對別人步步緊逼,那麼,只會逼對方「亮出劍來。」
我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如果「退一步」換來的是步步緊逼,那麼,又有誰會一味地退讓呢?有人可能會問:「既然不怕,那他們為何要退讓呢?」
有的人選擇退讓,是覺得「斤斤計較」沒有必要;有的人選擇退讓,是出於善良,不願意為了損失而傷害對方。很多人,往往把善良與懦弱掛鈎。其實,這兩者是有巨大差別的。
善良,是有寶劍在手,只是收回了劍鞘,不會輕易傷人;懦弱,是沒有寶劍在手,只能選擇退讓。把善良當作懦弱的人,往往會為自己的自作聰明,而付出沉重的代價。無知不可怕,自作聰明,才可怕。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古語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有厚德做基礎。任何詭計,在大德面前,都會如同跳樑小丑一般,不堪一擊。
我們會發現,那些踏踏實實幹事的企業,往往能夠行穩致遠;而那些走歪門邪道的企業,往往是「其興也忽焉,其亡也速焉。」《菜根譚》中說:「非份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
精明的人,看到利益,便想方設法去奪取,卻不管是否符合道義。結果,讓自己掉入別人的陷阱之中。厚道的人,即使看到利益,也不會盲目去爭取,而是會本本分分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最終,他們能夠安然無恙。老子說:「大智若愚。」厚道之人,看似無心機,實則他們最大的心機,就是「真誠待人、誠信處事。
《紅樓夢》中說:「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一個人如果聰明過了頭,把別人當傻瓜,肆意欺辱,那麼,最終只會讓自己走投無路,眾叛親離。厚道,才是最大的精明。
沉默是生命的獨白,走過滄桑人不語,悟透幸福心自靜,不畏人言,走出是非,看淡得失,不急不躁度浮生,不執不惑品流年。
安心度日,安享平淡,不負時光漫漫,慢煮歲月悠悠,人靜心盈,慢品浮生,心安生暖,安享四季。
心懷美好,滿目皆美,心懷暖陽,四季如春,心懷希望,未來可期,心凈則清,心安則暖,心無惑,樂享平生,心無執,笑看紅塵。
不執一念,心無所擾,不慕浮華,獨善其身,去繁就簡,去偽存真,走出虛妄,回歸本真,步履從容,不卑不亢,不端不裝。
行之坦蕩,舉止自然。走過滄桑,走出浮華,擺脫煩惱,超越自我,擁抱美好,守護幸福,回歸本心。
讓心歸零,不染俗塵,不生雜念,清凈無為,悠然自得。活在當下,幸福相隨,愛在當下,溫馨常伴,珍惜當下,不負流年。
每個人都會累,沒人能為你承擔所有悲傷,人總有一段時間要學會自己長大。沒有任何人會成為你今生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你最後的庇護所。
人生就是這樣,怎樣選擇都會留下遺憾,向前一步沒資格,後退一步捨不得,空留下傷悲和眼淚。時間帶走了曾經的年少輕狂,也沉澱了所有冷暖自知。
我們都要為曾經的年少無知買單,只是每個人的教訓不一樣,驀然回首全是活該,不怨任何人,唯獨不能原諒自己。
嘗過了生活中的苦,熬過了最難的時光,你學會放過自己,和自己的心和解,如此深刻又艱難的一程,是你人生中別樣的風景。
曾經以為能百毒不侵,少年時候的熱血,那些屬於我們的熱情,被生活的苦磨平了稜角。這就是生活,或早或晚,每個人都要經歷。
究竟什麼樣的結局才配得上這一路的顛沛流離和委屈?什麼都不期待的時候,反而一切都順利了,落落大方,好好生活,好運一定與你撞個滿懷。
無論經歷了什麼,記得帶上你的善良和感恩,去遇見溫暖和幸福,前方有路,未來可期。
多少傷害後的本意是教會人成長,我懂你用意,你懂我悲傷。熱情被反覆傷害,怎樣的繞指柔被煉成心如鐵。
有些事儘力不成,只好走開,那是無奈;有些人,苦等不來,只好離開,那是無緣;有些情,苦戀不明,只好割捨,那是無果。
來日不一定方長,再見不一定能再見,趁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想愛的人就去愛,想見的人就去見,不為世俗改變。
只為自己的初衷。緣分讓我在最美的時光遇見了你,不求結果,想着你就足夠,心痛的感覺也幸福。
人生之路本就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戲,每一場戲無需演技,都是獨一無二,刻骨銘心的記憶。看淡了也就明白,這就是生活,戲中有你,你中有戲。
等你熬過這段苦,從此以後你再也不會允許任何人傷到自己,愛有多真傷有多深!時間是證明一切最好的驗證,人生也是如此,一切隨緣,該放下的就放下。
