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思宇:數字中國建設對傳統行業的影響

引言:數字中國建設的戰略意義與時代機遇,數字中國建設作為國家重大戰略,不僅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更是全球科技競爭新格局下構築國家競爭優勢的關鍵抓手。隨着數據要素成為新型生產要素數字技術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從智慧城市到工業製造,從農業文旅到醫療健康,數字化轉型正以“全鏈條、多維度、深層次”的方式重構產業生態。據國家數據局發布的50個典型案例顯示,數字中國建設已形成“基礎設施先行、場景應用牽引、數據要素驅動”的成熟路徑,為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在此背景下,數字技術不僅優化了資源配置效率,更催生了新質生產力,成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動能。

一、農業與文旅:數據要素激活產業融合

1. 農文旅互聯網平台“大理包”

大理州打造全國首個農文旅產業互聯網平台“大理包”,面向涉農文旅中小微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該平台通過推動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幫助商家降本增收30%以上,同時優化遊客體驗,構建規範市場秩序,促進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其數據元件產品已在深圳、貴陽等5家交易所掛網交易,實現跨域數據安全流通。

2. 數字鄉村與農業大數據應用

天翼雲為農業農村部搭建大數據公共平台基座,覆蓋農業生產、農村治理等領域。例如,通過整合農田傳感器數據與氣象信息,實現精準農業管理,部分地區糧食產量提升15%-20%。此外,隱私計算技術在農村金融中的應用,幫助網商銀行聯合農業農村部數據為260萬小農戶提供快速貸款,累計授信638億元。

二、工業製造:智能化與全鏈協同

1. 海螺集團全業務上雲

天翼云為海螺集團定製混合雲解決方案,連接140多家子公司數據,實現生產、供應鏈、銷售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設備故障率下降25%,能耗降低12%,年節省成本超億元。

2. 數據驅動的綠色低碳轉型

南海企業柯內特基於環保公共數據開發“環責險”金融產品,重構保險業務模式。通過數據要素與綠色金融結合,企業碳排放核算效率提升60%,推動“風險減量”管理模式落地,獲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優勝獎

三、醫療健康:數據共享與精準服務

1. 省級醫療大數據平台

甘肅省健康醫療大數據平台連接280多家二級醫院和1.75萬家基層醫療機構,累計採集數據超375億條。通過數據分析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區域診療效率提升30%,患者候診時間縮短40%。

2. 隱私計算賦能保險核賠

螞蟻集團利用隱私計算技術整合醫院與保險機構數據,實現醫療險快速核賠。傳統線下核賠需3-5天,數字化後縮短至30分鐘內,騙賠率下降15%,用戶體驗顯著提升。

四、金融與保險:數據安全與場景創新

1. 新能源車保險定價

針對新能源車數據缺乏問題,隱私計算技術融合車企、用戶行為等多方數據,實現精準風險評估。應用該技術的保險公司平均保費下降8%,覆蓋十多家企業。

2. 數據交易與跨境流通

上海數據交易所構建“1+4+4”體系,2024年交易額突破80億元;海南省數據產品超市入駐企業超1200家,累計交易額達8.4億元,推動數據要素跨行業流通。

五、典型案例與數據驅動的行業變革

1. 智慧城市:天津生態城的“雙管雙放”模式

中新天津生態城通過“全域數據資源管理+能力開放共享”的“雙管雙放”模式,解決了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資源浪費和數據孤島問題。例如,整合無人機、視頻監控等設施為“城市工具箱”,共享率達100%,建設成本僅為傳統模式的1/3,運營成本降低80%。同時,跨部門數據共享推動防汛預警、社區關懷等場景落地,形成18個主題領域超100億條數據的閉環應用。這一模式不僅在國內推廣,還通過ISO國際標準輸出至白俄羅斯等國,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杆。

2. 工業製造:礦山安全與盾構工廠的智能化升級

⑴礦山安全監測平台:礦冶科技集團的數智雲平台覆蓋全國19省200餘座礦山,通過AI與物聯網技術實現風險預警與協同管控,管理成本下降顯著,安全事故率降低30%以上。

