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獲獎數量居省媒第一,今年,這家媒體這樣干

2024年,是江西廣播電視台江西廣電傳媒集團),以下簡稱江西台(集團)新質煥新、精業篤行的躍升之年——媒體改革成為示範,宣傳創優行業領先,融合傳播指標靠前,“紅傳行動”紅動中國,產業經營增長穩健,技術保障鞏固提升……

2025年,作為全國第二家提出系統性變革的省級廣電媒體,江西台(集團)將緊緊依託“135”改革計劃,通過重塑業務流程、重塑傳播矩陣、重塑產業集群、重塑技術底座、重塑考核體系等舉措,全力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文化集團。

近日,“廣電獨家”對話江西廣播電視台(集團)黨委書記、台長、董事長龔榮生。

2024:江西台(集團)新質煥新、精業篤行的躍升之年

問:江西台(集團)2024年完成了哪些重要工作?

龔榮生: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江西台(集團)新質煥新、精業篤行的躍升之年。

一是宣傳創優行業領先。

中國新聞獎獲獎數量連續3年保持高位增長,11件獲獎作品,位居全國省級媒體第一。《白鶴之約》等6個項目和個人入選全國廣播電視新聞“百佳”推優評選,並列全國省級台第二。“TV地標”(2024)7項上榜,刷新紀錄。在首屆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上,江西台(集團)作為全國創優代表介紹經驗。

二是融合傳播指標靠前。

新聞融合“傳播年度綜合指數”“網絡傳播指數”“短視頻傳播指數”強勢進位,均位列全國省級台第七;新聞融合傳播指數升至全國省級台第八;新聞融合微信傳播指數位列第十。今視頻躋身地方媒體移動客戶端全國第四。

三是“紅傳行動”紅動中國。

紅色文化傳播全媒體行動、江西紅色文化創作傳播中心雙雙入選省委2024年建設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示範區重點項目。

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下,首創“追尋光輝足跡——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紅色文化傳播全媒體行動”,撬動全國33家省級廣電媒體及其網絡視聽資源接力直播11天,全網閱讀量超過5.3億人次。

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下,首創紅杜鵑·中國紅色文化傳播視聽作品徵集活動,全國徵集1446件紅色視聽精品,評選發布紅色代表作。

廣電總局評價“紅傳行動”“壯大主流輿論聲勢,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營造熱烈輿論氛圍”。

四是產業經營增長穩健。

江西台(集團)招商引資工作成效排名省屬文化企業第一,收入規模穩定在全國省級廣電第九。集團入選“江西省文化企業二十強”,榮獲省委綜合考核第一等次。

五是技術保障鞏固提升。

年度技改目標全部完成,連續12年實現安全播出“優質零秒”(百小時0秒停播),在全系統名列前茅;自主研發並成功申報2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6項軟件著作權,參與編製的2項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標準獲批發布;“江西廣播電視台5G+VR超高清製作系統”“XR健競視聽交互遊戲平台”等一批項目和個人獲得行業表彰。4位職工參加全國廣播電視技術能手大賽,獲得1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位居全國省級台第二、全國廣電系統第四。

六是媒體改革成為示範。

強力推出“135”改革計劃,成為全國第二家提出系統性變革的省級廣電媒體,得到廣電總局肯定性批示,寫進了江西省委十五屆七次全會決定和2025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的工作報告。

發布系統性變革方案,深化傳播平台品牌建設

問:2024年,你們在深度推進媒體融合方面有哪些大的舉措?

龔榮生:一是發布系統性變革總體工作方案。

發布《台(集團)推進系統性變革總體工作方案》,圍繞“政治建台、新聞立台、精品優台、融合塑台、科技固台、產業富台、改革興台、人才強台”的戰略部署,全面實施“135”改革計劃。

“1”是錨定“一個發展目標”,即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文化集團。

“3”是把牢“三個基本屬性”,即把牢意識形態屬性、公共服務屬性、技術產業屬性。

“5”是落實“五大改革任務”,包括重塑業務流程,推進頻道頻率精簡精辦,有序關停3個頻道頻率,壓減一般性業務和同質化內容,集中獨家資源、優勢兵力、特色內容,構建布局更合理、定位更精準、市場更認可的專業化融媒體中心,探索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運營的一體化組織架構,推出更多“全國有影響、受眾有反響”的“新聞大片”“贛派文綜”和“閃亮活動”。

重塑傳播矩陣,推進大端大號優化升級,以今視頻客戶端為“母艦”,“長天新聞”“都市現場”“熱度新聞”等五大品牌賬號為“旗艦”,各單位垂類主力賬號為“副艦”,構建“1+5+N”移動傳播新格局。

