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恆:最完美帝王身上的3大謎團,細讀之下竟讓人毛骨悚然

2024年04月03日22:56:03 歷史 18605
漢文帝劉恆:最完美帝王身上的3大謎團,細讀之下竟讓人毛骨悚然 - 天天要聞 漢文帝劉恆:最完美帝王身上的3大謎團,細讀之下竟讓人毛骨悚然 - 天天要聞
8:33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 天天要聞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斬立決?” “流放。”“去哪?” “寧古塔。”“那不還是個死嗎?”在古代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流放寧古塔”。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着,這撿了一條命,不用死的“流放”看似是要比死刑好上不少。但實際上,在許多古代人眼中,這流放寧古塔,還不比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 天天要聞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老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這不,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比亞迪秦L DM-i因為低油耗長續航且定價非常親民的緣故,在上市之後一度遭遇各種黑公關乃至坊間的無端貶低嘲諷,並認為秦L一定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偷工減料”才能夠做到這樣的極致性價比,於是,比亞迪乾脆利落的“上才藝”--將整車進行全面的拆...
大師隕落,曾師從陳寅恪 - 天天要聞

大師隕落,曾師從陳寅恪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7月1日共同發布訃告: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及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劉桂生先生,於2024年6月29日中午逝世,享年94歲。劉桂生先生 1930年8月生於雲南昆明。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 天天要聞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紅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彙集了75組文物文獻,展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啟航、出征”的光榮歷史,並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出席展覽開幕式。展覽聚焦中共中央在...
《北京三萬里》:破冰者們的北京印象 - 天天要聞

《北京三萬里》:破冰者們的北京印象

自元代以降,外國人源源不斷地走向北京。作為進入中國後的首要目的地,北京的城市文化、風土人情、建築園林都成了他們考察、記錄的對象。來京的外國人撰寫了數量眾多的紀實作品,然而他們本身所經歷的或者比他們所寫下的更有趣、更值得探索。漢學家史景遷說:“不同文化的相遇、碰撞與互動是多麼的錯綜複雜,時常還驚心動魄...

歷史分類最新資訊

林徽因,陸小曼和冰心的墓地照,待遇區別太大,令人感慨! - 天天要聞

林徽因,陸小曼和冰心的墓地照,待遇區別太大,令人感慨!

林徽因,陸小曼和冰心都是民國時期有名的文人,她們在各自領域取得了傲人的成就,然而等她們去世後,墓地的待遇區別太大,令人感慨。林徽因和梁思成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結婚照!林徽因和梁思成從小青梅竹馬,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和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
二十四孝故事(22):嘗糞憂心,口味怪重! - 天天要聞

二十四孝故事(22):嘗糞憂心,口味怪重!

在南北朝時期,南齊有一個庾黔婁的人,他自幼勤奮好學,品性純良,對父母極為孝順。他努力讀書,希望能有一番作為,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 後來,庾黔婁有幸踏上仕途,成為了一名官員。儘管他在外任職,但心中始終牽掛着家中的父母。
當年秦始皇修建秦直道的壓路機“石碌碡”終於被找到了 - 天天要聞

當年秦始皇修建秦直道的壓路機“石碌碡”終於被找到了

原來這就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秦直道時所用到的石碌碡,簡直跟現在的壓路機一模一樣。其重達1500公斤,直徑為1.2米,其表面分布均勻的乳釘可以把路面碾壓的非常紮實。可以說在2000多年前發明出石碌碡的人真是個天才。也正是有了石碌碡的存在

全站最新資訊

“白玉健康會客室”升級啦!普陀這家社衛為健康護航 - 天天要聞

“白玉健康會客室”升級啦!普陀這家社衛為健康護航

“七一”前夕,長風街道白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白玉社衛)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黨建引領促發展聚力賦能譜新篇歷史”主題黨日活動。“白玉健康會客室”2.0版正式揭牌活動現場,“白玉健康會客室”2.0版正式揭牌。去年4月打造了黨建品牌“白·醫健康會客室”,以“全體覆蓋、全員參與、全面服務、全專...
從嫦娥六號看航天未來:精準返回技術才是美國最擔心的 - 天天要聞

從嫦娥六號看航天未來:精準返回技術才是美國最擔心的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一件讓全國上下乃至海外同胞都歡欣鼓舞的大喜事——我們的“嫦娥六號”返回器,就在北京時間6月25日14點07分,精準、安全地降落在了預定地點,懷裡拽着從月球背面取的土壤樣品“月壤”:這不僅是中國航天科技的又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