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之力|肖北庚:人工智能時代來臨,要培養適應時代之需的法律人才

3月7日,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在湖南代表團舉行的媒體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肖北庚接受了瀟湘晨報·晨視頻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正在迅速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模式、商業模式、教育學習模式等,從我自身的職業來看,這也給我國的法學教育和研究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對於法學課程而言,我們也需要及時更新,包括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相關的知識,讓學生理解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法律挑戰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肖北庚。

肖北庚表示,這一年來,自己一直十分關注ai、人工智能等發展對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的影響。“面對時代潮流的湧現,特別是新生事物的迅猛發展,我們的青年一代要積極面對科技帶來的顛覆性改變,可以說用好技術是未來發展道路上的必答題。”

肖北庚認為,“人工智能的出現,給法學教育帶來了優化的機遇和教育教學方式改革的挑戰,作為法學教育領域的從業者,我們必須積極適應時代變化,根據ai技術要求改革教育教學方式,才能培養適應時代科技革命的法律人才。

肖北庚建議,在教學內容上,需要從過往傳授知識點為主向側重知識系統化梳理轉變,同時教材的編寫也需要改變過往將所有法律規範都塞進教材、教材越變越厚的傳統格局。“其次,像課堂講授內容要從以知識為主向培養邏輯思維為主轉變,講清知識點的內在邏輯,讓學生重點理解'為什麼'與'怎麼樣',而不是簡單的'是什麼'。”

肖北庚還表示,可以開設融ai與法律邏輯於一體的思維課程,培養學生邏輯自洽運用ai的能力;強化實踐能力教學,利用ai法律判例分析系統,培養學生從海量案例中找到法律適用規律和內在邏輯的能力;在考試考核上,將傳統重知識點考查改為法律思維與創新能力的綜合考查。

肖北庚總結說,“法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夠適應未來社會和法律實踐需求的法律人才,隨着人工智能時代來臨,既懂法律又懂技術的法治人才,正日益成為應對法律職業變革和社會關係變遷的新興複合型卓越法律人才!”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