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復活”逝者,傳遞思念還是消費逝者?丨《熱線12》

所謂“AI復活”,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逝去親人的文字描述、圖片、視頻和聲音資料輸入AI算法模型,從而模擬生成一個數字人形象,擁有逝者的性格、記憶、圖像、視頻和聲音。

記者發現,目前在一些電商平台有部分商家已經推出了 AI“復活”親人的服務,其中有的商家寫到,只需一張照片+一段錄音,讓你愛的人,永遠陪伴你,此類的服務價格也是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據記者了解,目前利用AI技術製作的虛擬數字人除了能實現親人“復活”、老照片復原等功能外,虛擬數字人這項技術已經在影音娛樂、電商帶貨、虛擬社交等行業領域廣泛應用。專家表示,無論技術以何種方式創新,都不應當以犧牲公民的基本權利為代價,技術發展的前提應當是“技術服務於人,服務於社會”。

AI“復活”技術,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劑良藥,專家也表示,如果僅僅是滿足個人的思念,既沒有突破人倫道德的底線,也沒有用於商業甚至犯罪目的,就無需過度焦慮。但是"數字人"技術尚不成熟,如果過度依賴也會適得其反。

據介紹,目前的“數字人”技術很容易讓公眾產生一些幻想,甚至走進一個心理誤區。假如一些人是希望通過與“數字人”交流的方式來達到慰藉自己心靈的目的,這種方式本身就存在很多隱患。

科技的力量,讓我們可以和想念的人以新的方式“重逢”。然而值得深思的是,這一技術應用的邊界在哪?前不久,網友用AI復活李玟的視頻就引發了關注和熱議。

畫面中還原出了李玟生前的聲音和影像。記者發現,網絡上被AI復活的還有張國榮高以翔喬任梁等已經逝去的公眾人物,雖然畫面中他們衣着各異,但是面對鏡頭時表達的內容都大同小異,首先是向粉絲問好,再訴說對粉絲的思念等暖心、激勵的話語。針對網絡上出現大量被AI"復活"的已逝明星視頻,他們的家屬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3月15日,高以翔生前經紀人轉達高以翔家人的意見稱,不希望高以翔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嚴厲地譴責並堅決抵制該行為,若不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家人會採取法律行動。同時,其家人也呼籲粉絲朋友們保持理智,切勿輕易相信涉事博主發布的信息。

3月16日,針對兒子肖像被侵權使用一事,喬任梁的父親表示不能接受,這讓家人感到不適,希望製作該視頻的網絡博主儘快下架相關內容。

3月28日,李玟的母親就部分網絡用戶製作、傳播“AI復活李玟”相關短視頻事宜委託律師發布聲明,嚴正警告涉嫌侵權責任人7日內下架。那麼未經親屬同意,擅自用公眾人物逝者信息製作AI視頻,這種行為到底合法不合法呢?

我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條明確規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專家介紹,數字復活是生成式AI技術落地應用的一個細分領域,在新技術被廣泛應用的同時,也要充分保障及尊重個體情感和人格尊嚴。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風險。為此我國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人工智能走上“科技向善”的健康發展道路。

AI技術風險的預防,一方面要不斷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相關的行業領域也要保持自律,每一位從業者都應守住法律的邊界和道德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