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台能用四年不卡的安卓手機很少見,而蘋果卻習以為常呢?

當下的手機系統主要以蘋果的iOS與安卓兩大操作平台為主,兩家用戶對於各自系統的優勢都有不同看法。


有意思的是,我們經常會聽到某某的蘋果手機用了三、四年依舊流暢,充當起了“釘子戶”,而在安卓陣營方面則比較少有這樣的聲音,其實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兩者軟硬件不同。


1、處理器芯片差距較大


對於流暢度來說,影響最大的是處理器芯片的性能表現。相比安卓陣營的高通處理器,蘋果自研的A系列處理器在單核與多核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以iPhone Xs上的A12芯片舉例,在GeekBench的性能測試中,其單核性能為4800分,多核性能為11000分。

同年的高通845芯片,其單核性能僅為2500左右,多核心性能為8500分,要知道A12芯片為六核心設計,而高通845芯片為八核心配置,這樣的越級表現着實令人驚訝,兩者的性能差距堪稱“秒殺”。


有意思的是,即使面對擁有2.84GHz超大核的高通855芯片,蘋果A12依舊不落下風。從GeekBench的跑分來看,高通855芯片的單核心分數為3545、多核心分數為11150。從數據上分析,即使過了一年,蘋果的A12芯片依舊能夠抗衡安卓旗艦芯片性能,這也就是蘋果手機能夠實現三、四年不卡頓的硬件性能基礎。

蘋果A系列的強悍性能,大家都知道,但是為什麼這麼強,了解的人並不多。其實對於處理器來說,性能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晶體管的數量,數量越多、在一定時間內處理的數據就越多,性能自然就上去了。

不僅如此,芯片中的大核心緩存對於整體性能也有一定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將A13大核心的二級緩存提升至令人驚訝的3MB等級,不明白這個緩存的含義?對比一下今年高通旗艦865芯片的512KB緩存,蘋果A系列芯片與高通芯片的差距一目了然了。


2、iOS系統與安卓系統的差別


首先,iOS系統與安卓系統有着本質的區別。iOS基於Unix開發,安卓則是在Linux系統上開發而來,兩者在底層上便有明顯區別,iOS閉源,結合上iPhone手機的較為單一的產品線,整體適配成本更低。

安卓則是採用了開源系統,除了內核之外,其他方面都可以進行定製,好處就是各家廠商能夠提供各類不同的系統UI體驗,缺點則是各家系統UI之間的優化水平、穩定性參差不齊。

與此同時,iOS與安卓系統的運行機制有着天然不同。iOS擁有墓碑機制與沙盒機制,對於後台應用的管理非常嚴格,能夠防止各類應用自啟,同時在應用處於後台時,能夠將其“凍結”,騰出一定的內存空間,等到需要使用的時候再連接服務器,更新數據,這樣既能保證多後台運行,同時也不會出現卡頓等情況,這也是iPhone長時間使用不卡頓的原因。


不過由於安卓是開源系統,對於後台管理幾乎是放任狀態,結合上國內混亂的App應用市場,應用自啟現象時有發生,佔用系統內存資源。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應用還會出現聯動喚醒的狀態,在應用數量多的情況下,內存容量低的手機更容易出現卡頓,後台吃緊等情況。

有意思的是,iOS與安卓系統運行機制完全不同。安卓系統是在虛擬機運行,每一次點開應用,安卓都需要在虛擬機中重新跑一次,增加了整體運行中的步驟,對於手機的性能需求就會更高,這也就意味着,過了2-3年之後,手機的物理性能跟不上之後,就會出現應用於打開緩慢、卡頓、掉幀等情況出現。


而iOS系統無需使用虛擬機,直接運行程序即可,減少了對於手機硬件性能的依賴。整體的UI渲染採用實時優先級,說人話就是優先考慮UI流暢度,其次才是內容顯示,在實際使用狀態下,iOS會優先照顧滑動、點按等用戶操作,UI動畫跟手,減少卡頓的印象。


綜合來看,iOS與安卓系統,兩者都各有優勢。由於系統的開源,安卓系統能夠呈現出“百花齊放”的UI界面與系統功能,點滿個性化;iOS則憑藉閉源的系統,能夠更好地統籌系統與硬件之間的優化,減少系統對於性能的依賴。正因為兩者系統的不同,在長時間使用之後,安卓系統的手機流暢度難以匹敵搭載iOS系統的蘋果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