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已過?
雷軍微博高調宣布: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手機SoC芯片——玄戒O1,即將在5月下旬發布。
這是雷布斯回歸後,第一次炸出的重磅消息,秒上熱搜!
一個多月的沉默,雷軍沒閑着,憋了個大招!
經歷了小米汽車事件發酵,這次的自研SoC芯片的發布,雷軍能一挽頹勢,找回場子嗎?
01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雷軍自稱是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時刻,這次是真的攤上大事了!
曾經被封為“中關村勞模”的雷軍,曾一己之力助力金山扭虧為盈,帶領小米成功上市,創立小米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異軍突起,他的拼搏精神,激勵了多少人。
而如今,這位曾經的“拚命三郎”,卻深陷困境。
雷軍是小米最大的IP,他以往接地氣,做事親力親為,被廣大米粉推崇。
而小米汽車一系列事情,他選擇了沉默,暫停出差、取消會議、停更社交媒體,可想而知這次的事情有多大了。
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SU7,是雷軍新能源汽車創業的開山之作,憑藉出色的性能表現、豐富的智能配置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定價,非常火爆。
車主從下定到提車等半年也是很正常,限制銷量的只有小米汽車的產能。
然而,隨着3月底高速爆燃的事件發生,小米汽車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諸如動力限制、碳纖維雙風道成裝飾、質量墊底……
徹底激怒了車主,他們用“退車潮”表達不滿,甚至有人喊出“雷軍吹的牛,終究要用戶買單”。
雷軍的公眾形象,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其實這一切,似乎早有徵兆。
在小米SU7 Ultra的宣傳中,1548匹最大馬力、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等亮點被大肆宣傳。
車主們衝著這些性能和配置下單,交付後卻發現問題重重。
小米SU7 Ultra汽車在更新了1.7.0車機版本後,限制了動力,1548匹最大馬力被鎖定,車主需要達成賽道成績才能解鎖,否則只能使用大約900匹馬力。
車主花50多萬買來高性能車,小米汽車連問都沒問一聲,就被私自限制了動力。
這一個不尊重車主,不給車主選擇權的行為,讓廣大車主非常氣憤,直呼退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小米汽車SU7 Ultra挖孔版,也就是花了4.2萬選裝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車主發現,那只是個 “裝飾件”,既無法有效引導空氣至剎車系統,也沒有產生下壓力。
一位博主專因此門進行了一項測驗,把幾張紙巾放在挖孔機蓋上,用鼓風機對着挖孔機蓋吹風,結果發現紙巾毫無反應。
隨着SU7 Ultra挖孔版的交付,也有車主親自拆解測試,結果一樣,也就是說這不是個例。
這不妥妥的智商稅?車主們又紛紛開始維權。
而小米的回應,不過是20000積分補償和改回鋁製蓋的機會,這樣的處理方式,能平息用戶的憤怒嗎?
如果沒人發現了,是不是就沒事了?
這是故意如此,還是不小心呢?
這是吃定了絕大多數買SU7 Ultra挖孔版的車主不會下賽道,而是為了日常出行?
如果是為了賽道情懷而設計的裝飾件,一開始就說清楚不好嗎?
這場鬧劇嚴重傷害了用戶的信任,透支了米粉的情懷,也深深損壞了雷軍的形象。
一系列的事情的發生。
雷軍應該是深刻體驗到了過度營銷的反噬,正所謂成也營銷,敗也營銷。
汽車不比以往的手機之類的電子產品,它是肩負着駕乘人員生命安全的出行工具,稍有不慎,便墜深淵。
02
五一假期,小米汽車偷偷改名了。
他們默默將SU7新車訂購頁面中的“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
當新能源汽車進入智能化賽道後,自動駕駛成了高端的代名詞,而“智駕”一詞就衍生於此。
許多車企在新品營銷上,都使勁往上面靠,給用戶造成汽車已經很智能,可以自動駕駛,無需人工干預的錯覺,這是非常危險的。
普通消費者會在駕駛中做出危險動作,睡覺,吃東西,打遊戲,聊天......
