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一件事情是什麼樣的。我們也很容易給別人貼一個標籤,這個標籤或好或壞。但問題是我們有時候給別人貼標籤,只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他漫長的人生中的某一個行為或者決定。我們沒有考慮過我們的行為是否恰當,更沒有考慮過我們的行為是否給別人帶來傷害。只是我們先入為主的判斷,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只是如此也就罷了,思想上的先入為主會導致我們口不擇言。說出極其傷人的話,甚至我們不會覺得我們自己有什麼問題。我們總是用我們的生活認知和行為習慣去要求別人。其實這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兩個人在一起打造屬於兩個人自己的生活習慣。相處方式都是很正常的。而且相處方式和行為習慣都是兩個人共同打造,共同同意要求的,那是一個相處起來更好的,更愉快的方式。
但是我們更容易做到的是我們單方面的要求,並不是相互的去打造這樣的方式。我們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好好說話,或者說在說話的時候去體諒對方,讓別人聽起來更舒服。這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面對大的問題。甚至我們聽到不中意的話,就選擇沉默來面對。從而導致我們在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差。和自己戀人和家人的相處,越來越不愉快。你會導致我們和想要珍惜的人分崩離析。
有一個朋友,她說他同事給了介紹了一個新的男朋友。她和我聊天的過程中,她告訴我說。最近發生一個事情,我朋友給我介紹了一個男朋友。我們嘗試相處一個周,我就選擇放棄了。
她說我覺得實在太噁心。然後在我們追問他的原因情況下,她說男方太摳。然後他跟我說出去吃飯啊,三五百什麼的,他都挺願意花的。我說那應該談不上摳呀!
就這樣一點點的溝通,她說是他太省了。他還覺得是南方與北方的生活習慣的原因。最後她說有一次我到他家去吃飯。我看到他用一件很髒的抹布在擦灶台,櫥櫃。我覺得太髒了就讓他扔了。但是我看到那上面有很多花格子。我覺得那是大褲衩啊。我覺得特別的噁心。但是他告訴我說那是床單被罩。然後我又看到他去剪了他的秋褲,繼續擦桌子。他告訴我說我實在無法接受。最後我就離開了。
在和我朋友聊天的過程中,我不確定我朋友說的是否是真實的。但是只憑抹布上的花格子,就斷定那是大褲衩。這是先入為主的概念。他們也有嘗試溝通。但是男方認為我朋友有潔癖。但是我朋友接受不了,用大褲衩,做抹布,擦灶台等等。在他們的溝通中,其實男方也承認,的確有過這樣的行為。但是這樣的行為其實對於他個人來說是無傷大雅的。只是因為朋友無法接受,就斷定他摳。就覺得他很噁心,這都是非常不公正不負責的評價。
在我看來,他們如果想要走下去,這件事情完全是一件非常小的事兒。這樣的行為只是意識到就能改的,畢竟舊的衣服,褲子我們可以用來拖,擦擦地板啊,甚至扔掉啊等等都可以。畢竟有時候吧,能省一分,節儉也是肉沒得,只是在某些行為上,會造成我們視覺,或者說心靈上的不適。
我朋友在溝通的時候,也做得特別不對。我朋友開口就指着對方說別人的行為很噁心。我們都知道,當別人一開口就指責我們某個行為不對的時候,我們的心裏一定產生的是反駁,而不是接受,每個人都如此。男方同樣也先入為主的覺得我朋友有潔癖。
我想如果我的朋友在說話的時候,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說我看到你好像用的是褲子的某一部分,在擦灶台等等。這的確讓我很難接受,在以後的相處中,能不能不要用這樣的東西來擦灶台呢?我相信用這樣的溝通方式會更好,也更容易讓人接受。當我們好好說話的時候,我想對方一定也會好好說話。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各種生活的縮影。我們會面臨很多我們看不慣的事情,那只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接受的教育,沒有辦法認可別人的行為。但是別人沒有義務,要按照我們的要求或者行為來做事情。我們可以期待,可以和別人商量,如果說我們要和別人生活在一起。哪怕是短暫的也可以去商量。
但是我們不能感覺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覺得我的就是對的。我們很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甚至這樣的錯誤,我們總是放在不經意之間。常常讓我們和我們身邊的人都非常的不愉快。所以我們要盡量避開先入為主的觀念。學會接受世間別人的不同。學會先改變自己,而非改變他人。
其實哪怕是在家庭中,我們也很容易犯先入為主的概念。我們總會覺得我們是為了誰好。動不動就評價他不顧家。動不動就評價家人懶。我們總會在沒有了解事情所有的真相的時候,就開始對對別人並評價指責。
想要他人更好的心是好心,但是我們應該好好說話。至少在說話的時候,應該盡量顧慮對方的感受。你要表達具體的事情。有些事情不可盡善盡美。生活總是在雙方相互妥協的過程中達成一致的。切勿先入為主,惡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