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電視機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受中國家電衝擊,母公司集中力量發展AI

藍鯨新聞2月5日訊(記者 郝妍)曾經走進中國千家萬戶的松下電視機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松下控股將解散其家電子公司松下電器,集中力量發展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高利潤領域。

電視機業務將出售?

松下電視機一度在中國市場佔據不小的份額。上世紀90年代,日本松下電器等眾多國外家電品牌相繼登陸中國市場,其中松下電器一度佔據超過20%的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在這次松下改革中,松下電視機等曾經的“王牌業務”卻成為被放棄的選項。

據界面新聞報道,松下計劃在2025財年末解散“松下電器公司”,並組建三家新子公司:家電業務將整合為“智能生活公司”,空調等業務將組成“空氣品質空調·食品流通公司”,照明業務將劃歸“電氣工程公司”。此外,松下原有的電池、住宅能源系統等業務板塊將繼續作為獨立子公司運營。松下方面表示,這一分拆模式旨在使各業務板塊更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避免單一板塊的困境拖累整個集團。

具體到電視機業務,據松下控股發布的集團經營改革要點,包括電視、廚房用具等業務被公司認定為問題事業,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低於各事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且成長性欠佳。

據新浪財經報道,松下控股株式會社代表董事、總裁兼集團首席執行官楠見雄規則表示,該公司將放棄傳統的電視機事業,計划進行出售。但該公司除了出售外可能還有別的選擇,目前管理層正在對此進行研究。

雖然松下電視機將“下線”,但是否出售依然存在懸念。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松下公司在回應記者時表示:關於包括電視業務在內的存在問題的業務,為實現根本性的收益結構變革,我們正將所有可能性納入考量範圍進行研討。不過,截至目前,包括出售或退出等相關事宜,均未作出任何決定。關於公司調整後,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規劃,松下則表示目前除了松下集團ceo楠見雄規對外發布的內容之外,都將日後研討。

松下電器早現頹勢,中國家電衝擊不小

事實上,松下電器並不是在“一夜之間倒下的”,多年之前,松下控股就已經開始各種“關停”與“裁員”。

早在2013年前後,松下電器就開始了裁員和出售非核心資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通信信息報2013年報道,松下將旗下數碼相機業務出售給日本一家私募股權公司。該業務是松下在2009年收購三洋電子時獲得的資產。

界面新聞援引讀賣新聞2024年7月17日消息,松下將其商用投影機業務出售給歐力士。而早在2016年,松下就已停止自主生產電視液晶顯示面板,轉而從韓國等地的供應商採購。2023年8月,松下宣布退出lcd(液晶面板)業務。

除了業務收縮,松下去年也曾陷“造假”醜聞。

據it之家2024年11月報道,松下控股旗下負責電子部件的子公司在向認證機構註冊部件材料時存在篡改數據等不當行為,已確認共有 93 起違規操作。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將自主返還部分薪酬,以示懲戒。據悉,部分違規行為最早始於上世紀 80 年代,共涉及該公司在日本及海外的 7 個工廠,共有 52 種產品受到影響,約有 400 家客戶公司受到牽連。

松下電器的節節敗退,一定程度上與中國家電行業的快速發展有關。

據觀察者網援引《日本經濟新聞》1月24日報道,根據日本調查公司bcn的最新調查數據,2024年在日本銷售的平板電視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中國品牌。報道指出,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國電視品牌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首次突破50%大關。中國海信集團以41.1%的市場份額領跑日本市場,市場表現超越了日本本土知名品牌索尼和松下。在2020年至2024年間,中國企業在日本市場的份額大幅擴張,增長了約20個百分點。

這背後是中國家電企業通過價格優勢和ai技術完成的彎道超車,這背後不僅是供應鏈的優勢,也是產品與時俱進的產物。

參考消息援引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1日報道稱,海信、tcl和小米等中國企業已迅速將最新的ai功能集成到其電視機中,基於實時場景檢測調整畫面清晰度、對比度和色彩,並根據用戶偏好推薦內容。它們能與全球智能電視平台和流媒體服務無縫連接。

松下電視機也是時代的一個縮影,即便多年前斷層領先,但在如今的科技浪潮中每一個玩家都需要不斷尋找自己的位置,以適應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