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官宣:小米自研3nm旗艦芯片玄戒O1已開始大規模量產!小米集團股價漲超3%

每經編輯:杜宇

5月20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微博發文稱,小米玄戒01,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nm旗艦芯片,已開始大規模量產。

圖片來源:雷軍微博

5月19日,雷軍在微博發文稱,小米戰略新品發布會,定在5月22日晚7點。

5月19日,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發布微博回顧小米“造芯”之旅,同時拋下一枚重磅炸彈:小米玄戒o1採用第二代3nm工藝製程,比此前業界猜測的7nm、4nm先進了一大截。

振芯薈聯合創始人張彬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芯片製程技術對於手機芯片性能至關重要,從28nm的智能手機芯片到5g手機的7nm及以下製程芯片,每一代技術的進步都帶來了顯著的性能提升。

為何花費高昂代價追趕高階工藝?在業內看來,對小米自身來說,拿下3nm將增加其與芯片供應廠商談判的籌碼。戰略層面,自研芯片為小米提供了應對供應鏈風險的備選方案,同時也是對抗被貼上“依賴進口”標籤的一種防禦措施。

不過,從產品銷量和市佔率的角度看,這一決策預計短期影響不大,未來代工能力仍是制約關鍵。一旦這一瓶頸得以突破,小米芯片團隊積累的經驗就更能派上用場。此外,隨着5g手機的普及和未來6g通信技術的迭代,先進的製程工藝成為手機芯片的關鍵,小米的選擇給後續優化留出了空間,也避免了重複勞動。

從成功流片的企業名錄來看3nm的地位——小米是繼蘋果、高通、聯發科之後,全球第四家發布自主研發設計3nm製程手機處理器芯片的企業。

從投入成本上看,設計28nm芯片的平均成本為4000萬美元;7nm芯片的成本約為2.17億美元;5nm為4.16億美元;3nm芯片整體設計和開發費用則接近10億美元。為了這顆芯片,截至今年4月底,小米已經在研發上砸了135億元。雷軍還稱,目前相關研發團隊規模已經超過了2500人,今年預計研發投入將超過60億元。

雷軍這樣形容小米的付出:“這個體量,在目前國內半導體設計領域,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團隊規模,都排在行業前三。如果沒有巨大的決心和勇氣,如果沒有足夠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實力,玄戒走不到今天。”但他也坦言,面對同行在芯片方面的積累,小米芯片也只能算剛剛開始。

截至5月20日發稿,小米集團-w(hk1810)報54.05港元,漲幅3.25%,市值1.40萬億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雷軍微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楊卉)、市場公開資料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