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記者問|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山東產高端電視“闖”出大市場

5月14日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廣播電視局主要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深化科技創新,加快構建廣電大視聽產業發展新格局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請問,在AI技術迭代升級、超高清產業蓬勃發展、5G網絡廣泛覆蓋的時代背景下,山東將如何推動廣電視聽領域新技術應用,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視聽體驗?

李建華:廣電視聽因技術而生、因技術而興。廣播電視經歷了多次技術迭代和變革。比如,節目信號從模擬到數字、從標清到高清,傳輸方式從無線到同軸電纜、從衛星到光纖和5G通信,傳播載體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從手機小屏到全媒體平台,節目創作從人工拍攝剪輯到AI編輯,每一次技術創新都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升級和革新。

針對科技變革的迅猛形勢,省廣電局將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加快廣電視聽領域科技創新,大力推動先進技術廣泛應用,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一是持續加大新技術融合應用。推動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影視製作企業利用超高清技術對現有經典視聽作品進行改造提升,支持體育賽事、影視劇、紀錄片等超高清電視節目製作傳輸。鼓勵播出機構在內容創作過程中,運用VR、XR、虛擬現實等科技,增強作品藝術效果,探索升級新視聽科技拍攝系統和內容製作方式。鼓勵創建生成式人工智能省部級實驗室,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培育一批行業級、場景級大模型,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虛擬數字人、音視頻智能製作等技術推廣應用。推進研發山東廣電數智化內容生產平台。

二是推進新型廣電網絡建設。加快廣電網絡向雲網融合架構演進,建設濟南、青島“雙核心”省級骨幹網,加快“雙千兆”網絡、FTTR建設和IPv6改造,逐步建立廣電算力基礎設施。推進5G NR廣播基礎建設和終端應用。聚焦低空安防、航道管理、海面監測等場景,開展5G-A通感一體技術試點。

三是推動製作能力不斷提升。大力發展視效製作、錄音合成等影視後期製作技術,應用推廣3D內容製作引擎、實時渲染處理等內容生產和測試工具。支持各地引育一批高水平影視後期製作企業和團隊,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等政策。依託青島“東方影都”等影視產業集聚區,建設高品質視聽內容製作生產基地。

四是積極打造技術應用新場景。加快推進4K/8K超高清技術成熟落地,鼓勵4K/8K電視機、投影儀、激光電視、高品質音響、虛擬現實終端、裸眼3D顯示終端等產品入戶,打造視聽+文化旅遊、直播電商、數字家庭、教育培訓、醫療健康、智慧交通等各領域,不斷賦能千行百業,帶動產生新消費。近期,省廣電局正在聯合科技、工信、文旅、教育、衛健、交通等部門開展“視聽+”典型案例徵集活動,積極挖掘日常生活場景中有關視聽技術應用的典型案例,加速推廣視聽新技術應用融入文旅、居家、教培等日常生活場景,搭建新型視聽服務場景。

鳳凰網記者:

當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已進入“文化+科技+產業”更高水平、更優效能的融合發展階段,科技賦能成為廣電視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請問,省科技廳在推動廣電視聽產業創新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王洪國:省科技廳聚焦廣電視聽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深入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機制,科技賦能催生新技術、新裝備、新業態,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科學謀篇布局。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強省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體。目前,省科技廳聯合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等部門,正在加快出台《山東省文化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瞄準廣播電視發展新需要,加快研發5G與超高清視頻傳輸、視頻壓縮等技術,研製新型交互裝備、顯示設備和智能裝備等,加快文化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廣電視聽”“虛擬現實+廣電視聽”跨界融合,持續推動廣電視聽行業創新發展。

二是攻堅核心技術,強化科技供給。聚焦人工智能、高清顯示、虛擬現實等方向,通過“揭榜挂帥”“軍令狀”等方式,組織實施了10餘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及科技示範工程項目,省級財政經費支持超4億元,產出了一批關鍵性、引領性創新成果,持續提升山東廣電視聽核心競爭力。如,歌爾突破了高性能摺疊光路顯示模組,虛擬現實整機年產能240萬台,帶動企業新增產值20億元;海信牽頭實施的“中國首顆全自研8K AI畫質芯片”,新增產值4000餘萬元,填補了國產化超高清畫質芯片的空白。

三是深化平台建設,打造視聽高地。構建廣電視聽領域高能級平台矩陣,提升高端創新資源集聚能力。加大山東廣電視聽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支持力度,支持山東齊魯壹點傳媒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重組建設了山東省新型智慧媒體重點實驗室等3家省重點實驗室,依託各類平台集聚創新人才1100餘人,推進廣電視聽創新高地建設。支持青島西發廣電傳媒有限公司等建設5G高新視頻創新創業共同體,集聚企業70餘家、高層次創新人才104名,引入3支基金總規模達66.8億元,投資企業估值超100億元。

下一步,省科技廳將圍繞推動廣電視聽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化科技創新資源配置,重點在元宇宙、全息影像、場景生成等方向,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做好高能級平台建設、高層次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企業培育等重點工作,為山東廣電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中國日報社記者: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視聽電子產業在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中發揮着關鍵作用。請問,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推動視聽電子產業發展方面,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工作打算?

王楗夫:近年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聚力做優視聽電子核心器件、終端製造、內容生產等關鍵環節,做強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核心領域,推動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並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一季度,全省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6%,高於全國17.1個百分點。

一是聚力優化規劃布局,完善協同推進機制。深入實施數字終端“擴量”、虛擬現實“提質”等十大工程。去年7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有關部門印發實施《山東省加快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產業發展目標、重點領域、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全面梳理細化了提升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壯大產業主體支撐、擴大市場應用空間、培育優良產業生態等推動產業發展的具體舉措。

二是聚力壯大規模體量,塑強發展核心動能。創新謀劃培育認定低功耗液晶電視等“首件套”電子產品73個、海爾智家等數字產業先鋒企業30家、濰坊市元宇宙產業集群等數字產業集群15個,形成涵蓋產品、企業、集群的完備支撐體系,持續推動山東視聽電子產品上規模,省內高端虛擬現實頭顯、微型揚聲器、激光電視和100英寸以上大屏電視等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彩色電視機產量穩居全國第二。

三是聚力抓好科技創新,加快提升發展能級。支持多家企業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加快推動智能家電、虛擬現實等領域國家級創新平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海信在全球率先突破RGB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推出了全球首台最大的116英寸LED電視。智能家電領域國創中心推出智慧家電行業國內唯一的垂直領域大模型,虛擬現實領域國創中心發布自主知識產權虛擬現實開發引擎。

下一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進一步抓好規劃與政策貫徹落實,以電子信息產業鏈“鏈長制”為總抓手優化協同推進機制,積極布局和發展視聽電子產業,努力打造具備國際領先優勢的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

一是着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建強用好智能家電、虛擬現實等國創中心,支持龍頭骨幹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形成一批前沿性創新成果,佔領產業發展制高點。

二是着力拓寬交流合作渠道。支持企業全球化、高端化發展,高標準舉辦虛擬現實創新大會、激光顯示大會等產業對接交流活動,廣泛集聚和利用國內外資源,賦能山東產業發展。

三是着力挖掘市場應用空間。支持企業圍繞智能工廠、智能體育、智慧家庭等創新場景,提升智能化、綠色化視聽電子產品供給能力,發揮首台(套)裝備、首件套電子產品等政策引導作用,助力企業用好品牌、打響品牌,提升海內外市場拓展能力。

(大眾新聞記者 程文琪 攝影 李亞平 崔晗 策劃 陳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