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首顆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 火箭發射 #shorts

2023年08月10日08:02:05 科學 14497
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首顆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 火箭發射 #shorts - 天天要聞 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首顆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 火箭發射 #shorts - 天天要聞
0:12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出任江西理工大學校長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世榮出任江西理工大學校長

5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葛世榮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經省政府研究決定:聘任葛世榮為江西理工大學校長。此前,葛世榮擔任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黨委副書記。葛世榮個人簡介葛世榮,男,1963年4月出生,工學博士,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83年7月,葛世榮在黑龍江礦業學院(現黑龍江...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了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 天天要聞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召開“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以下簡稱光博會)將於5月15日至17日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這是國內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專業化程度高、行業地位高、國際化水平高、觀展人數多的頂級盛會之一。大會首次規模化引入境...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在貴州省林業局組織開展的全省野生蘭科植物監測過程中,科研人員首次發現貴州植物新紀錄屬——杜鵑花科假沙晶蘭屬,以及隸屬該屬的兩個貴州新紀錄物種——浙江假沙晶蘭和球果假沙晶蘭,它們因獨特的外觀和神秘的生長習性被稱為“
西安雷雨夜再現龍形不明飛行物,有人稱聽到類似龍吟聲 - 天天要聞

西安雷雨夜再現龍形不明飛行物,有人稱聽到類似龍吟聲

2025年5月8日晚,西安突遭短時強降雨,雷暴交加中,多名市民在夜空中再次捕捉到神秘黑影“龍形”不明飛行物。有網友聽到老牛般的咆哮聲類似“龍吟”。(視頻剪輯:陳歆鈴 綜合四川觀察、南京新聞)(來源:北京日報)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 天天要聞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5月11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文,披露一起“高校學者為發論文偷販涉密敏感數據”案件細節。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 天天要聞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近日,錢江海關關員在對國際進境郵件進行CT機查驗時,發現一個進境郵件圖像異常,疑似存在活體生物。 現場關員開拆查驗後發現,裡面裝有一批活體螳螂和螳螂卵鞘。卵鞘是具有堅硬外殼包裹的螳螂卵塊,每一枚卵鞘中一般含有10—50個卵。經現場清點,該包裹內共裝有7隻螳螂和73枚卵鞘。 經鑒定,其中7隻活體螳螂均為魔花螳螂,...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 天天要聞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人類是何時登上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適應這片土地的?近期,西藏日喀則康馬縣嘎拉鄉瑪不錯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時代湖濱遺址,該考古項目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探究早期人類“極地”生存的樣本。這部鐫刻在高原腹心...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 天天要聞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來源:益陽市人民政府網_區縣市動態】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專家觀測儀器數據。姚靖怡攝5月7日,在資陽區沙頭鎮文興村資江干堤防汛現場,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團隊運用高密度電法系統對堤防結構開展電阻率成像檢測。這套堤防隱患診斷系統可有效檢測30米深度範圍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科學分類最新資訊

世界最快微型無人機!深圳學生自製飛行器,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 天天要聞

世界最快微型無人機!深圳學生自製飛行器,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南都訊 記者伍曼娜 世界最快微型無人機來自深圳!5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生徐陽發布視頻,介紹他自製飛行器PROWESS並創下世界最快微型無人機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研製經過。PROWESS這款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微型無人機,重量僅有247克,速度卻能達到每小時340公里。網友評論說,這款學生自製飛行器擁有“高鐵速度”。徐陽20...
長青保護區再次發現野生象鼻蘭種群 - 天天要聞

長青保護區再次發現野生象鼻蘭種群

5月10日,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外綜合考察途中,再次監測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象鼻蘭。這是繼2022年在長青保護區首次發現象鼻蘭後的又一次重要發現,標誌着區內存在穩定的野生象鼻蘭種群。
動物異常、天氣異象是地震前兆?災害防禦專家答疑 - 天天要聞

動物異常、天氣異象是地震前兆?災害防禦專家答疑

光明網訊(記者 曾震宇) 有傳言稱,每當地震發生前,都會發生動物異常行為或天空呈現奇怪造型雲朵等“預兆”,這樣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5月12日,是我國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在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局舉行的“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安全知識發布會上,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理事、科普專家鄒文衛表示,動物異常和氣象變...
時間、地點、震級都能精準“預言”?一招辨別地震謠言! - 天天要聞

時間、地點、震級都能精準“預言”?一招辨別地震謠言!

光明網訊(記者 曾震宇)5月12日,是我國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在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局舉行的“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安全知識發布會上,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理事、科普專家鄒文衛表示,凡是說“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發生某級地震”,這肯定是地震謠言,不可信。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確信這是地震謠言。中國災害防禦...

全站最新資訊

『敗家變持家』讓我Carry全場的神器,ROG絕神27Pro顯示器評測 - 天天要聞

『敗家變持家』讓我Carry全場的神器,ROG絕神27Pro顯示器評測

哈嘍小夥伴們好,我是Stark-C~對於和我一樣喜歡玩遊戲的玩家來說,在選購顯示器似乎都有這樣的糾結:一方面,我們再玩《CSGO》或者《使命召喚》這類FPS 遊戲時我們希望顯示器不影響我們拔槍的速度,能有超高刷新率和低延遲,這樣畫面就會更加
韓國學者:整個西伯利亞地區5500年以來都屬於古中國核心領土 - 天天要聞

韓國學者:整個西伯利亞地區5500年以來都屬於古中國核心領土

5500年前,約公元前3500年,正值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境內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早期農業文明開始繁榮。與此同時,西伯利亞地區也出現了如烏斯特米爾文化等史前文化。這些文化在技術和器物上顯示出一定的相似性,例如陶器的製作工藝,暗示了可能的交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