一旦出事,代價是一條生命!
要知道的是,目前還沒有自動駕駛,強如華為的ADS3.0,依然還是輔助駕駛。
慶幸的是,小米事件發生後,工信部迅速出手,聯合各大車企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推進會”,要求不得進行誇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
明確要求車企在宣傳中不得使用“自動駕駛、自主駕駛、智駕、智能駕駛、高階智駕”等容易引發誤解的名詞。
必須以“智駕等級+輔助駕駛”進行描述,比如“L2級輔助駕駛”。
同時,禁止使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等名詞,強調駕駛員必須全程參與控制。
從“智能駕駛” 到 “輔助駕駛”,如今,新能源車企們正在經歷一場 “降溫革命”。
許多車企紛紛響應,悄悄進行改名,理想、小鵬、蔚來等,以及傳統車企長安汽車,都不用“智駕“一詞了。
在問界M8的發布會上,余承東也低調了許多,一改往日的“遙遙領先”。
在這一個多月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雷軍還給自己“降職”了。
5月5日,企查查顯示,小米之家商業有限公司完成了一系列工商變更,雷軍卸任了執行董事,職務變成了“董事”。
這一系列動作,好像都在宣告雷軍要“撤退”了。
小米汽車的困局,是一次深刻的教訓。
造車不能光靠人設、營銷和粉絲文化維持,更不能只靠創始人的光環,過硬的產品實力才是基礎。
03
很多人也以為,雷軍這次事大,怎麼也得沉寂一段時間。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在那一個多月里,雷軍在醞釀著大動作!
5月15日,雷軍跟炸出了一個驚天大雷,數碼圈都沸騰了:
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手機SoC芯片,名字叫玄戒O1,即將在5月下旬發布。
早在2017年,小米就發布首款自研SoC芯片澎湃S1。
但受限於28nm工藝製程和基帶能力不足,其性能與同期競品存在差距,市場反響未達預期,遭到了許多數碼粉的冷嘲熱諷。
自那以後,小米自研SoC芯片的研發就停滯了,開始轉向影像、充電等細分領域的小芯片研發。
原以為小米就此放棄了自研SoC芯片的研發。
但曾經的中關村“拚命三郎”怎麼會這麼容易放棄呢?
2021年12月,小米成立上海玄戒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紫光展銳“舊將”曾學忠,宣告從新回到自研SoC芯片的研發。
在芯片被卡脖子的這幾年裡,我們國家的半導體進入了飛速發展期,技術不斷突破,供應鏈也逐漸完善。
華為麒麟芯片的回歸,麒麟9020芯片的表現是最好的代表。
雷軍回歸自研SoC芯片的研發,也算了搭上了這趟飛速發展的快車。
三年時間,就研發出了新一代自研SoC玄戒O1。
據說玄戒O1採用台積電第二代4nm(N4P)工藝,有望應用於小米15S Pro,其性能對標驍龍8Gen1,部分場景接近驍龍8Gen2。
如果實際表現真的是這樣,那還挺讓人期待的。
在這個節骨眼,小米正是需要這種振奮人心的正面消息!
小米發布自研SoC芯片,雷軍能不能找回場子,新一代自研SoC玄戒O1的表現很關鍵。
如果真的如消息所說,4nm工藝、性能對標8Gen1,那小米也會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全球第四家擁有自研手機SoC芯片的手機品牌,正式躋身T0級科技品牌。
現在只要有小米的正面信息,都能慢慢找回米粉的信任。
企業家也是人,不是神,他也會犯錯。
經歷了這件事,雷軍估計也深刻認識到“創始人IP營銷” 是一把雙刃劍。
當IP超越產品,一旦產品出問題,所有槍口都會指向IP人品。
而這次雷軍這個IP形象受損的恢復,是需要時間的,也是需要正面消息不斷滋養的。
這次小米的自研SoC玄戒O1突然官宣發布,一方面能彌補雷軍的形象,另一方面熱度也是直接拉滿。
不得不說,雷軍依然還是營銷界的頂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