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賣光阿里股份,阿里終變“中國企業”,孫正義為何溜這麼快?

視頻請點擊下方鏈接:

說實話,這筆投資當時很多人都看不懂,覺得孫正義這是糊塗了,畢竟誰都知道,那時的阿里巴巴連個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更別提什麼確切的盈利模式了。但是,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孫正義就看中了馬雲那股子闖勁兒和不服輸的勁頭。結果呢?這一搏,打得漂亮極了。阿里巴巴不僅成長為全球電商巨頭,孫正義的這筆投資也成了傳奇中的傳奇,按照阿里巔峰時期市值,他的回報高達2000多億美元。

首先,咱們得佩服孫正義的眼光,阿里巴巴當年還籍籍無名時,他就慧眼識珠給予了支持。但就在我們以為孫正義會跟阿里風雨同舟之時,他卻選擇套現走人,把阿里當成了提款機。每當軟銀出現財務危機時,孫正義就變賣阿里的股份來緩解。2016年,為了收購芯片大佬ARM,他從阿里手裡套現了100億美元。到了2020年,軟銀要資產現金化,他又一口氣套現150億美元。多年套現下來,孫正義仍然握着阿里23.2%的股份,市值高達1000多億美元。可這些錢,他並沒有投回阿里巴巴,而是四處撒網,希望能撈到第二條大魚。

現實卻是一記響亮的耳光。自從投了阿里之後,孫正義再也沒能碰到第二個“阿里巴巴”。這些年來,資金鏈一度緊繃,世界首富的寶座不保,還時不時陷入虧損的泥潭。拿共享辦公巨頭WeWork來說,直接讓他虧了近20億美元。為了止血,他不得不減持了手中10%的阿里股份,可這終究是杯水車薪,轉眼間這些錢就煙消雲散了。這一失策,不但沒能救軟銀一命,反而加速了它的衰落。盲目的投資和擴張讓他的債務像滾雪球一樣,不斷變大。這位一度的世界首富,每天一睜眼,就得給銀行償還3億人民幣的利息。

為啥軟銀要把阿里這棵大搖錢樹砍了?首先呢,軟銀這幾年手頭緊,需要現金來減少債務。再說從2020年起,我們對科技大公司的管控越來越嚴,阿里的股價也跟着波動,孫正義看準時機,股價還算可觀的時候就開始減持了。第二呢,孫正義要集中火力投資英國的芯片公司ARM。預計這場投資能為軟銀帶來至少80億美元。孫正義這是在打一場大的未來布局的算盤。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軟銀的離開,對阿里而言反倒是件好事。沒了外資的干擾,阿里終於可以名正言順成為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國企業。如今,不再受外力牽制,阿里可以更自由地飛翔。畢竟,沒有了那份過度的外資壓力,阿里能更好地為國內市場服務,也不用再擔心被人“吸血”。

想當年1999年,馬雲和他的團隊剛剛起步,那會兒誰能想到他們能長成今天這副模樣呢?但是,阿里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股權的稀釋。到了2005年,美國雅虎進場,一下子就拿了40%的大頭,外加軟銀持股29.3%,阿里巴巴股權外流嚴重。

阿里後來掙脫了雅虎的束縛,但軟銀一直是大股東,持股高達35%。這也導致阿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能以真正的中國企業身份上《中國企業500強》的榜單。不過,阿里還是靠自己一力扛下了所有壓力,2023年中國企業500強里,阿里以8645億元的營收高居第20名。馬雲這個人精明,他雖然退休了,但是作為永久合伙人的身份,還是在阿里巴巴掌握着話語權。阿里這兩年經歷了不少風波,換了不少高層,但看着今年的營收增長8%,還是挺給力的。希望阿里能夠早日走出低谷,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