當你不再去糾纏一個人的時候,其實你的心已經撕心裂肺的疼了無數遍,這種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退讓是一場理性的退出,也是一種理性的迴避,給別人留出了空間,也給自己留下餘地,釋懷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靈魂再寬心,也會容不下一粒沙子。此生能與相愛的人相伴是最幸福的擁有。人常常誤解過去,高估現在,又迷失未來。將我們困住的永遠是我們自己。
愛只有付出真心,融入彼此,彼此融合才是兩個人的結果,否則人生無未來,只有痛苦孤獨陪伴,人生不易且行且惜。
前半生不懂的太多,後半生太多的不想懂,所有燦爛的時刻,最終都會被歲月淹沒。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里的歲月,而是,歲月里的生活。
骨子裡有堅強,言行中有教養,交往中有包容,心底里有善良。生命中的每一場風雨,都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最深的愛,總是風雨兼程,最濃的情,總是冷暖與共,最懂的人,才是最暖的伴!心要簡單,人要糊塗。萬物是我們的靠山,自己是自己的靠山。把期待降低,把依賴減少,你會變得更好!
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到最後不過是「一杯濁酒喜相逢」的灑逸。生命最美的狀態,就是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靜享風雨之後的一份淡寧。
船再大,也要靠岸;日再強,也會西沉。而這岸上之穩,沉落之馨,才是萬物安怡之真諦。
生命里,找准人生定位才能如魚得水。心性浮躁的人,留不住一片安寧,日子會過成一潭泥沼,越陷越深。浮躁非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會火上澆油,越急越亂。
一種人,自恃才高有顏值而高不成低不就,於孤芳自賞內耽誤了自己,將面子與架子放在了自食其力的前位。
另一種人,什麼都沒有,卻破罐破摔不思進取,總在口舌之能里自我陶醉,只願說不願做,活成了別人的附屬品。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主要的修得便是我們的那顆心,當下的生活太過於浮躁,每個人的內心有過多的慾望,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人活一世,卻掌握不住世間的變化和流轉。
太過於焦躁或是焦慮,只會影響我們自己心情的好壞,不會影響別人,只是徒增煩惱罷了。
成長是一個過程,而成長也是要有代價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有些事情總會有些缺口,人這一生無法太過圓滿,只有不圓滿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我的成長道路中,經歷了太多的悲歡離合,愛恨糾纏,慢慢地從一個赤子之心的少女轉變成一個頭腦冷靜的女人,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所思考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生活的艱難在於沒錢,人要吃苦,更是要經歷沒有錢的苦,在沒有錢的時候,更要堅定腳下所走之路。
當我真正願意打開自己內心的那把鎖,我願意敞開自己,那一刻便感到覺悟了,內心的覺悟和覺醒,心裏有多少吶喊在心中咆哮着,彷彿就是為了等待和我一樣的人,能引起強烈的共鳴。
一個人會被事物所困住,被生活所打敗,經歷種種不好的事情之後,也許會變得越來越頹廢,但是要學會無所畏懼,學會勇敢地大步前行。
真正的強者便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牽絆,以前的我,是一個極端又負面的人,現在的我,有了很大的改變,因為我從黑暗的世界裏走出來了,準備迎接光明。
就算變得很頹廢,很喪氣,也無法改變什麼,所以我不尋求改變,只尋求做自己。人生沒有過多的雜念,你會發現自己的腦袋是空的,心裏也是空的,只是在給自己尋找一個個的目標,追求那個目標,繼續向前走。
急事不慌,大事不懼,小事不怒,瑣事不念,人生需要一種態度,一種態度才能迎來新的轉變,人是需要悟的,真正需要沉澱的只有內心,做到不慌,不急,不怒,不念。
馬克·瓦恩說:「只要你發現自己是站在多數人的一邊,那就是該停下來反省一下的時候了。如今的大多數人,為了生活牢靠穩定,似乎都會有意無意地靠近「大眾」,融入各種圈子裡。
然後,在這種熱鬧的、富有煙火氣的「社區」里,不斷地涉獵着一些新鮮事物,不斷地吸收着所謂的新知識。
這些人害怕被生活落下,被群體落下,被時代落下,所以他們焦急着,焦慮着,迷茫着。
其實,人越是在群體的環境下,片面地吸收着所謂的成功的、成長的知識,越是陷入一種無盡的焦慮感和壓力當中。