⑵盾構工廠智慧管理:中鐵裝備的數字化平台集成“人、機、料、法、環”全要素數據,生產效率提升33.3%,產品不良率降低30.37%,能耗減少15.3%,推動高端裝備製造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3. 農業與醫療:數據要素的跨界賦能

⑴區塊鏈+蔬菜追溯:山東濰坊“區塊鏈+蔬菜”項目通過全產業鏈數據上鏈,實現韭菜等農產品的質量可信追溯,畝均增收9%-30%,農藥成本降低35%,並推廣至四川河南等地。

⑵醫療數據保險風控:呂梁市整合2959家醫療機構數據,開發AI引擎實現醫保報銷100%智能審核,違規問題下降30%,並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風控產品,核賠效率提升90%。

4. 算力基建與AI生態:福州的“智賦百景”實踐

福州通過2025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構建自主AI生態,以國產算力(如福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和行業賽題(覆蓋農業、醫療等六大場景)為雙驅動,推動技術與產業融合。例如,昇騰社區提供開發工具包,助力中小團隊降低算力成本;高校與企業聯合開發的AI方案已在智慧海洋、工業製造等領域落地,形成“技術—資本—產業”閉環。

5. 跨境協同與數據流通:粵港澳“灣事通”平台

廣東打造的“灣事通”平台整合跨境政務、出行、醫療等100餘項服務,通過可信身份認證技術解決港澳居民身份核驗難題,日均活躍用戶超3萬,廣交會期間服務境外客商26.8萬人次,成為大灣區一體化服務的典範。

六、數據安全與治理:技術護航要素流通

1. 密態計算技術應用

螞蟻集團“隱語”平台通過統一架構實現數據密態處理,成本低於流通價值的5%。在政務、金融等領域,數據泄露風險降低90%,同時支持跨域合規流通。

2. 數據安全島模式

安恆信息採用可信執行環境技術,在杭州學區規劃案例中,融合教育局、公安局、房管局數據計算教育資源需求,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隱私泄露風險歸零。

七、基礎設施與政策支撐

1. 算力網絡建設

中國電信建成5G基站超120萬站,布局“2+4+31+X+O”雲數據中心,為數據流通提供底層支持。其“靈澤2.0”平台已服務18個省市,支撐超1000家合作夥伴數據交易。

2. 政策與法規完善

《“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提出2026年前打造300個典型應用場景,數據產業年均增速超20%。同時,《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為數據流通劃定紅線,保障行業健康發展。

八、數據驅動的行業變革圖譜

| 行業 | 典型案例 | 核心成效 | 數據支撐 |

| 農業文旅 | 大理包平台、農村金融授信 | 中小微企業增收30%,授信638億元 | |

| 工業製造 | 海螺集團上雲、環責險模式 | 成本降低億元級,碳排放核算效率提升60% | |

| 醫療健康 | 甘肅醫療平台、保險核賠 | 候診時間縮短40%,核賠效率提升90% | |

| 金融保險 | 新能源車保費優化、數據交易 | 保費下降8%,交易額破80億元 | |

| 數據安全 | 密態計算、安全島 | 泄露風險降低90%,合規流通成本<5% | |

數字中國建設通過技術賦能、政策引導和生態重構,推動傳統行業向高效、智能、安全方向進化。未來,隨着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化,更多行業將依託數字化實現“存量優化”與“增量創新”的雙重突破。

結語:數字中國的未來圖景

數字中國建設已從“技術賦能”邁向“生態重構”階段,其核心在於通過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釋放乘數效應。未來,隨着《“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的推進,300個典型場景的落地將加速行業“存量優化”與“增量創新”的並行突破。同時,中國在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經驗正通過國際標準輸出(如ISO37106),為全球數字化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在這一進程中,傳統行業需以開放姿態擁抱數字化,既要依託政策與算力基建夯實轉型基礎,也要通過跨界合作與生態共建探索新模式。正如福州AI大賽所揭示的,唯有“技術自主+場景深耕+資本聯動”,才能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最終在全球數字競爭中佔據制高點。數字中國,不僅是技術革命的答卷,更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生動實踐。

(作者金思宇中國智庫高級研究員、泛亞智庫學朮委員會主任、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顧問、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國盛戰略智庫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