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
總覺得生活很難,那是因為我們和這世界牽連太深。
來到世上的這一刻,就註定了有些東西會羈絆我們一生。
但若沒有這些留念與羈絆,我們的歲月人生怕又何來意義?
人這輩子都在跟自己做鬥爭,但有些現實終究逃不過命運的枷鎖。
蔡崇達的《皮囊》,作者根據親身經歷,用一個個小故事,講述了世間的人情冷暖,向我們傳達了人生那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01親人的生老病死
蔡崇達在福建的一個漁業小鎮長大。
年少時,家裡的頂樑柱父親,因為中風導致了左半身癱瘓。
剛開始,因為不適應身體的不協調而多次摔倒,但父親卻保持着樂觀。一來安慰家人,二是想着自己還有治癒的希望。
蔡崇達說:
唯一的觀眾——生活,從來就不是個太好的觀看者,它像一個苛刻的導演,用一個個現實對我們指手畫腳,甚至加進很多戲碼,似乎想幫助我們找到各自對應的狀態。
時間久了,不管是是父親還是家庭其他成員,都難以假扮自欺欺人的角色,最終還是回歸對生活的真實態度。
父親也放棄了掙扎,不再故作堅強。
或許是看透了這命運的無常,他說話、做事,開始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任性放飛自我。
又或許是在以這種方式期待着死神的到來。
好幾次,父親都在死亡的邊緣徘徊,但都幸好及時搶救過來。
漸漸地,他說:我好像真有點捨不得死了。
直到蔡崇達工作後,辛辛苦苦存了一筆錢,打算帶父親去美國治療。
電話里卻傳來表哥的聲音:你父親去世了......。
都說人死後,靈魂還在。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對現實世界的人來說,死了,就意味一切都不存在了。
生老病死,每個人都會經歷。我們都要經過從絕望、痛苦、不願接受、自我麻痹到放下的過程。
這個過程可以很長也可以很短,甚至有的人一生也走不出。
換個角度想想,都說人來這世間就是受罪的。他們走了,說明他們贖完了這輩子的罪,去到了更快樂輕鬆的地方。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如何看待生死?先人幾千年的智慧,都沒有具體答案。但相信,時間會消磨一切......
02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厚朴是蔡崇達的大學同學,一心執着於追求理想、想活出自我。
大學時,厚朴的獨特感染力讓他成為了學校最受歡迎的人。
一群人整體跟在他身後和他討論人生意義、理想追求。厚朴也漸漸沉迷其中。
但空談的理想,始終經不住現實的敲打。
臨近畢業,曾經和他一起討論理想的那批人,在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也不得不放棄所謂的「夢想」。
蔡崇達告別厚朴,奔向了北京的新生活,而厚朴,依然繼續組建樂隊,追求「理想」。
後來,厚朴在學校因為打架等原因被退學,嘗試過酒吧工作也都失敗了。
蔡崇達說:因為外部的挫折,他越來越投入對夢想的想像,也因此,越來越失去和實際的現實相處。
蔡崇達試圖勸說厚朴到北京和他一起工作,但厚朴不甘於向現實低頭,憤然拒絕了。
兩年後,蔡崇達接到電話:厚朴自殺了。
殺死他的,是腦子裡過度膨脹的理想幻想。
我們都有理想,有的人能看透理想的支撐靠什麼,而有人卻把理想建立在幻想的廢墟上。
蔡崇達說:
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像的狂熱,而是務實、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
每一個默默打拚、忍受煎熬的日子,一點一點築起理想這所城堡,直到它變得堅固。這是需要時間和努力的。
理想的實現都要經歷現實的毒打,其他一切都是空談。
我們總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反抗這世界的規則,我們把它就做「理想」。但其實,有的人一直都活在這規則中。
03故鄉和遠方的抉擇
蔡崇達兒時有兩個玩伴——孤僻阿小和香港阿小。
孤僻阿小為人高冷,看不起生長的這個小鎮,發誓一輩子也不像父輩一樣做打漁這一行。
香港阿小是有錢人,一心嚮往着去香港的生活,他暫時在小鎮呆一段時間,以後會移民到香港。
香港阿小一出現,就得到很多人的關注,他看不起其他孩子,但偏偏喜歡跟蔡崇達玩。
由於不喜歡香港阿小的待人傲慢的態度,蔡崇達漸漸開始疏遠他。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孤僻阿小學會了討好,成了香港阿小的新夥伴。
孤僻阿小越來越放縱,翹課、打架、偷錢、被退學。模仿香港阿小,或許會讓他有種自己也是個城市人的錯覺。
終於,香港阿小要離開去香港了,他把最愛的遊戲機和拼圖留給了蔡崇達,還給了他香港的地址。始終,香港阿小心裏都只有蔡崇達這一個朋友。
多年後,兜兜轉轉,孤僻阿小最終還是做了漁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娶了媳婦生了兒子,還買地建房。
香港阿小似乎就沒有那麼順利了,當蔡崇達再次在香港見到他時,得知。
阿小來香港後幾年,公司倒閉、父親自殺、家庭也散了,偌大的城市居然沒有可以依靠的人。
香港阿小說:或許曾經自己看不起的那個小鎮才是自己的家。
我們都曾是那個執着於遠方的人,都曾嚮往做個「城市人」,以為那裡有着我們想要的一切。
那光鮮的「城市人」,也要在城市扮演着一個個卑微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在這個大城市生存。
絢爛的城市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但底層的痛苦、黑暗卻不會被報道。
城市的虛假面紗迷惑了一批又一批人,奮不顧身衝進去,想在這裡安身立命。
繁華的盡頭,也不過是現實心酸的人生。
經歷了城市的冷漠後,人們才會發現,原來,故鄉才是自己的歸宿。
城市那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始終沒有故鄉的磚瓦那麼有溫度。
故鄉的每一寸土地,每個角落,都有你和它們的故事。
人,心中應該是有故鄉的,因為有故鄉的地方,就是家。
那些為了遠方放棄故鄉的人,也失去了自己的根。
04結語
余光中說:說是人生無常,卻也是人生之常。
那些你不願意發生、不願意麵對的事情,它早晚會來到。
感謝每一個出現在我們生命的人,他們的參與,構成了我們本身。
生老病死、理想現實、故鄉遠方,如何抉擇從來就沒有標準,你要自己去找答案。
蔡崇達說:
或許,生活就是張這樣的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而且你不回答這個問題,就永遠看不到下一個問題。
我們不可能凡事都做好計劃,總會有意料之外的事情迫使我們不得不做出改變。
但這些無常、未知,恰恰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即便生活註定要讓我們傷心,我們也要演好自己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