這就好比你平日里一餐之中一碟菜,一碗飯,肚子剛剛飽,生活剛剛好。可某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也要像那些「推銷者」一樣,一餐之中十碟菜,一碗飯。
飯量沒變,但菜色多了,於是你每一餐都超量了,肚子越來越大,肥膘越來越多,身體越來越不健康。
盲目從眾,隨波逐流,別人給你下的定義和標準,你想都沒想一下,身體和腦子都答應了。於是,你的生活步驟開始亂了,心也亂了。
心亂了,非但不懂反思,不去審視到底哪個環節出了錯,反而繼續向原來的始作俑者探討解決方法。再然後,再陷入死循環里,再也出不了了。
在《半山文集》里看到這麼一段話:「生活的磨盤很重,你以為它是將你碾碎,其實它是在教會你細膩,並幫你呈上生活的細節,避免你太過粗糙地度過這一生。」
真正有慧根的人,在於面對同樣的遭遇和困境時,他看到的是一種轉機,是一種可以面對的挑戰。
而缺乏認知能力的人,他們一旦遇到困難,首先就是內心害怕,着急,然後焦慮,從來不會停下來,冷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
我們可以這麼想,有些人為什麼會越來越強大,而有的人又為何將生活過得越來越糟糕?難道會因為強大的人比弱小的人每餐里多吃一碗飯,每天多睡一個小時?
其實,強者和弱者的差距就在於,一個在用身體代替思考,而一個在用思考來展望未來。人生路途里,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歷成家立業這麼一些事,有的人在其中被擊潰了,被擊垮了。
而有的人,非但將家庭打理得非常好,同時還能讓自己的人生逐漸走向輝煌。如果生活的美好,在你身上成為了一種生存的壓力,你不應該抱怨這個社會,而應該及時地反省自己。
如果抱怨有用,這個社會上就不會存在那麼多活得如同行屍走肉的人了。所以,聰明人,遇到問題,是解決問題,智慧人,遇到問題,是反省問題。
雨果說:「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種勝利。」所以,你是想被現實的生活揭下你不堪的面具,還是自己勇敢揭開面具,然後活出自己的強大,你說了算。
生活里的任何一次煩惱、痛苦、壓力和絕望,其實都是在換湯不換藥地提醒你:該反省了,是時候做出改變了。你會發現,當你開始主動反省自己的那一刻,一切似乎沒變,一切似乎又都變了。
很喜歡海涅說的這麼一句話:「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做人,千萬不能有「諱疾忌醫」的想法,明明存在問題,還偏偏極力維護自己說沒問題,甚至始終偏袒自己的脆弱和自尊。
在強大自己這個最大原則面前,一切的小心思,小想法都不應該走出來否定什麼,而是一切以強大為馬首是瞻。
唯有如此,才能反省出自身的錯誤,然後修正錯誤,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創造自己。席絹在《迷路》里寫道:「只有自己深深痛過,才能體會別人的痛,於是難得自我反省。」
人在人世間走一回,多多少少會經歷着所謂的辛酸苦辣,愁苦憂傷,也正是因為經歷了切膚之痛,才能懂別人所痛。
雖然魯迅先生曾說,人與人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儘管現實如此,但並不意味着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就完全堵塞。
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很多時候,我們多了一份自省,內心裏就多了一份包容,心裏多了一份包容,也就說明了心中住着一份愛。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就在於心裏多了一份慎獨。
慎獨之人,做事自律,做人自覺。而一個人更深層次的教養,在於做到「慎眾」。就是說,不管是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是在一群人當中的時候,都可以做到嚴於律己,自省一切。
一個人在獨立的時候,做到自省和慎獨固然很難,但是,在一個雜亂的群體里,繼續保持着慎獨和自省則更難,而做到「慎眾」則是難上加難。
不過,倘若一個人感知到了自信的智慧,並且還能從自我實踐的過程里運用了這種智慧,最後從中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正向反饋之後。
那麼,我們便可以說,這類人對於生活,對於人生,已經是活明白了。著名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真正厲害的人,都會很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生活、工作和感情。
