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自燃,雷軍微博評論區淪陷,他的回應來了

2025年的愚人節,沒有玩笑,只有一場令人心碎的悲劇。

3月29日晚,安徽銅陵高速上,一輛橄欖綠色的小米SU7在撞擊隔離帶後爆燃,車內三名趕考的女大學生被活活燒死。

當只剩下車子骨架的畫面被曝光,輿論的怒火瞬間點燃。

而這場事故,也將一向以“親民”“可靠”形象示人的雷軍和小米汽車推向了風口浪尖。

事故發生後,雷軍的微博評論區成了“討伐現場”。

有網友質問:“車門為何鎖死?電池為何爆燃?”

而小米官方雖迅速回應稱“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小組”,但家屬卻控訴“至今未收到任何慰問”,雙方說法矛盾讓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更扎心的是,遇難者父親羅先生的發聲:“女兒曾堅信小米智駕安全,我們勸過她別太依賴技術……”這句話戳中了無數人的痛點。

小米的回應中提到,事故發生時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系統檢測到施工路障後減速並提醒駕駛員接管,但最終以97km/h的速度撞上水泥樁。

這一細節引發質疑:為何多重預警仍未能避免事故?宣傳中“135km/h可剎停”的AEB功能為何失效?而車門鎖死、電池爆燃等關鍵問題,小米至今未正面回應。

技術本是為人類服務,但若在營銷中將其神化,就可能埋下隱患。

事故發酵三天,一向活躍的雷軍終於給出了回應。

而評論區的網友像是看到了希望。

專項小組趕赴現場、提交數據是事實,但家屬的控訴和公眾的情緒同樣真實。

這場事故也撕開了智能汽車行業的隱痛。

技術迭代與生命安全如何平衡?車企在追求“顛覆”時,是否該對風險更敬畏?三名女孩的逝去無法挽回,但若因此推動行業更嚴格的安全標準,或許是悲劇唯一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