重塑產業集群,推進廣電經營主業歸核,堅持以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內容產業為主導,構建“一體主導、五業並進、全要素帶動”的產業布局,將32個一級公司壓減為10個,做強做專數字視聽、傳媒廣告、展會展演、廣電教育、文化創意等優勢產業。

重塑技術底座,推進科技應用支撐引領,強化AIGC等新技術、4K超高清等新裝備的實戰應用,加快智能化、超清化、移動化發展,引導新技術人才從側翼轉到前鋒,與內容、經營人才互為犄角、合力創新。

重塑考核體系,推進業績管理效益優先,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加速構建適應全媒體運營的激勵容錯機制和考核評價體系。

二是推動“今視頻”區域傳播平台和“長天新聞”新媒體品牌建設。

2024年,江西台(集團)把“深化融合造巨艦,打造區域傳播新平台”作為年度重要目標,重點推動“今視頻”區域傳播平台和“長天新聞”新媒體品牌建設。

江西台(集團)組建了“長天新聞”工作專班,設立全國重大事件報道組、熱點事件直播組和熱搜事件評論組,完善考核管理體系,迅速擴大“長天新聞”品牌知名度。

“今視頻長天新聞”第三方賬號總粉絲數超1640萬人,全年發稿6萬餘條,總閱讀量達300多億人次,其中僅“今視頻長天新聞”抖音號閱讀量就達160億人次。

在中宣部推出的主流媒體所辦新媒體傳播效果評價體系評比中,“今視頻長天新聞”抖音號躋身地方媒體重點賬號全國前20。在強勢區域傳播平台帶動下,今視頻客戶端成功實現3個“過億”目標,即總粉絲數過億人、日傳播量過億人次、年營收過億元。

全方位發力,以體制機制改革激活發展新動能

問:2024年,你們在體制機制方面做了哪些改革?

龔榮生:2024年,江西台(集團)在體制機制方面主要有五大改革舉措。

一是精簡頻道頻率,整合優質資源。

江西台(集團)把推動頻道頻率的精簡精辦作為統籌優化分散資源的關鍵突破口,針對用戶群體小、影響力弱且內容和定位重複的3個頻道頻率,予以有序關停。按照《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同意撤銷江西廣播電視台都市廣播、農村廣播的批複》要求,涉改人員完成合署辦公與統籌調配,將於2025年1月25日零點正式停播。

“減”旨在更好地“融”。江西台(集團)集中獨家資源、優勢力量和特色內容,構建起布局更合理、定位更精準、市場認可度更高的專業化融媒體中心,探索適配全媒體生產、傳播、運營的一體化組織架構。

聚焦民生新聞與服務的都市現場融媒體中心、聚焦“三農”新聞與服務的五色融媒體中心相繼掛牌成立,致力於推出更多在“全國有影響、受眾有反響”的“新聞大片”“贛派文綜”及“閃亮活動”。

2024年12月26日,五色融媒體中心成功承辦2024江西鄉村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原本兩家單位競相爭取的這一活動成為合署運營後的首個業務成果。在兩家單位大小屏及音頻的協同推廣下,開幕式直播吸引3500多萬人次觀看。

二是做強做優平台賬號,重構傳播矩陣。

針對新媒體賬號“小散亂”問題,江西台(集團)採取“一分五減”舉措加以壓縮精簡。

“一分”即把宣傳賬號與經營賬號區分開來;“五減”指減掉與廣電主責主業內容無關的賬號,減掉運營多年但粉絲量少、平台影響力弱的賬號,減掉超一個月未更新內容的“殭屍”賬號,減掉定位模糊、內容存風險的賬號,減掉數量過多且與工作力量明顯不匹配的賬號。

目前,江西台(集團)已註銷57個新媒體賬號,同時成立了由台領導挂帥的“重點端、賬號、作品工作專班”,強化數據通報、資源共享、獎勵激勵、賬號管控等各項機制,推動內容製作向“精益求精”邁進。

三是歸核廣電經營主業,重塑產業集群。

江西台(集團)着力構建“一體主導、五業並進、全要素帶動”的產業布局,即以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內容產業為主導,發展數字文化、廣電會展、廣電實業、創意文化、廣告傳媒等五大集群產業,以“廣電+”延伸主業鏈條,以“+廣電”賦能各行各業。

為有效推動企業主業歸核,江西台(集團)對現有32家一級子公司進行人員整合、資產重組與業務融合,壓減至10家,目前22家一級子公司的註銷和登記變更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同時,建立“兩非”(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兩資”(低效、無效資產)識別預警機制,進一步明確企業主責功能與主業定位,滾動編製涵蓋所有層級的主責主業目錄,完善主責主業動態管理制度,及時糾正偏離主業的產業經營問題,確保產業結構和業務板塊更加明晰。