凡是跟自己有關的,甚至是無關的,他們都會從中思考一番,沉澱下來,充實自己,布局人生。
法國詩人呂凱特說過:「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於度過。」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此,所以,只要自己不願自己的一生活脫脫過成了一種悲劇。
那麼,就必須要讓自己在審視自我,反思生活,自省人生的過程里。找出缺點,改正痛點,拒絕內耗,注重成長,然後構建人生藍天,創造精彩生活,享受美好的每一刻。
人生之路,深一腳,淺一腳,悲傷在路上,希望也在路上;疲憊在路上,歡喜也在路上。
沒有誰的一生,會是順順利利陽光朗月永相隨;也沒有誰的一生,會是歡聲笑語永相伴。總會有一些困難,有一些痛苦,有一些煩惱需要我們去經受,去承擔。
一路走來,在經過了跌跌撞撞,起起落落後,讓人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簡簡單單走人生,坦坦蕩蕩過生活,才是人生過程中最為重要事情。
孔子有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其意思是說: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坦蕩的心境,要能容納各種事,不要過多的去計較個人利害得失。
小人則心胸狹窄,斤斤計較,善於耍心眼施計謀。這樣做的結果是,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會時常令人憂愁而局促不安。
然而要世人都能做到心底坦蕩,簡單生活,卻不是件容易的事。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對事物的認知不同,其心態也會不一樣。
我們的生活往往是錯綜複雜的,在人生行進的道路中,有功名利祿的誘惑;有自身妄念的貪婪,稍不留心就會捲入其中。
人若什麼時候活得坦蕩了,那麼,就能清除掉心中的魔障,打掉意識中的妄念,生活大概也就會簡單了,簡單了。
就能避開世間風雲繁雜的種種羈絆,不因貪圖而傾斜,不因好惡而晃動,不因喜樂而忘形,就能平心靜氣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達摩祖師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後,不戀當今。」若一個人內心安適的話,就會在充滿誘惑的世事面前,寵辱不驚,俯仰無愧。
從一天到一年,從一年到一生,秒秒都感到安詳寧靜,活在至真、至善、至美中,這才是人生最好的幸福。
其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背着重重的行囊在行走,時間越長,身上的行囊就越重。
若大的行囊中,有很多是可以摒棄的,例如那些世俗的偏見,物慾的躁動,追逐的勞累,取捨的煩憂。當一味地執着於某事某物時,往往就會患得患失,煩惱也會接踵而至;若心中無掛礙,能夠看開一切,看淡一切,所有的煩腦就會遠遠被拋棄。
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很好:清清淺淺人生路,簡簡單單隨緣行。生活,本就是禍福同路;人生,也是苦樂相隨。
只有坦然面對世事,才能安安穩穩走過人生,只有淡然接受所有,才能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簡單走人生,自有悠然在握;坦蕩過生活,自然少煩憂。
我們的生活,要的就是怡然自樂,有緣無緣,一切隨緣,看輕,就會輕鬆;看淺,就能自在;看淡,就能愉悅;看開,就能豁達;看透,就變成熟;看懂,就能簡單。
隨性而行無需刻意,隨遇而安切勿奢望,隨心而靜便少了煩憂。人生本無常,人心更善變,何必要為那些是非恩怨去糾結?看淡了,放下了,所遇的成敗得失也就那麼回事了。
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里寫道:「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心淡如水,瀟洒出塵,這是「詩仙」李白坦蕩的氣概和胸懷。我想,簡單走人生,坦蕩過生活,就能在生活中開心顏,這是人生中的一種大智慧,這也是我們永葆生活開心顏的好辦法。
麥家在《人生海海》一書中寫道: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失不得。
人這一生不過是一場體驗,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品嘗過了,這一生也就圓滿了。生活的真相,其實很淺顯,那些經歷過的困境和艱難時光最終都會塑造我們。
