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99萬元成米粉牽掛,雷軍:黑科技加持,要尊重一下

近些年,關於造車新勢力的新聞絡繹不絕,但相較5年前的市場“狂熱”,如今的市場冷靜許多,很多原因就在於資金鏈斷裂和核心技術的缺失。

12月28日,萬眾矚目之下,小米汽車首場技術發布會揭開了神秘面紗,來自全國各地的米粉齊聚北京,共同見證了小米汽車的技術特色及優勢。在本次發布會上,小米汽車系統展示了公司在超級電機、CTB一體化電池技術以及統、9100噸一體化大壓鑄設備集群系、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的技術優勢。

發布會上,雷軍宣布小米汽車首款車型小米SU7,定位C級高性能超跑。相比特斯拉Model S,小米汽車SU7在100km/h加速、100km/h-0剎車距離、最高時速等三大指標方面均顯超越。在技術發布會現場,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堅定地說:“所以說不要喊9萬9了(指小米SU7定價),不可能的!”雷軍進一步說:“但凡動力電池電量超過100度的,車型價格都得40萬以上!所以14萬9也不用再講了,還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媲美保時捷特斯拉,打造汽車工業新時代的‘夢想之車’”。雷軍強調稱:“小米汽車將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

應該說,整個PPT技術發布會,不僅包含了小米SU7大量領先同行的數據和雷軍慷慨激昂的演講藝術外,對於大家關注的價格環節則沒有出現。按照規劃,小米汽車旗下首款量產車——小米SU7將於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上市。“小米SU7汽車正式上市還需要幾個月,因為公司還需要做大量的測試來確保發布。

立足智能駕駛第一陣營

“作為科技公司,智能駕駛是小米重點投入的技術賽道。”雷軍表示,此前小米汽車已經明確了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目標,即2024年要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談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目標,雷軍表示,儘管這個行業很卷,但是小米生來就是“卷”大的,因此公司不懼行業內卷。

發布會現場,雷軍解釋道,小米汽車之所以在智能駕駛方面擁有如此強的底氣和信心,主要源於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堅持長期投入。一期總投資33億元,且已追加到47億元,專屬智能駕駛團隊規模超1000人,投入測試車輛超過200台,測試歷程超1000萬公里。

第二,小米AI實驗室深度賦能,七年3400名AI工程師全情投入,為小米智能駕駛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三,自研底層算法,小米在智能駕駛系統中充分採用新一代技術平台BEV+Transformer+佔用網絡,全面融入大模型。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在現場還通過視頻演示了小米汽車SU7在晚高峰擁堵路段、立體停車樓、機械車位等場景的智能駕駛表現。

雷軍解釋道,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之所以表現如此出色,主要是因為該車採用了端到端感知決策大模型,而該大模型是小米自研,且是全球首次應用於量產車。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雷軍不再像當年以手機業顛覆者的形象進入汽車市場,而是選擇尊重汽車工業發展規律,目的做好第一輛車,但也不是“全面低調”。

這是一切的前提。然後再在做好車的基礎上,打造更具智能化特徵的小米電動車。

智能座艙方面,依託最新的驍龍8295芯片,小米選擇了16.1英寸的中控屏,以便於手機、平板電腦無縫銜接,絲滑流暢地使用更多應用。前排兩個座位後方還可以適配小米平板電腦,與車機系統一道實現多屏聯動,既能影音娛樂還可實現坐在後排也能調節座椅等功能。用戶擁有的米家設備更是可以在車裡同賬號無密碼無縫銜接使用。

雷軍表示,“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就是汽車工業與消費電子工業、智能生態的融合,而小米汽車將全面重新定義汽車工業的技術棧,這將是汽車工業技術範疇的一次重大跨越,此次技術發布會則是技術積累的集大成展示。”

立志冬季續航之王

就外觀來看,如今網絡已經出現諸多版本,其中,最大的莫過於設計很像保時捷Taycan的設計樣式,就像當年的眾泰汽車很多款型像保時捷,起名保時泰一樣。其次,就像在手機領域,小米在致敬蘋果,學習蘋果,對標蘋果的過程一樣。小米汽車也是還是很崇拜尊敬保時捷,認為保時捷有着時代精神,所以打造汽車的理念就是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但其定位於中型轎車,車身尺寸為499719631455毫米,軸距達到3000毫米。

在動力方面,SU7提供兩驅和四驅兩種版本。兩驅版最大功率為220千瓦,而四驅版則為220千瓦+275千瓦。動力電池由寧德時代比亞迪供應,分別採用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電池技術。

同時,在電池技術領域,小米一方面是學習主流的電池集成方式(CTB),用更小的體積儲備更多的電量,另一方面還通過與寧德時代合作提升電池穩定性和安全性,比如通過電池雲監控和電芯倒置技術,以便及時發現電池異常,確保緊急情況下乘員艙的安全。

而作為新能源汽車最為核心的動力電池續航虛高問題也為行業詬病,為此小米研發了三熱源逐級加熱技術,提高低溫續航、加快低溫時充電、空調升溫的速度。

在車輛智能製造方面,小米同樣採用目前新能源車行業最先進的整體壓鑄等車身製造工藝。雷軍介紹了全棧自研的超級壓鑄機——壓力高達9100噸,佔地面積相當於兩個籃球場,可以整體壓鑄製造車輛的後地板等大型部件,超過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6000噸。

值得注意的是,自特斯拉首創整體壓鑄生產工藝以來,這一技術已被新能源車行業普遍採用。同時,為了減輕車身重量,保證純電續航里程,新能源車又大量採用重量輕但延展性差的鋁製部件,導致車輛碰擦後的維修成本大幅上升。

雷軍特意提到了小米汽車的應對辦法:在一體化壓鑄的地板後部,加上了三段式防撞設計。如果車輛被追尾,該設計可以潰縮吸能,減輕對車輛整體結構的傷害,讓事故維修不那麼過於昂貴。

總體而言,此次小米SU7的技術發布會,更多是對過去雷軍在造車各種新聞進展的一個集體展示,相信在2025年北京國際車展上該車會以實車亮相,甚至直接進行銷售也未可知。

憑藉強大的團隊和雄心勃勃的目標,小米汽車將為中國汽車產業帶來新的活力,並在全球市場上展現出色的表現。