四是加速科技能力升級,重築技術底座。

江西台(集團)打出一套技術革新“組合拳”——

以打造“廣電總局實驗室”和“江西省重點實驗室”為目標,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

以滿足江西台(集團)及全省媒體的關鍵需求為導向,發布“長天大模型”並建設AIGC內容創作中心。

以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推進超高清頻道建設為契機,推動製作、播出、傳輸超高清全鏈條的升級改造。

以加大新興技術人才的引進力度為動力,出台博士高水平專項人才引進計劃,完善技術交流培訓機制,構建技術先進、全鏈貫通、主體活躍的技術支撐體系,讓技術切實“賦能傳播、賦能平台、賦能品牌、賦能效益”。

目前,一批成建制、體系化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團隊正在加速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媒體業務中的全鏈路、全場景應用研究已在江西台(集團)落地生根,智能配音、智能剪輯等AI賦能廣電內容生產與創新已成為常態,新興技術人才從側翼走向前沿,與內容、經營人才協同創新、形成合力。

五是改革完善激勵機制,重建考核體系。

江西台(集團)堅持以業績為導向推進薪酬改革,着力打破人員身份限制,將身份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強化考核激勵機制,推動薪酬績效向內容生產與經營創收一線等關鍵崗位傾斜,大幅提高浮動績效工資佔比,切實做到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同時,高度重視、大力獎勵、充分重用創新、創優、創收骨幹,加強對年輕人和“年輕態”幹部的培養選拔,全力破解領軍人才匱乏、結構性缺員斷層、隊伍老化等發展瓶頸。

目前,江西台(集團)通過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輔導,有序開展崗位與“三定”設置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核定崗位和編製數量,撰寫崗位說明書,並對現有薪酬情況進行摸底和測算。

創新運營模式,積極推動破圈跨界融合

問:2024年,你們在多元化經營和產業拓展方面採取了怎樣的措施?2025年有哪些新的部署?

龔榮生:2024年,江西台(集團)以“廣電+文旅”的模式推動廣電媒體系統性變革和文旅產業融合,培育網絡視聽與文旅新動能。

一是聯動發力,打造原創特色文旅IP。

江西衛視連續3年與新余仙女湖區聯合舉辦“中國仙女湖七夕水上情歌會”,3年累計舉辦了110場線上線下賽事活動,報名選手超5000人,全網傳播量超7.2億人次。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情歌會舉辦期間,仙女湖接待遊客量133.21萬人,同比增長35.6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014.2萬元,同比增長43.55%。

二是搶灘風口,布局謀劃微短劇新賽道。

2024年7月,江西台(集團)啟動了“繁星”系列微短劇創作計劃,與國內微短劇生產領域的頭部企業深度合作開拍微短劇《80年代婚姻保衛戰》與微綜藝《初次鄉遇》。未來雙方將共同投資拍攝超30部影視文化作品和綜藝節目活動,包括10部微短劇、10部微綜藝、10場演唱會音樂節,營造跟着短劇來江西“打卡”新風尚,形成“廣電+文旅”融合消費新模式,提升江西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目前,圍繞江西萍鄉“中國辣都”IP打造的文旅微短劇《辣都傳奇之雙辣廚神》、微綜藝《熱辣滾燙的辣都》、微紀錄片《劇說很好看·辣都篇》以及“辣都美食”系列微直播都在陸續開展。其中,《辣都傳奇之雙辣廚神》和微綜藝《熱辣滾燙的辣都》已在抖音等多個平台上線。

三是創新聚勢,發展壯大廣電特色展會經濟。

2024年“五一”期間,由江西台(集團)主辦的第二屆江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2024南昌國際汽車交易會暨新能源車展、2024江西廣電動漫遊戲博覽會舉辦,呈現“三展聯動、八館同開”盛況。三展總觀展人數達27.2萬人,銷售額和簽約額達到12.35億元,均創歷屆新高。

三展期間,全台全媒體矩陣共發布近1000篇融媒稿件,傳播量超千萬,直播場均觀看人次超過30萬,全網內容播放量超過1.2億人次。

重磅推介、全媒傳播使南昌成為網紅城市,推進了江西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動漫產業、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引爆了消費新熱潮,走出了一條富有江西廣電特色的展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5年,江西台(集團)將堅持“產業富台”,合力推進“經營效益提升行動”