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也許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接受已經發生的,從中領悟生命的意義,改變自己不喜歡的,如果改變不了,那就慢慢遠離它。
每一段糟糕的經歷都會教會我們成長。每一種好的生活方式,都會在某個時刻回饋你。當你認真生活,幸福和快樂自會與你不期而遇。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過得快不快樂,只有自己明白,活得開不開心,只有自己知曉,永遠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別人喜歡的東西,未必能入你眼。適合他人的活法,未必適合自己。
每⼀份堅持都是成功的累積,只要相信⾃⼰,總會遇到驚喜;每⼀種⽣活都有各⾃的軌跡,記得相信⾃⼰,不要輕⾔放棄;每⼀個清晨都是希望的開始。
每個人都有一段艱難的時光,不必害怕,希望在一聲不響的日子裏,換來一個好的轉彎。一個人最好的活法,其實就是能夠自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被他人的好惡,左右自己的想法,不被他人的評價,影響自己的心情。
成年人的世界,總是圍着生活打轉兒,圍着家長里短奔忙,像一個打轉的螺旋,永遠沒有盡頭。除了奔忙,還有疲憊,因為成年人的肩頭,背負了一家老小、生活百味。
生活不易,日復一日奔波勞累,唯有睡前躺在床上才能緩解身體一天的疲憊。但最讓人害怕的也並非身累,而是心累。因為,身累可以休息,心累了,一個人的鬥志和精氣神都將蕩然無存。
有句話說:「曾經以為,傷心是會流很多眼淚的;原來真正的傷心,是流不出一滴眼淚的」。人的心一旦被束縛,再幸福的時光都枯燥難熬,再美好的事物也都麻木淡然。
真正的高手,是做好人中的好人,壞人中的壞人。對待好人,走儒家,比他對你更好地對他;對待壞人,走法家,比他更有手段。菩薩心腸,雷霆手段,缺一不可!
發自內心地關注他人,不出兩個月,你就能交到許多朋友;只想博得他人的關注,哪怕兩年,你也交不到朋友。
若想樹敵,就勝於你的朋友;若想交友,就讓朋友勝於你。心理堅強的人不會逃避改變。與其抱怨,不如在變化中尋找積極的一面,尋找靈活應對情況的方法。
他們認識到變化是不可避免的,要去適應它。你憑什麼不努力又什麼都想要,請記住這句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靠自己奮鬥,要想得到必須先付出。
慢慢才明白,和不同的人相處就要有不同的方式,站在不同的立場,拿出不同的態度,因為這不是圓滑,而是最基本的能力。
人只有一輩子,其實沒必要去太過份苛求什麼,奢望什麼,有個屬於你自己幸福的家園就好,做你想做的,愛你想愛的,努力過好每一天。
生活在這個世上,即使是再平凡普通的人,也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往後可以一直走上坡路,人生順風順意。
從小我們的心底就都會種下一顆種子,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人生的結局,長大之後可以有出息,出人頭地。
有些人的確是一直朝着自己的這個目標而不斷努力,最終也通過堅持不懈的付出達到了願景,而大部分人都倒在了前行的路上。最開始的雄心壯志都被現實湮滅,最後泯然於眾人矣。
一個人會不會有出息,其實早已經可以看出來,當然,不是指出生,很多人都會把出生和往後的運程聯繫起來,但是生活當中不乏有很多人,明明有高的起點,卻不好好努力,最後成功地把好運趕跑,往後一直在走下坡路。
通常是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自身身上所具備的一些特性,決定了一個人往後的結局。
那些有大出息的人,身上通常都具備這樣的特性。有遠見卓識,不拘泥於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一個人有沒有遠見,通常決定了他能夠走多遠,站多高。
我們去看那些真正有大出息的人,他們通常都有遠見卓識,不會拘泥於眼前的小圈子,不會鼠目寸光,而是能夠放寬眼界,有宏大的目標。
看到過一個故事,三個人在建築工地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工人說「我在砌牆」,第二個工人說「我在建大樓」,第三個工人說「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若干年後,第一個工人還在砌牆,第二個工人成為了建築隊隊長,第三個工人成為了房產老闆。
