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發投入佔GDP的4%,《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

上海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高於2.23%的全國平均水平;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3.5件,較五年前增加一倍。11月26日,《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彭崧介紹,《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記錄了2019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奮鬥足跡,不僅僅局限於科學技術本身,還囊括創新主體、創新產業、創新生態等重要內容;聚焦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舉措和重大成就,突出眾人矚目的年度事件,比如科創板開板、世界首張黑洞照片發布、科改25條出台等;凸顯國際化,《報告》將作為公開出版物向社會發布,對核心內容進行了英文翻譯。2020年是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的一年,《報告》的發布,將成為展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的重要平台。

【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14個】

上海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科技創新前瞻布局。

以大科學設施集群為載體,搭建與全球科技對話的窗口。硬X射線裝置核心部件實現技術突破和國產替代,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順利出光,光源二期首批線站、超強超短激光裝置投入試運行。截至2019年底,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達14個。

創新濃度顯著提升。先後成立張江實驗室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積極推進浦江實驗室籌建;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上海期智研究院、樹圖區塊鏈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創新單元加快集聚。

先後啟動硅光子、人類表型組等10個市級科技重大專項,積極謀劃糖類藥物、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等新一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布局,為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夯實基礎。

一批原創性科研成果相繼湧現。2019年,上海共有52項重大科技成果獲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國總數的16.9%;上海天文台牽頭國內學者參與的全球首張“黑洞”照片公布;《自然》評選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優秀科學論文中,2篇入選的中國論文均出自上海。2019年,上海科學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自然》《科學》上發表高質量論文87篇,佔全國總量的28.4%。2019年,湧現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等一批重量級成果。

【自主研製芯片系列產品和刻蝕機】

上海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持續發力,不斷創造新的技術發明。

在重大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方面,承接和實施了800餘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商湯科技重大算力開放平台、上海大數據試驗場功能型平台、上海交大人工智能開源開放研究院等一批重大技術攻關平台和項目啟動建設。

在集成電路領域,阿里巴巴上海研發中心先後發布了玄鐵(嵌入式CPU)、無劍(系統芯片平台)以及含光(AI芯片)系列產品。中芯國際第一代14納米FinFET(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先進邏輯製程量產,流片數量持續增加,12納米FinFET製程進入風險投產。上海華力集成電路(華力二期)12英寸生產線建成投片。中微半導體自主研製5納米刻蝕機已進入全球首條5納米生產線。盛美半導體推出國內首款單片槽式組合清洗機TAHOE設備。

在人工智能領域,燧原科技發布國內首款AI訓練芯片,依圖科技發布全球領先的雲端推理“求索”芯片。上海人工智能算法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基礎研究平台揭牌。

在生物醫藥領域,上海共有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創新葯甘露特鈉膠囊(GV-971)、抗感染創新葯可利黴素片、抗癌新葯甲苯磺酸尼拉帕利膠囊以及PD-1藥物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等4個1類創新葯獲批上市,佔全國1/3。再鼎醫藥首款腫瘤電場治療產品Optune成為全球首個上市的腫瘤電場治療產品。6個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獲批上市,佔全國總數的31.6%。聯影醫療自主研製的“全景PET/CT”獲得美國FDA和歐盟CE認證,在海外完成首台系統安裝。

在5G建設和應用領域,實現首張行政區域5G網絡、首條基於5G的無人駕駛集卡線路、首個5G商用大飛機製造工廠和首例5G聚焦超聲遠程手術等。

【上海13家企業科創板上市,數量排名第一】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企業創新主體能級不斷提升。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國內領先。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累計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企業超過600家,產業規模約佔全國20%;從業人員約20萬人,集聚了全國約40%的產業人才;生物醫藥創新能力突出。2019年,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383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創新葯總數佔全國1/4;人工智能發展進入快車道。成功舉辦兩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打響了上海人工智能品牌。

2019年,上海的“獨角獸”公司數量排名位列全國第二;截至2019年底,落戶上海的外資研發中心461家,總量居全國首位;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30萬輛,充電設施已超過27萬個,在全球城市中位居第一;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項目從奠基到預備生產僅用時10個月,展現中國速度。

科技服務蓬勃發展,對產業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首批上市的有25家公司。截至2019年底,科創板已上市企業70家,其中上海13家,數量排名第一。

【可複製可推廣舉措中,“上海經驗”佔1/5】

上海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努力構建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資源配置方式,形成科創中心建設“活力潮湧”的生動局面。

強化科技創新制度供給。授權上海先行先試的10項改革舉措基本落地;在國務院批複的三批56條可複製可推廣改革舉措中,有12條為上海經驗,佔總數的1/5;開展了《上海市推進科創中心建設條例》立法工作。

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高地。發放《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近500張,位居全國第一;連續7年在“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評選中排名第一;截至2019年底,在滬兩院院士達183位,數量居全國第二。

營造良好的科創氛圍。建成眾創空間500餘家,其中49家通過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建設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3家,佔全國總量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