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潮汐”郎啟旭:一場始於焦慮的“正念之旅”|我是中小微

當你感到焦慮時該如何緩解?當你獨處時,你會如何與自己對話?誕生於廣州的身心健康類App產品“潮汐”以其獨特的應用需求和設計風格在移動互聯網上深受好評。在蘋果軟件商場,獲得14萬人次的好評。日前,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潮汐”創始人郎啟旭,共同走進這家粵式互聯網企業成長之旅。

郎啟旭

從焦慮生出靈感:一個副業產品的誕生

2015年,郎啟旭從互聯網大廠辭職創業,投身企業級管理軟件開發。然而,初次創業的壓力讓他陷入焦慮,甚至徹夜難眠。某天深夜,他想起大學時的一門課程——課上教授的正念呼吸法曾讓他短暫擺脫浮躁。於是,他翻出塵封的筆記,開始自學正念

“當時網上能找到的正念內容很少,互聯網上主要還是以國外的產品為主。”郎啟旭回憶。於是,他白天忙於主業,晚上便和團隊“順手”開發了一款幫助用戶放鬆的小工具,郎啟旭說,情緒就像潮汐有起有落,這就是 “潮汐”名字的由來。最初的版本極其簡單:幾段白噪聲、呼吸引導教程,以及一張極簡風格的主界面。

這個“業餘項目”被隨手上傳到蘋果商店後,意外引爆了下載量。沒有推廣、沒有營銷,僅靠用戶口碑和蘋果市場編輯推薦,“潮汐”第一年便斬獲近200萬用戶。“我們甚至沒想過它能成為一門生意。”郎啟旭坦言。市場的熱烈反饋讓他意識到:人們對“安靜”的渴望,遠比想象中迫切。專訪中郎啟旭對記者提到的希望用戶“安靜地跟自己多待一分鐘”也被刻入產品基因。

在移動互聯網狂飆突進的時代,“潮汐”以小而美開闢了一條自己的賽道。2017年,移動互聯網仍是以商業模式創新主導,快速融資,快速做大是當時互聯網公司的打法。“在這樣的情況下,產品的體驗和它的設計並不是他們最注重的,像‘潮汐’這類注重用戶體驗或者注重設計感產品在當時一下子就切中了一小部分用戶的需求。”郎啟旭看來, “潮汐”以獨特的產品設計贏得了紅利。

潮汐團隊在採集聲音

為了打造高品質的產品,“潮汐”的細節控無處不在。我們負責聲音的夥伴就像是“聲音獵人”,為了給用戶帶來最佳的聽覺體驗,精益求精地打磨、發掘、採集優質的聲音內容。有一次我們想要把鯨魚的聲音放到潮汐里,把這種稀有的聲音帶給用戶。但我們卻發現大多數鯨魚的錄音並不適合——有的聲音過於尖銳,有的低頻振動會讓人產生不適。因此我們收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專業錄音師採集的100多段鯨魚聲音,並反覆試聽和討論,終於讓我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聲音,讓身在都市裡的用戶也能感受到鯨魚的自然療愈力。

小團隊的“智力成果”撬動大市場

2017年,“潮汐”正式成為郎啟旭和他團隊的“主業”。如今,“潮汐”的全網下載量已經超過3500萬,日活用戶過百萬。80%的潮汐用戶年齡在15-35歲之間,其中25歲以下的學生人群約佔50%。

潮汐團隊在採集聲音

不少人以為,“潮汐”背後有一個龐大的團隊。其實,潮汐的團隊成員還不到30人。為何潮汐會在競爭激烈的移動互聯網中異軍突起?這個迷你團隊取勝之道何在?

誕生至今,潮汐團隊卻始終保持着“小而美”的規模。郎啟旭堅信:“創造美好體驗的公司,未必需要龐大的人力。”他舉了個例子:某個文生圖的AI公司團隊僅19人,卻顛覆了AI行業;而潮汐的核心成員不到30人,多數是設計師、聲音工程師與心理學背景的複合型人才。

“工業時代拼人數,智力時代拼想法。”郎啟旭大學主修文化產業管理,這段經歷讓他格外重視“創造力密度”。“如果團隊人數翻倍,反而可能稀釋共識,讓產品變得平庸。”

有人問:“正念類App算不算小眾賽道?”郎啟旭的答案耐人尋味:“50年前,跑步也是小眾文化。”他援引《文化戰略》中的觀點:所有大眾潮流都始於邊緣群體。正如耐克將跑步推向全民,星巴克讓咖啡成為生活方式,郎啟旭說:“儘管物質越來越豐富,但用戶也越來越關注精神世界的需求,怎麼樣讓大家更好地放鬆安靜,然後更好地跟自己相處,是我們一直關注的事情。”

從手機到汽車:開啟正念“場景革命”

回歸身心的開始是回歸一個與自己相處的空間。於是,“潮汐”開創性地將計時器和白噪聲結合起來,並在app首頁中以“大幅留白(A blank space)”的沉浸自然空間的方式直接呈現。同時在內容策划上,引入了“聲音策展”的設計理念,在數字化的界面里將來自世界各地聲音藝術家的錄音和音樂作品以“聲音+視頻+詩句+顏色”的方式整體呈現,以“通感”引發用戶的沉浸感受。不止於此,“潮汐”還利用Apple 提供的杜比全景聲和空間音頻技術,率先在身心健康內容領域引入“杜比全景聲”進行音頻製作,創作了一系列空間音頻版本的聲音場景和睡眠故事。如今,潮汐團隊還在不斷豐富相關的體驗,在過去的 2024年,潮汐上線了獨立的watchOS app,支持冥想室、HRV壓力監測與呼吸法等創新功能與內容體驗,適配了watchOS 錶盤小組件與double tap 交互。

“潮汐”所自帶的獨特產品質感,吸引了跨界企業的關注。2021年,潮汐團隊接到一通意外來電——蔚來汽車邀請他們合作打造“車載冥想空間”。雙方聯手將車機系統與潮汐App深度整合:用戶點擊“潮汐”圖標後,座椅自動後仰、空調切換至舒適模式,新風系統同步啟動。短短几分鐘,車內便化身為“移動冥想室”。“車是當代人的‘第二起居室’,我們希望在任何場景中,用戶都能快速進入平靜狀態。”郎啟旭說。

這次合作打開了潮汐向外拓展的想象空間。此後,他們與酒店、咖啡館甚至健身房聯動,將“正念”嵌入用戶生活的各個縫隙。比如,與亞朵酒店合作的“睡眠套餐”中,房客可通過潮汐定製助眠音效;在部分咖啡館,掃碼杯墊即可解鎖限時冥想課程。“場景化不是噱頭,而是提醒人們:更好地和自己相處,可以隨時隨地。”

文|記者 劉佳寧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