很多人都是第一種人,覺得只要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夠了,其他的都不是自己考慮的問題,這樣的人一輩子都不會有大出息,守着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勤勤懇懇一輩子。
只有那些有遠見有格局的人,他們的世界裏絕不僅僅只是眼前的小圈子,內心裏裝着星辰大海,能夠抓住時代的脈搏,這樣的人才會有大出息。
《人世間》裏面水自流和駱士賓兩個人就屬於有遠見的人,拋開人物品性不說,在那個時代,敢於去南方打拚,能夠抓住時代的脈搏,已然是一種大格局,最後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有大出息的人,眼界很寬,很有遠見,不會囿於眼前,能夠放眼於廣闊的天地。乾脆果決,執行力強,不拖泥帶水。
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很難有大出息,即使他們心裏有想法,但是卻常常不敢去實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斷地拖延,最後再好的點子被長久擱置,也早已經涼了。
那些真正有大出息的人,他們往往都很乾脆果決,執行力非常強,一點都不拖泥帶水,只要內心裏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會不管不顧地去做,根本不會擱置下來。
成功從來都屬於那些強執行的人,一個懶散的人,永遠都只能夠跟在別人的後面,去撿別人剩下的,永遠都在觀察別人,有想法也不敢去實施,最後等到大批量地進行,再去實施,雖然規避了風險,但是卻不會有大的成就。
生活高速運轉,人人都在埋着頭向前,一個人的能力有高有低,這是我們沒辦法左右的,但是執行力的強弱卻是我們可以人為主宰的,那些懶散的人,註定只能一生庸庸碌碌。只有那些極度自律,執行力很強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好運的眷顧。
近看庭前花開花落,遠望天邊雲捲雲疏,凡事皆可以看的淡然,擯除心中雜念,耕耘你心靈的一方凈土。
喜怒不形於色,好惡不言於表。守時謙遜低調有底線。與人溝通只要不是特別重要的事,寧可輸都不要爭着贏。
遇到惡狗攔路,就算你宰了他,也彌補不了你被他咬傷的疼痛。永遠先講別人想聽的,再講你想講。
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要敢於打破常規,才能更快速的得到結果。想要讓生活變得快樂,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扔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
有些人總以為是上蒼欠他的,老覺得老天爺給得不夠多、不夠好,貪婪之欲早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適當聽取別人的意見,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博採眾長、兼收並蓄,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輕易因他人而改變自己認準了的事情。懂得看別人臉色說話,不要總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就能左右逢源,少掉許多麻煩。不進步就是退步,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時代迭代太快,當被淘汰的時候,它都來不及跟你說一聲再見。你不想做獵人,可能就會成為別人的獵物。
柏拉圖說過,「人類一切活動持續不變的目標就是幸福。」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人生所遇種種,想不通的就別想了,捂不熱的就慢慢放下,得不到的就學着釋懷。
人生可貴,與其把精力消耗在無盡的思慮中,不如對自己好一點,活得瀟洒一點。畢竟,山鳥與魚不同路,周遭人來來回回,一撥來了一撥去,只有自己是世間的唯一。
認真對待自己才是真理,身體累了,記得停下腳步歇一歇;心累了,別忘了卸下包袱鬆口氣。
這一次,過去的事,洒脫放手;未來的事,交給時間。人生接下來時光,願你多疼愛些自己,即使前路再難,也有直面未來的勇氣,活得大方,如沐微陽!
楊絳先生曾說過:「我們期盼外界的認可,可最後才知道,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一個人最好的活法,並不是活成別人期望的樣子,而是要成為真正的自己。餘生,守好心,走好路,活好自己,珍惜最真的感情,感受最近的幸福,享受最美的心情,品味生活里所有的美好!
共勉!
作者;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