一方面,着力提質量。堅持以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內容產業為主導,做強做專數字視聽、傳媒廣告、展會展演、廣電教育、文化創意等可控、可靠、可為的優勢產業,提升廣電主營業務對集團發展的貢獻度。

保持現有營收過億企業的增長勢頭,推動數文集團儘快實現營收過億、利潤大幅增長。

加快推進22家一級子公司的註銷和登記變更,加大低效資產、無效資產清理力度,避免同質競爭和“內卷式”競爭。

另一方面,着力抓項目。精準把握中央和省委宏觀政策取向、重點經濟任務,加強研究對接,積極主動作為,着力找商機抓項目;研究布局銀髮教育、銀髮旅遊、銀髮電商等產業。

積極發力首演、首展、首秀的策劃與執行,在推進江西夜經濟、網紅經濟與首發經濟結合中搶佔先機。

舉辦好第三屆江西文博會,跟進文旅產業倍增發展行動,實施好“跟着短劇游江西”創作計劃,探索“廣電+文旅”融合消費新模式。

強化招商引資成果落地,謀劃好贛江新區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和廣電傳媒基地項目,推動好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改造項目,運營好國際影視文化城項目。

▍從六大方面入手,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和文化集團

問:請您介紹一下江西台(集團)2025年的工作規劃?

龔榮生:2025年,江西台(集團)將緊緊依託“135”改革計劃,全力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文化集團。具體規劃涵蓋6個關鍵方面。

一是加速系統性變革。

錨定“打造強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文化集團”目標,2025年上半年全力完成《台(集團)系統性變革工作方案》改革任務,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廣電行業發展助力。

以正能量澎湃大流量——集中精力優化主流價值的優質供給,讓正確導向引領駕馭平台算法,持續推動“三好作品”和“效力傳播”的協同並進。

以大流量壯大自有端——做大做強自有端,成為自有、自主、自控的流量製造者,持續推動基礎資源、核心能力與今視頻的雙向奔赴,合力打造今視智媒、今視超媒。

以大中心推進大融合——以都市現場融媒體中心和五色融媒體中心的建設為抓手,探索“頻道制”到“中心制”的管理模式轉換,建立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運營的一體化組織架構,構建布局更合理、定位更精準、調度更有力、市場更認可的專業化融媒體中心。

二是深化內容供給側改革。

精心謀劃2025年主題主線宣傳,強化廣電與網絡視聽“首頁首屏首條首推”建設,常態化開展“好報道、好評論、好融合作品”推優,加快“雙閃雙跨”和《中國禮》《金牌調解》《老表們的新生活》《都市情緣》《惠農直播室》等品牌節目的推陳出新,打磨好《超頭條》等新創節目,製作好《大湖生靈》《中國鶴》《一代宗師黃庭堅》《史說江西》等重點紀錄片,排播好《浴血榮光》《雪鷹出擊》等影視大劇,主控好電視劇《中國1927》、廣播劇《深藍對決》、紀錄片《國柄》《紅軍萬歲》等建軍百年獻禮作品,運作好“辣都傳奇”等系列微短劇和微綜藝,推出更多“新聞大片”“贛派文綜”和“閃亮活動”。

積極舉辦、承辦全國性重大活動,策劃實施2025中國紅色文化傳播全媒體行動,以優質多元內容提升影響力。

三是強化全媒體傳播體系。

落實“大端大號”優化升級,完善“沖榜”策略,短期內使關鍵傳播指標進入全國前十。

圍繞“網上再造江西台”的構想,以今視頻為核心“母艦”,“長天新聞”“都市現場”“熱度新聞”等五大品牌賬號為“旗艦”,各單位垂類主力賬號為“副艦”,構建“1+5+N”移動傳播格局,提升傳播力與覆蓋面。

四是增強全鏈條盈利能力。

堅持以廣電和網絡視聽內容產業為主導,做強做專數字視聽、傳媒廣告、展會展演、廣電教育、文化創意等優勢產業。

高效運營國際影視文化城等重點項目,提高經營單位抗風險和持續盈利的能力,夯實台(集團)發展的經濟基礎。

五是提升現代化管理水平。

以薪酬績效改革為突破口,推動管理模式從傳統事業管理向現代企業管理轉變。

引入先進理念,優化流程,完善制度,提升管理效率與決策科學性,實現管理規範化、精細化、現代化。

六是加強黨建與黨風廉政建設。

優化“一支部一品牌”創建機制,通過豐富黨建活動,增強基層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環境,為台(集團)事業發展提供政治與組織保障。

2025年,江西台(集團)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向著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文化集團戰略目標,努力闖出一條適應媒體未來發展,有“廣電贛軍”特色的改革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