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機器人能幹嘛?除了跑馬拉松,摔跤,還能踢足球,“拯救中國足球”!2025年6月28日,國內首場全自主3V3 AI機器人足球賽在北京亦庄精彩開賽,上演科技與體育的完美融合。一、賽事介紹參賽隊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Blaze光熾隊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Power智能隊清華大學:火神隊中國農業大學:山海隊全部來自北京團隊,分布在...
06月29日
3416
科學
轉自:光明日報學人小傳張禮和,1937年出生於江蘇揚州。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我國著名藥物化學家和化學生物學家,化學生物學學科主要倡導及開創者。1958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後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
06月30日
1269
科學
2024年3月,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巡護員來到一種鳥兒可能會出現的地方進行巡查,結果突然發現了一個鳥窩。
06月29日
1160
科學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木軍教授和合作者提出一種複合冷場 3D 打印策略,在近環境溫度響應型液晶彈性體(NAT-LCEs,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 with near-ambient temperature-res
06月29日
1659
科學
編者按1945年至2025年,人民氣象事業走過80年光輝歷程。80年來,乘着時代的春風,一代代氣象工作者把握時代脈搏,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氣象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和巨大進步。值此人民氣象事業創建80周年之際,中國氣象報開設《印記》欄目,報道80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帶您重溫80年點滴,凝聚加快推動氣...
06月30日
3930
科學
未來人類有望通過腦機接口直接控制人形機器人。當地時間6月27日,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發布了一段長達一小時的視頻,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產品發展方向。
06月29日
1623
科學
據參考消息美國廣播公司網站日前報道,一項新研究稱,海水變暖正在導致海洋顏色發生變化——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可能對人類產生影響。一篇發表在美國《科學》周刊上的一篇論文稱,衛星數據顯示,靠近地球兩極的海水越來越綠,而赤道附近的海水則越來越藍。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後研究員趙海鵬(音)表示,這一色調變化...
06月29日
5572
科學
我國常見的十大蜻蜓,有沒有你童年的回憶?蜻蜓是現存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是蜻蜓木昆蟲的總稱,包括婧類和挺類。通常被認為是益蟲,是肉食性昆蟲,能夠捕食蚊子和其他昆蟲幼蟲。其尾如青蔥,並且喜好高而挺拔,故名"蜻蜓"。·第五,大團扇春蜓,又稱"
06月29日
1889
科學
【多樣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文攀 閆磊 光明日報通訊員 魏鵬夏季的寧夏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水中蘆草宛如優雅舞者輕輕搖曳。在麋鹿野外放養區,無人機日常巡護拍到令人驚喜的一幕:5隻毛色棕黃、點綴梅花斑點的麋鹿幼崽緊跟在媽媽
06月30日
1420
科學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聶明明和合作者成功研發了多種創新性光子器件,同時揭示了鈮酸鋰晶體中的新特性與新機制。圖 | 聶明明(來源:聶明明)首先,他們研發了可重構布里淵激光器。
06月29日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